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才是硬道理
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或是一个公司,只有不停地参与社会竞争,才会保持应有的活力。
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或是一个公司,只有不停地参与社会竞争,才会保持应有的活力。一旦停止竞争,固守所得,便会逐步丧失竞争力。尤其在诸侯争霸的年代,专注守成,无异于坐以待毙。所以,不论在任何时候,积极地参与竞争,既是发展的需要,也是巩固的需要。
刘备公司在发展时期的竞争态度自不必说,他白手起家,周旋于军阀之间,寻找发展机会而百折不回,终于占荆襄、取西川,三分天下有其一。而后人对诸葛亮的六出祁山,总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人甚至认为诸葛亮好战,以战争资源匮乏的蜀国,要取得北伐中原的胜利是根本不可能的,六出祁山是劳而无功之举。
但诸葛亮毕竟是一个军事家,如果在西川偏安固守,则又是另一个刘璋。后主刘禅也不止一次劝诸葛亮停止北伐,和他一起安享太平,但诸葛亮深知对于弱小的蜀国,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他内修政理,外务北伐,使蜀国的军队一直保持着斗志,使一个国家一直处于攻势,反过来,确保了蜀国的不受侵犯。
在蜀、魏、吴三国中,曹魏是最具有竞争力的。曹魏公司的竞争力,源于曹操打下的坚实基础,当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征西伐,显示了强大的竞争力,多少中原的文武俊杰纷纷投到曹操门下。如果曹魏公司是一个墨守成规、不积极参与竞争的公司,人才在里边根本就没有发挥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而曹操打造了一个竞争的大舞台,引来天下人才荟萃,终于消灭群雄,统一北方,建立了实力强大的曹魏公司。
相反,如果生逢乱世,而又没有一个竞争态势,再有优势的公司也会转变为劣势。
荆州刘表,汉室宗亲,坐据九州,兵多粮足,但他却是一个最不想参与竞争,只想安享太平的人。他刘家的朝廷被董卓抢占了,曹操发起征讨董卓的号召,多少外姓诸侯都来响应,十八路诸侯,刘姓人竟只有一个兖州刺史刘岱,而其他坐拥州郡的真正的刘氏宗亲们,竟然没有一个行动。而刘表所处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但他对身边发生的攸关刘汉朝廷生死存亡的大事好像与他无关。何止如此,后来曹操消灭群雄,战火一直在家门口燃烧,刘表保持的仍是中立的态度。在一段时期内,整个中原乱得一团麻,刘表的荆州仿佛就是一个世外桃源,市井祥和,生意兴隆,不想惹祸的文人俊士,纷纷投到他治下的荆襄来避祸。刘备就是在他的地盘上找到诸葛亮的。(www.xing528.com)
刘备肯定看出了他这位堂兄的消极避世态度,其实是一种取祸之道,曾劝他参与竞争,鼓励他趁着曹操北征之机,乘机袭取空虚的许昌,刘备得到的答复是:“吾坐据九州足矣,岂可别图。”
刘表的这种态度,终于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待到曹操统一了北方,率众南下之时,他的从不经历战事的数十万军队,竟无几个可御敌之将,他的儿子只好束手投降。
在乱世三国,还有一个比刘表还想过世外桃源生活的人。这个人就是张鲁。西方近代产生的乌托邦理想的生活方式,公元3世纪初三国的张鲁就在汉中实践了。
汉中太守张鲁,在汉中施行的是与汉朝完全不同的纲纪制度,有点像后世的政教合一的“五斗米教”,即凡来入道者,助米五斗,张鲁在汉中不叫太守,而称“师君”,学员叫“鬼卒”,他手下的官称为“祭酒”、“治头大祭酒”等等,他公司的理念是诚信为本,不许欺诈。有病不看医生,自己忏悔思过医治。到汉中旅游的人,不用带钱,有张师君盖的“义舍”可住,舍内有米、柴火,自取自食,不要浪费就行。如果你犯法,可以原谅三次,三次以后才施刑。张师君就用这种方法管理汉中。汉中北有秦岭阻断关中,西有巴山隔断西川,只有东南一条汉江形成一小串间隔平地出荆襄,加上荆襄刘表也是近似于他的学道求安之人,汉中简直就是一片世外桃源。张鲁在汉中实行乌托邦式的制度三十年,天高皇帝远,根本无人管他,待到曹操一统中原并破了西凉马超之后,之前无战事的汉中,顿时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张鲁这才想到了竞争的必要性,于是在曹操到来之前,他打起了西川的主意。
张鲁取西川,也只是说说而已,还没待他动手,刘备已拉开了取西川的战事。再说,张鲁手下的一群三十年不见兵的“鬼卒”,根本就没有什么竞争力,待到曹操进兵汉中时,只有举手投降,好在他是个学道之人,他出逃汉中,还封闭库藏,留给曹操,曹操身经百战,从未遇到如此好心的对手,所以在张鲁投降后,以礼相待。
如果张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以邻居刘璋的暗弱,他完全可以在刘备之前攻取,进而割据西南,他比刘备更有三分天下的机会。他三十年专心念道,但世道竞争的原则是弱肉强食,大乱的天下,哪有长久给你念经的机会。后来,他一方净土的汉中,终于成了蜀、魏交锋的前沿阵地,世外桃源也成了竞技者的大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