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永远的利益
友谊肯定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之一,友谊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友谊难得。
友谊肯定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之一,友谊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友谊难得。
友谊一定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却很难经受住利益的考验,所以,希望友谊天长地久,就一定要避免发生利益冲突,和利益比起来,友谊是那样的脆弱和不堪一击,无论人类怎样地对友谊苦苦追求,最后仍不得不悲哀地承认,还是只有永远的利益。
曹操和袁绍,他们在早期肯定是存在友谊的,他们同朝为官,一个任典军校尉,一个任司隶校尉,相互之间没有利害冲突,尚能相互体恤,而且面对汉末的宦官乱政,他们显得志同道合。待到董卓祸乱朝廷,曹操、袁绍共同走上了反董卓的道路,首先是袁绍当庭顶撞董卓,然后负气出走,接着曹操试图谋杀董卓不成,只好逃之夭夭。曹操首先举起反董卓的大旗,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袁绍是第一个来与曹操会盟的。
不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那时的袁绍在曹操心目中,分量一定是不轻的,所以,曹操推荐袁绍做联军盟主几乎是不作任何考虑,“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曹操的推荐中含有谦让,除了尊敬三分之外,曹操一定想到了当初袁绍面对豺狼董卓,能够拔剑相对的英雄壮举。
待到讨卓大业失败,曹操、袁绍各自开始了在中国北方争夺天下。在初期,他两人几乎是井水不犯河水,一个向东经略,一个向北拓展。但到了北方再无对手让他们俩出手时,争夺江山,问鼎天下,谁主沉浮?他们俩的利益凸现了,于是他们俩只有摊牌。(www.xing528.com)
首先是袁绍的一篇讨曹檄文,把曹操的祖宗八代骂得体无完肤,曾经有过的友谊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比谁对谁的仇恨更深,谁对谁的出手更狠。
而曹操对袁绍的看法,也不是当年的英雄本初,曹操是这样对刘备评价袁绍的:“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惜身,见小利忘命,非英雄也。”讨董卓失败后,曹操与袁绍的合作友谊也就到了尽头,待到了官渡之战,他们俩都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
最后,袁、曹相争,以袁绍被彻底击败而告终,曹操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对待袁绍这个失败的朋友和对手,他兵破冀州,首先便下令不许任何人进袁绍府,然后是亲自往袁绍墓设祭,“再拜而哭甚哀”,惺惺惜惺惺,曹操在获得所有的利益后,终于想起了他和袁绍当初的友谊。
在《三国演义》里,友谊最终让步于利益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孙、刘联盟。曹操在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孙权、刘备两个集团有了共同的倾覆之危,共同的生存利益让他们走到了一起。而这一点,诸葛亮未出茅庐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在“隆中对”里,他为刘备立下“外结孙权”的对外战略,到了赤壁之战前,诸葛亮终于把这一战略变成了现实。孙、刘两家不但联合抗曹,诸葛亮甚至只身跑到东吴,去与周瑜共同组成“前敌指挥部”,两家有人出人、有物出物、有谋出谋,终于火烧赤壁,打败了曹操,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可以说,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孙、刘两家友好合作的结果,但这种合作友谊,是以利益为前提的,对于孙、刘两家的合作,刘备公司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位置,因为刘备公司要在合作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事实上,刘备公司几乎获取了赤壁之战的所有胜利果实,刘备乘机占了荆州,而孙权除了阻止曹操过江外,几乎一无所获。这种利益的单贏原则,使孙、刘两家的友谊系若游丝,随时都有扯断的危险,诸葛亮比谁都明白孙、刘联盟对刘备公司的重要性和两家关系破裂的危险性,所以,在东吴大都督死后,诸葛亮不顾个人安危,跑到东吴去猫哭耗子,吊周瑜之丧,借祭文吐露孙、刘合作的重要性:“犄角相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他把孙、刘关系比喻为唇与齿的相依关系。诸葛亮以情感人,安抚了东吴后,在离开荆州进川前,又对留守荆州的大将关羽特别嘱咐要“东和孙权”。
而问题的关键在对于孙、刘两家的合作,东吴一方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东吴一直认为,孙、刘合作,是东吴以牺牲自身的利益为前提的,加上刘备公司在合作过程中,在合作的幌子下,处处表现为不诚信,以及对朋友的不尊重,所以,尽管两家仍处在北方曹操的威胁之下,尽管两家甚至已成了姻亲,东吴最终仍为荆州利益撕下了两家友谊的面纱,袭杀了关羽,刘备公司的三国战神,终于死在了朋友的刀下。
孙、刘合作的破裂,又一次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永远的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