士可杀而不可辱·李重俊功败垂成
唐中宗李显第三子
神龙元年(705)正月,张柬之、敬晖、桓彦范等人联合禁军将领李多祚乘武则天病重之机,突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玄武门,杀张易之、张昌宗,迫使则天皇帝让位与中宗李显,复大唐国号,史称“神龙政变”,也是唐代的第二次“玄武门之变”。
两年之后,太子李重俊发动了第三次“玄武门之变”,但却以失败而告终。
李重俊是中宗李显的第三子,母亲出身低微,未能留下姓名。
他的童年是十分不幸的。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李治终于走完了窝囊透顶的后半生。他让武后的第三子李显接了班,即唐中宗,开启了另一段更加窝囊的人生历程。
早在高宗当政的后期,武后就已经控制了朝政,现如今,自己儿子当了皇帝,那就更是政事皆决于母后了。
李显不甘受制于人,就提拔妻子韦皇后的娘家人,试图向母后挑战。他想任命老丈人韦玄贞为侍中(宰相),但却遭到宰相裴炎的坚决反对。李显一气之下,竟然说:
朕即便将天下让给韦玄贞,有何不可!难道会吝啬一个小小的“侍中”吗?
结果,裴炎将此事报告了武后,武则天大为恼火,随即将即位才两个月的中宗皇帝废为庐陵王,踢出了长安。武后于当月改立第四子李旦为帝,即唐睿宗。
爸爸成了罪人,儿子们也都跟着遭了殃。年幼的重俊与两个哥哥(重润和重福)、一个弟弟(重茂)全都成了狱中人。
兄弟四人被狠心的奶奶关进了监狱,离开父母,不但失去了亲情和自由,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也失去了童年应有的乐趣。每日只能面对铁窗,遥望星空,哼唱着《铁窗泪》以泪洗面。
铁门啊铁窗啊铁锁链
手扶着铁窗我想爸爸
有爸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何日重见我的爸爸
此时此刻,千里之外的李显夫妇也过着惶惶不可终日的苦日子。他先是被软禁在京城,不久即被发配至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和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地区达十四年之久,服刑期间只有妻子韦氏和小女李裹儿陪伴,三人颠沛流离,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间的辛酸。
每当听说老妈派的使臣到了,李显就吓得魂不附体,想要撞墙自杀。这时,韦氏总是安慰他说:
“亲爱的,祸福无常,也不一定就是赐死,何必如此惊恐呢?”
韦氏的鼓励、帮助和劝慰,才使李显在逆境中坚挺了下来。因此,二人作为患难夫妻,感情十分深厚。李显曾对韦氏发誓说:
有朝一日,我若能重登皇位,一定满足你的任何愿望。
载初元年(690),武后将睿宗李旦废黜,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她以67岁高龄君临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女皇帝上台之后遇到的头等麻烦就是选择接班人的问题。
皇权时代,历来只有男性皇帝的家天下政权,如刘汉、曹魏与李唐。武则天改唐为周,照例应由武姓后人接班,可她不是男性,而是从李唐的皇后、皇太后变成周朝皇帝的,她的儿子姓李不姓武,姓武的最亲的也不过是她的内侄。
结果,一个史无前例的新问题摆在了女皇的面前:是让姓武的内侄接班建立武氏政权,还是让姓李的儿子恢复李唐政权?
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和政治博弈,武则天不得不屈从于男权本位,采取了一个折中办法,即将皇位还给李家,但却由武家掌实权。于是,圣历元年(698)的时候,她将李显召回京城,重新立为皇太子,同时重用侄子武三思,任其为宰相。
之后,武则天继续安排武、李两家联姻。让武三思子崇训娶李显女安乐公主李裹儿,武承嗣子延基娶李显女永泰公主,武延晖娶李显女新都公主,试图借此把武、李两家融合为一体。
她担心李显、李旦兄弟和武三思等人不合,就又搞了个隆重的仪式,叫他们对天发誓永远合作下去。
李显回京之后,四个儿子终于重见天日,结束了漫长的牢狱生活,可等待他们的新生活依旧充满坎坷。
长子重润是李显与韦氏唯一的儿子,出狱后被封为邵王,但却于大足元年(701)时,遭人构陷,说是其与妹妹李仙蕙、妹夫武延基私下议论张易之、张昌宗和武则天奶奶的不正当男女关系,结果惹得老太太龙颜大怒,将其杖杀,死时年仅十九岁。
重润的早逝使得韦氏大受刺激,竟然迁怒于非己所出的次子重福,诬陷他是当年重润被杀一案的元凶,结果将其贬至外地。
这样一来,排行第三的重俊地位上升。
李显成为太子之后,封重俊为义兴郡王。神龙政变后,中宗李显复位,重俊先封卫王、洛州牧,享受食邑一千户,不久升任左卫大将军,遥领扬州大都督,后终被立为皇太子。
帝国确立储君,本应隆重庆贺,可重俊却很倒霉,正赶上武则天奶奶的丧期还未结束,不得不取消了册立仪式。不仅如此,中宗还下诏说:新太子仍旧享用藩王时期的食邑待遇。
卢粲认为此举大为不妥,上书反对。中宗这才给予重俊太子所应享有的待遇标准。看来,中宗对于这个接班人并不十分在意。
同时,中宗给重俊挑选的东宫属官也大都很不称职,特别是杨璬和武崇训。这二人都是不学无术,只知玩乐的纨绔子弟,成天带着太子养狗玩马,踢球喝酒,荒废人生。
幸好重俊身边还有两位正直人士,左庶子姚珽多次规劝他应以节俭为德,不应浮华奢侈;右庶子平贞甚献上《孝经议》和《养德传》对其进行劝谏。重俊全都虚心接纳,德行也得到了提升。
中宗上台以后,政局发生巨大变动。
韦氏成了皇后,并获准参预朝政;原武则天身边的上官婉儿成了中宗的老婆,被封为昭容(妃嫔封号),负责起草诏令。谋划政变,扶立中宗上台的张柬之等大臣反而未得信用。
宰相敬晖等人暗中策划铲除武氏余孽,武三思惊恐万分,求助于老情人上官婉儿,婉儿将三思引荐给韦后使用,两人很快勾搭成奸。
三思得此奥援,战力指数暴增,没过多久便得以重登相位。
张柬之、敬晖等人一看形势不妙,遂多次劝中宗杀掉三思,中宗拒绝,又请求将其降职,中宗亦不听。张柬之等心知大势已去,除了愤慨悔恨,已无可奈何!
武三思掌权以后,大肆网罗亲信,迫害异己。他将矛头首先对准了试图干掉自己的宰相张柬之、敬晖等五位大臣。
三思让情妇韦后、婉儿、儿媳安乐公主进谗于内,爪牙郑怡等“五狗”构诬于外,很快就将张柬之等人贬官、流放,直至残忍地杀害。于是大权尽归武三思,中宗成了空架子。
武三思得意忘形,常对人讲:我不晓得什么是善人,什么是恶人,只知道对我善的就是善人,对我恶的就是恶人。
好一副顺昌逆亡的邪恶嘴脸。
这时,安乐公主倚仗着中宗的宠爱,骄横放纵,卖官鬻爵,贪赃枉法,惑乱朝政,甚至自己起草制书敕令,捂住内容让中宗在上面签字,中宗则嘻嘻哈哈地不假思索就照准了。(www.xing528.com)
如此局面之下,最难熬的不是吃饱肚子不发愁的中宗皇帝,而是血气方刚的皇太子李重俊。
韦后一看到他就十分不爽,因为她觉得若不是自己的儿子重润早死,太子之位怎么能够轮得到生母卑贱,排行老三的李重俊?
武三思就更加忌恨李重俊了。当初,武承嗣和武三思都争先想当接班人,结果姑母武则天还是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李显。武承嗣一时想不开,活活给气死了,而武三思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而,武三思一直在为此事耿耿于怀,看见如今的太子,怎能不令他怒火中烧。
上官婉儿作为武三思的姘妇,自然沆瀣一气,在她所拟定的制书敕令中,常常推崇武氏集团,贬抑李唐皇室。
安乐公主与老公武崇训则压根儿没把李重俊当人看,经常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加,竟还动不动骂其为“奴才”。
此外,武崇训不断唆使安乐公主向中宗建议废掉太子重俊,而立她自己为皇太女。中宗虽未点头,但也并未对其责罚。
生性刚烈的重俊怎堪受此奇耻大辱,但苦于对方手握大权,也只能隐忍待发。
较之无奈的重俊,身为一国之君的中宗皇帝简直就是一个没心没肺的草包。
某日,在野学者韦月将上书朝廷,控告武三思与韦后通奸,日后必将谋乱叛逆。中宗勃然大怒,下令将举报人斩首。
宋璟请求依法审讯,中宗越发愤怒,顾不上仪容,穿着拖鞋就跑出来大声嚷道:“朕还以为早就把韦月将斩首了呢,难道现在还没有执行吗?”
接着下令赶紧行刑。宋璟说:“有人上书揭发皇后与武三思有私情,陛下问都不问就要杀掉举报之人,臣担心天下臣民一定会对此事窃窃私议。臣请求先对其进行审问再定罪不迟。”
中宗死活不答应,宋璟无奈,只得以死相逼,后经多位大臣求情,中宗改将韦月将处以杖刑,流放岭南。不久之后,韦月将还是被流放所在地官员处死。
当初,武氏称帝,广大臣民甚至许多国外领导人无不企盼李姓皇族能够夺回皇位,重振大唐雄风。可中宗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大失所望。于是,部分朝中大臣对于日益黑暗的朝政心怀不满,一场叛乱开始酝酿。
李唐江山竟然操控于武氏、韦氏和上官氏等外姓之手,这令身为帝国储君的李重俊十分忧虑,深恐当年武氏篡唐的一幕再次上演,遂暗中结交朝中有志于匡扶皇室的忠臣义士,控诉武氏和韦氏等人的罪行,等待时机,铲除奸佞,澄清天下。
神龙三年(707)三月初七,重俊会同禁军将领李多祚、李思冲、李承况等人,假传皇帝诏令,调集羽林军三百余人,闯至武三思家中,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及其亲属十余人全部杀死;又让成王李千里和其子李禧带兵把守宫城各门,重俊和李多祚带兵直奔肃章门,破门而入后,四处搜捕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
这三个女人立刻将中宗挟持,骑马驰往玄武门城楼。那么,为何在此危急时刻,韦后等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据守玄武门呢?
这里需要对唐代皇宫规制进行介绍。
唐代前期,都城长安共有两座皇宫即太极宫和大明宫。两座宫殿都是沿南北向中轴线对称排列,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位于皇宫南部,为办公区,作为生活区的内廷则位于皇宫北部。因此,宫城北面诸门就成为守卫内廷安全的关键,其中,作为北面正门的玄武门,更是举足轻重。
唐代禁卫军有南衙、北衙之分。南衙由宰相管辖,北衙由皇帝直辖。因宰相办公处设在皇宫南面,故称南衙,北衙驻军司令部即设在玄武门外。
据此,政变发生时首先控制玄武门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即控制了玄武门便可控制内廷,而控制了内廷也就可以控制皇帝,从而控制朝政大权。
中宗等人来到玄武门后,立即召见驻扎在此的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命其率仅剩的一百多名羽林飞骑在门楼之下护驾。
宰相杨再思、李峤与兵部尚书宗楚客等人率领二千余名南衙兵赶到,在太极殿前闭门坚守。
不久,重俊与李多祚率兵来到玄武门楼下,尝试进攻,却被击退,双方陷入僵持局面。重俊等人起兵,非为夺权篡位,实乃被逼所致,因而,当他们得知中宗就在玄武门城楼之时,便希望中宗能够询问他们起兵理由,趁机表明心迹。
这时,站在中宗身边的宦官杨思勖主动请缨,请求带兵出击,挫败敌人锐气。中宗批准。
杨思勖提刀上马,呼啸而来,对方前锋总管野呼利(李多祚女婿)正要询问来者姓名,杨思勖马快先至,手起刀落,将野呼利斩于马下,太子所部将士无不栗然!
中宗手扶栏杆,俯身对楼下参加兵变的士兵发表重要讲话:
士兵们!你们都是朕的安全卫士,为什么要跟着李多祚谋反呢?如果你们弃暗投明,不必担心没有荣华富贵。
士兵吃粮当差,多半没什么大的追求,追随长官起兵也不过是为了功名利禄。如今天子当面允诺,比起未来天子的空口白条,自然诱惑多多。而且,对方的那个太监勇猛异常,实难对付,于是士兵纷纷倒戈,将李多祚等将领全都斩首,李重俊趁乱带着一百多名骑兵奔出肃章门,逃往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中,宗楚客派轻骑前往追击,未能追上。
终南山山高林密,重俊等人艰难跋涉,很多士卒眼看兵败遂纷纷逃散,没过多久就只剩下几个人追随了。
这些人之所以仍旧追随重俊,并非为了效忠,而是在等待时机将功赎罪。到了夜间,他们趁着重俊在树林歇息,防备松懈之时,一拥而上,将其杀死,然后带上尸首回去邀功了。
中宗将“乱臣贼子”李重俊的首级吊在朝堂之上以示儆戒,后将其献到太庙,最后又用它祭奠武三思和武崇训的灵柩。
重俊遇害之后,东宫僚属无人敢靠近他的尸首,只有永和县丞(县令佐官)宁嘉勖脱下衣服裹住他的头颅放声痛哭,围观之人无不赞其忠肝义胆。
宗楚客恼羞成怒,将宁嘉勖拘捕入狱,严刑拷打之后再行贬官,宁氏身受重伤,不久死去。
重俊的被杀,亦敲响了韦后集团的丧钟。
韦后心想,此次兵变不仅除掉一个劲敌,武三思这个潜在对手也死于非命,真是一石二鸟。母女二人野心膨胀,更加肆无忌惮,竟然想要效法当年的武则天,弄个女皇当当。
她大肆任用韦姓家人,豢养面首,淫乱宫廷;安乐公主也与新任丈夫武延秀(武承嗣子),与宗楚客等人结为朋党,把持朝政。此时,占着位子的中宗皇帝已经成了韦后母女的绊脚石。
景龙元年(710),燕钦融上书揭露韦后与安乐公主、宗楚客等人的阴谋勾当。韦后大怒,未及中宗发话就命人将燕氏装入麻袋当中活活打死。韦后的过激反应和跋扈态度使得在场的中宗有些不爽。
事后,韦后担心中宗对自己产生疑虑,遂决定先发制人。
六月初二,韦后和两位“二爷”,即精通医术的马秦客、善于烹饪的杨均,连同安乐公主和宗楚客等人,在食物中投入剧毒,将中宗李显毒杀。
韦后秘不发丧,先将中宗小儿子,年仅十六岁的温王李重茂立为太子,然后征召五万士兵,控制京城局势,后才发布中宗死讯,扶重茂即位,改元唐隆,是为殇帝。韦后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命族弟韦濯、韦播,族子韦捷、韦璿及武延秀等人分掌诸军。
一时间,长安城内杀气腾腾,人心惶惶,民众私下传言,又要改朝换代了。
执掌“万骑”军(由骑兵组成的禁军)的韦播、韦璿,素无威望,就想借鞭打士兵树立权威,结果遭到士兵的怨恨。
面对韦氏图谋篡夺李姓江山的危险局面,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姑母太平公主,又争取到“万骑”军将领葛福顺、陈玄礼、李仙凫等人的支持,于六月二十日夜发动军事政变,即第四次“玄武门之变”。
葛福顺等人首先取得驻守玄武门的羽林军的支持,而后斩关直入,捕杀韦氏党人。韦后为乱兵所杀,正在照镜画眉的安乐公主被斩首,武延秀跑到肃章门外,亦被杀。
不久,李旦再次上台,即唐睿宗,改元景云,立李隆基为太子。
政变获胜的一方开始处置敌人。
睿宗首先命人割下韦后和安乐公主的头颅在长安东市示众,接着追贬韦后为庶人,安乐公主为悖逆庶人;然后对反抗韦氏专政、力图匡扶大唐的李重俊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为其平反昭雪,追谥为“节慜太子”,陪葬定陵(唐中宗陵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