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宋朝旅游胜地:揭秘两宋时期最热闹的四个地方

宋朝旅游胜地:揭秘两宋时期最热闹的四个地方

时间:2024-01-2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宋朝人也喜欢出游。宋代之前,旅游只是一小部分人的需要,到了宋朝,随着市民社会的形成,旅游成了寻常市民的时尚。有四个地方,是两宋时期最热闹的旅游胜地,如果你穿越到宋朝,这四个地方是必须要去体验体验的。成都人爱游玩,这一生活方式还受到宋朝政府的支持与鼓励。宋人说,“洛阳古帝都,其人习于汉唐衣冠之遗俗,居家治园池,筑台榭,植草木,以为岁时游观之好”,

宋朝旅游胜地:揭秘两宋时期最热闹的四个地方

要是遇上长假,或者有了闲暇,你可能会首选出门旅游去。这是今天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宋朝人也喜欢出游。宋代之前,旅游只是一小部分人的需要,到了宋朝,随着市民社会的形成,旅游成了寻常市民的时尚。有四个地方,是两宋时期最热闹的旅游胜地,如果你穿越到宋朝,这四个地方是必须要去体验体验的。否则就白穿越了。

开封:金明池观水戏

金明池是北宋的皇家林苑,位于东京顺天门外。此处皇家林苑是对外开放的,每年的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都会准时“开池”,任士庶游玩。你若穿越到宋朝,一定要进皇家园林金明池玩玩。

而游金明池,一定要看水戏表演,包括水战、诸师百戏、水傀儡、水秋千、龙舟夺标赛。水战类似于水上军事演习,生活于北宋末、南宋初的士人袁褧回忆说,“余少从家大夫观金明池水战,见船舫回旋,戈甲照耀,为之目动心骇。”诸师百戏则是水师士兵表演的杂技与竞技节目,“如大旗、狮豹、掉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

“水傀儡”是水上木偶戏。宋代的木偶戏技术非常高明,艺人可以控制木偶在池上划船、钓鱼、踢球、舞蹈。看《东京梦华录》的描述吧:“有一小船,上结小彩楼,下有三小门,如傀儡棚,正对水中。……彩棚中门开,出小木偶人,小船子上有一白衣人垂钓,后有小童举棹划船,辽绕数回,作语,乐作,钓出活小鱼一枚,又作乐,小船入棚。继有木偶筑球舞旋之类,亦各念致语,唱和,乐作而已。”

清代沈源本《清明上河图》中的金明池

“水秋千”有点像今天的花样跳水:“又有两画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戏人上竿,左右军院虞候监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

最精彩的是龙舟争标赛。由小龙船二十只、虎头船十只、飞鱼船二只、鳅鱼船二只展开花色表演与夺标竞赛:“小龙船列于水殿前,东西相向;虎头、飞鱼等船,布在其后,如两阵之势。须臾,水殿前水棚上一军校以红旗招之,龙船各鸣锣鼓出阵,划棹旋转,共为圆阵,谓之‘旋罗’。水殿前又以旗招之,其船分而为二,各圆阵,谓之‘海眼’。又以旗招之,两队船相交互,谓之‘交头’。又以旗招之,则诸船皆列五殿之东面,对水殿排成行列,则有小舟一军校执一竿,上挂以锦彩银碗类,谓之‘标竿’,插在近殿水中。又见旗招之,则两行舟鸣鼓并进,捷者得标,则山呼拜舞。”

还有一种大龙船,“约长三四十丈,阔三四丈,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上有亭台楼阁,“设御座龙水屏风”,“龙头上人舞旗,左右水棚,排列六桨,宛若飞腾”。皇帝坐在大龙舟上,加入水戏表演。许多宋朝市民到金明池,就是为了看大龙舟:“每遇大龙船出,及御马上池,则游人增倍矣”。如果你在金明池游览,说不定也有机会一睹宋朝天子真容。

成都:月月宴饮游乐

大家都知道,成都人讲求生活之闲适,喜宴游玩乐。这种风气由来已久,元代《岁华纪丽谱》载,“(宋时)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别的地方,旅游潮通常都是季节性,唯成都人一年四季都在找理由出门游玩。《岁华纪丽谱》收录有宋代成都人从正月初一到冬至日的“游乐路线图”:

正月元日,“郡人晓持小彩幡,游安福寺塔”;五日,游蚕市,门外张宴;上元节,“放灯三夜,自是岁以为常,十四、十五、十六三日,皆早宴大慈寺,晚宴五门楼,甲夜观山棚变灯”。

二月二日,踏青节,“郡人游赏,散在四郊”。太守又组织“大游江”活动,“士女骈集,观者如堵”。

三月三日,游览学射山;寒食节前后,官府开放郡圃“西楼亭榭,俾士庶游观”。

四月十九日,“至百花潭,观水嬉竞渡。官舫民船,乘流上下,或幕帟水滨,以事游赏,最为出郊之胜”。

六月,初伏、中伏、末伏之日,“会府县官,皆就江渎庙设厅”,“早宴罢,泛舟池中;复出就厅晚宴。观者临池张饮,尽日为乐”。

七月七日,“晚宴大慈寺设厅,暮登寺门楼,观锦江夜市,乞巧之物皆备焉”。

八月十五日,“中秋玩月。旧宴于西楼,望月于锦亭,今宴于大慈寺”。

九月九日,游药市,“官为幕帟棚屋,以事游观”。

冬至节,“宴于大慈寺。后一日,早宴金绳寺,晚宴大慈寺”。

一位宋朝文人也记录了成都人倾城出游浣花溪的盛况:“成都之俗,以游乐相尚,而浣花为特盛。每岁孟夏十有九日,都人士女,丽服靓妆,南出锦官门,稍折而东,行十里入梵安寺,罗拜冀国夫人祠下,退游杜子美故宅,遂泛舟浣花溪之百花潭,因名‘其游与其日’。凡为是游者,架舟如屋,饰彩绘,连樯衔尾,荡漾波间,箫鼓弦歌,喧闹而作。其不能具舟者,依岸结棚,上下数里,以阅舟之往来。成都之人,于他游观或不能皆出,至浣花则倾城皆往,里巷阗然。自旁郡观者,虽负贩刍荛之人,至相与称贷,易资为一饱之具,以从事穷日之游。府尹亦为之至潭上置酒高会,设水戏竞渡,尽众人之乐而后返。”这样的旅游热情,在古代恐怕除了宋朝的成都,再找不出第二处了。

宋徽宗摹张宣《丽人行

成都每个月都有大型集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这些定期的集市实际上也演变成市民出游玩乐的狂欢节。比如,三月蚕市,一位宋朝诗人写道:“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游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绕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你看,分明就是一个“蚕丝文化旅游节”嘛。

成都人爱游玩,这一生活方式还受到宋朝政府的支持与鼓励。宋真宗时,曾有一名好事的官员上书皇帝称:“川、峡每春,州县聚游人货药,谓之药市,望令禁止之”。宋真宗说:“远方各从其俗,不可禁也。”不但不禁,成都政府还定期组织市民游乐,并为市民的出游提供各种便利:“凡太守岁时宴集,骑从杂沓,车服鲜华,倡优鼓吹,出入拥导,四方奇技,幻怪百变,序进于前,以从民乐。岁率有期,谓之故事。及期,则士女栉比,轻裘ㄚ服,扶老携幼,阗道嬉游。”每年春天,开放衙署园林,纵民观赏。又在药市设置“幕帟棚屋,以事游观”。(www.xing528.com)

如果你穿越到宋朝,一定要去蜀地,看看成都人怎么玩转一年四季十二个月。

洛阳:游名园赏名花

西京洛阳你也不应该错过。宋代的洛阳,有两大名物最为出众,一是名园,一是牡丹

宋人说,“洛阳古帝都,其人习于汉唐衣冠之遗俗,居家治园池,筑台榭,植草木,以为岁时游观之好”,“贵家巨室园囿亭观之盛,实甲天下”。那么洛阳到底有多少家园林?李格非(他是李清照父亲)在他的《洛阳名园记》提到,“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唐时洛阳的园林多达千余家,后多数毁于五代战火,北宋时有所修复,名园仍数以百计。曾在洛阳小住过的宋人周叙自述说,“甲第名园百,未游其十数;奇花异卉十,未睹其四五。”

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记述了19处名园:富郑公园、董氏西园、董氏东园、环溪、刘氏园、丛春园、天王院花园子、归仁园、苖帅园、赵韩王园、李氏仁丰园、松岛、东园、紫金台张氏园、水北胡氏园、大字寺园、独乐园、湖园、吕文穆园。这些洛阳名园基本上都是私人园林。不过宋代的私家园林有一个惯例:长年或定期向外人开放。开放期间,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游赏:“都人士女载酒争出,择园亭胜地,上下池台间引满歌呼,不复问其主人。抵暮游花市,以筠笼卖花,虽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所以,你不用担心被主人赶出私家园林的事情。

这些私家园林一般也不收门票。如果你觉得白游白玩有点不好意思,当然也可以给看园子的人一点茶汤钱,不论多少,随喜。司马光在洛阳有一处园林,取名“独乐园”,其实不如叫作“众乐园”,因为这个园林也是对公众开放的。独乐园的看园人叫作吕直,“性愚而鲠”。“夏月游人入园,微有所得”,积至十贯时,吕直便拿着这笔钱去见司马光,因为按洛阳例规,“看园子所得茶汤钱,闭园日与主人平分之”。但司马光坚决不要钱:“此自汝钱,可持去。”过了一段时间,司马光在园中见到一个新修建的井亭,问看园人,才知道看园人用那十贯钱修了一个亭子

◎ 宋代钱选《牡丹图》

在洛阳,除了游名园,还可赏名花。“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帟,笙歌之声相闻。最盛于月陂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与郭令宅,至花落乃罢”。《洛阳名园记》中的天王院花园子就是一个牡丹园:“园皆植牡丹,而独名此曰‘花园子’,盖无他池亭,独有牡丹数十万本。皆城中赖花以生者,毕家于此。至花时,张幙幄,列市肆,管弦其中。”

洛阳最名贵的牡丹品种是“姚黄”,“号为花王,城中每岁不过开数朵,都人士女必倾城往观,乡人扶老携幼,不远千里,其为时所贵重如此”。外地的游客,在花开的季节,居然不远千里,前往洛阳看牡丹。要知道,那个时代可没有汽车,没有高铁,多不容易啊。

有些种花的人家,趁着洛阳人好花的风俗,赚了不少钱。洛阳魏家花园,栽有一种叫“千叶肉红花”的牡丹,十分稀有,“此花初出时,人有欲阅者,人税十数钱,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数缗。”一天能收十几贯钱。

你要是到宋朝的洛阳,别忘了观赏牡丹花。

杭州:钱塘江观潮

中秋节过后,如果你在杭州,不能不去钱塘江观潮。宋人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如何个壮观法?来看宋人的描写:“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这是大自然的造化,而更震撼人心的,是弄潮儿对大自然这一造化的挑战:“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钱塘弄潮的挑战性、刺激性,无疑都远远超过今日的风帆赛,危险性也非常高,弄潮人“时或沉溺,精魂永沦于泉下,妻孥望哭于水滨”。因此,北宋治平年间,杭州太守蔡襄发布了一道《戒约弄潮文》,禁止弄潮,“然亦不能遏也”。

整个两宋时期,杭州的弄潮之风盛行。“弄潮之人,率常先一月,立帜通衢,书其名氏以自表。市井之人相与裒金帛张饮,其至观潮日会江上,视登潮之高下者,次第给与之”。弄潮成了一种商业化的表演,想观看弄潮的市民,要预先给弄潮人支付酬金。

待到“潮至海门,与山争势,其声震地。弄潮之人,解衣露体,各执其物,搴旗张盖,吹笛鸣钲,若无所挟持,徒手而附者,以次成列。潮益近,声益震,前驱如山,绝江而上,观者震掉不自禁。弄潮之人,方且贾勇争进,有一跃而登,出乎众人之上者;有随波逐流,与之上下者。”

◎ 宋代许道宁《高秋观潮图》

表演结束之后,还有“豪民贵宦争赏银彩”,给弄潮人颁奖:“潮退策勋(颁奖),一跃而登、出乎众人之上者,率常醉饱自得,且厚持金帛以归,志气扬扬,市井之人甚宠善之;其随波上下者,亦以次受金帛饮食之赏。”

八月十八日这天,官府还在钱塘江上举办军事演习:“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军事演习会模拟两军展开水战:“舟楫分布左右,旗帜满船,上等舞枪飞箭,分列交战,试炮放烟,捷追敌舟,火箭群下,烧毁成功,鸣锣放教”。等到演习结束,“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这钱塘江上的水战,比开封金明池的水战更加壮观、震撼。少年时观看过金明池水战的袁褧,曾“为之目动心骇”,但他后来看了钱塘江水战之后,却说:“比见钱塘水军戈船飞递,迎弄江涛,出没聚散,欻忽如神,令人汗下,以为金门池事故如儿戏耳。”

钱塘江既有夺天地之造化的自然奇观,也有向大自然之力挑战的弄潮与水战,因此,“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这一天,钱塘江“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而不容间也”。

钱塘江潮如今还如期汹涌而来,但宋朝时那种弄潮竞胜与水战表演的壮观场面,则不复见于后世。如果你回到宋朝,八月十八日怎可不去钱塘江观一回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