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塞说汉墓 一壶浊酒话兵沟
在平罗县陶乐镇南43公里处,有一条天然大峡谷,呈东西走向,长8公里,宽10~60米不等,自大漠深处探身直扑黄河,状若游龙探水。因秦汉时期,曾在此地置浑怀障军城,屯重兵防御河塞抵御匈奴南下,故名“兵沟”。相传秦朝大将蒙恬,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等北逐匈奴时这里曾是战场;西汉时王昭君出塞和亲,所走路线也经过兵沟浑怀障。
兵沟地形独特,沟壑纵横,峭壁森严,气势磅礴。峡谷内野鸽成群飞翔,红嘴鸭鸣叫之声不断。珍珠泉潺潺流淌汇聚成溪,流向黄河。罕有的大漠冬青盛开着金色的花朵,更显得峡谷沐浴着天地的灵气,充满着神秘的色彩,是探秘古战场苍凉悲壮的绝佳景致所在。
如今,兵沟大峡谷已成为西北著名的保持原始峡谷风貌的影视外景地。《贺兰雪》《绝地苍狼》《陈真》《大漠豪情》《大沙暴》《武士》《苦泉纪事》《边城落日》等多部影视剧都曾千里迢迢来此进行外景拍摄。
平罗地处贺兰山东麓,母亲河翻卷着浪花从境内逶迤而过,向北奔流。高山乃天成险阻,大河为自然屏障,据平罗而设要塞守之,既可以借贺兰山西阻匈奴东进,又可以凭黄河拦匈奴南下,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军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使平罗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朝灭六国统一中原之后,修万里长城以拒匈奴,并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驻守在长城一线,蒙恬在长城一线筑44座城池派军队驻守,鉴于平罗突出的战略地位,蒙恬在平罗兵沟一带特设浑怀障要塞并派重兵把守。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出巡路上,遗诏令公子扶苏即位,但赵高、李斯等篡改诏书立胡亥为皇帝(即秦二世),并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赐死。蒙骜、蒙武、蒙恬祖孙三代都是战国末年著名的军事家,他们出生入死,为秦统一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尤其是蒙恬为秦朝开疆拓土、戍边守塞,可谓殚精竭虑,更是功勋卓著。可令人扼腕的是,一代名将却成为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政治牺牲品,被赵高等害死。宁夏诗词学会理事、平罗诗词学会副会长杨作枢先生在浑怀障蒙恬展馆凭吊一代名将,细读蒙恬生平介绍后,不由得感慨万千,赋诗一首以为纪念:
蒙恬
兵沟(www.xing528.com)
蒙恬祭
三代从戎护大秦,蒙恬奉命筑长城。
驱胡铁马披霜走,守塞金戈映火红。
客到兵沟观古墓,我来要塞祭亡灵。
若无将士边关苦,谁筑中华不朽城?
西汉建立以后,匈奴雄踞大漠,匈奴贵族为满足其贪欲,屡屡率军南下,攻城略地,掠夺财物,严重威胁着西汉的统治。元朔二年(前127),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率兵出击河南地的楼烦、白羊王,这块被匈奴自秦末再度占据达70余年的土地,才回到了汉王朝手中。平罗也再次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西汉又重修浑怀障要塞,依然派重兵把守。秦、西汉两朝历时200多年的历史中,平罗作为军事战略要地,不知演绎了多少剑拔弩张、血雨腥风的战争故事。不知道有多少秦兵汉将,演绎了“大漠营盘篝火阑,浑怀障里警狼烟,金戈铁马驱胡走,剑影刀光月下寒”的悲壮画面;不知道有多少热血男儿,在篝火边演绎了“秋霜凝鬓角,甲胄护胸前。遥问妻儿梦,可曾笑靥甜?”的思故土、想亲人的离合悲欢和真情梦幻;不知道有多少戍边将士披甲执戈,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献在护边守土的战场,甚至死后连尸骨也埋葬在要塞之丘,忠魂依然守护着边关,因而形成了规模颇为壮观的汉墓群。
要塞兵沟的汉墓群有两处,均位于黄河东岸鄂尔多斯台地前缘。1984年文物普查有76座,均为明丘。之后又发现了数座,现存103座,还有部分墓葬因黄河东移被塌入黄河之中。古墓皆有封土堆,排列有序,每墓间隔50米左右。墓葬有单葬墓、合葬墓,其内部结构有砖墓室、木墓室、土墓室,墓室内呈拱形。双墓室的前室平面近方形,后室平面呈长形,劵顶、顶部用子母砖砌成,墓室宽敞。黄河东侧,203省道旁100米处有3座汉墓,因位于黄土梁,便称作黄土梁汉墓。墓室均为砖砌圈顶,其中一座墓室内有尸骨3具,是20世纪70年代末原陶乐县五堆子乡乐湾子村搞农田基本建设时,推土机推出的汉墓,1991年原陶乐县农民修筑施家台子黄河护岸码头取土时,遗址被毁。据出土文物佐证,这些汉墓为西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至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期间所修建。是宁夏已发现的最大汉墓群之一,国内也罕见,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2001年被开发为兵沟旅游区。古老的汉墓在兵沟沉睡了两千多年,它用独特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古代军事要塞或惨烈,或悲壮,或凄苦的战争故事,向人们诉说着古代军事战略要地——平罗历史的伟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