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上》(22:9)中说,大卫告诉所罗门,上帝答应“必定使以色列平安,直至永远”。约瑟夫斯对这一段的阐释非常理想化。他说,上帝将赐予以色列“最大的福分”,而这个福分就是“平安及不受战争和内乱之苦”(εἰρήνῃ καὶ πολέμων ἀπαλλαγῇ καὶ στάσεων ἐμφυλίων)。这个具体的描述突出了所罗门时期和大卫时期社会状况的鲜明对照。战争和内乱正是大卫统治时期的主要特征。约瑟夫斯还借大卫之口,将所罗门与他的祖先相比,称如果不是以色列人的祖先违背上帝让他们为他修建圣殿的意愿,圣殿应该早就建成了(AJ 8. 342)。这段评述的有趣之处在于,《撒母耳记下》(7:7)的说法恰好与此相反。《撒母耳记》称,上帝说他从未要求大卫之前的任何以色列人为他修建圣殿。在所罗门庆祝圣殿的演说词中,约瑟夫斯又借所罗门之口当众宣称,上帝早就预言,“除了所罗门,谁也不能为他修建圣殿”。(当然,我们不能对约瑟夫斯所说的每句话都认真,因为《犹太古史》中自相矛盾的地方并不少见,这可以从另一角度看出约瑟夫斯为了达到写作的目的,有时甚至不惜牺牲全书的一致性。)约瑟夫斯从讲述所罗门的出生预言开始,就力求建立起“上帝—所罗门—圣殿—国泰民安”之间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整个圣殿主题中被反复强调和渲染,使人印象深刻。比如约瑟夫斯曾借大卫之口,敦促以色列民众一定要协助儿子所罗门修建圣殿,因为上帝将以“平安和秩序”(εἰρήνην καὶ ευ̉νομίαν)来回报他们的虔诚行为。[58]约瑟夫斯描写民众在圣殿落成典礼后返家时的欢乐心情也充分表明了作者的意图:
他们……感谢王对他们的关怀和他所展示的成就,祈祷上帝让所罗门王长长久久。他们带着笑容和欢乐启程回家,一路吟歌赞美上帝。由于心情快乐(ὑπὸ τῆς ἡδονῆς),他们都完成归途而毫无倦意(πάντας ἀνύσαι)。
强调“上帝—所罗门—圣殿—国泰民安”的相关性在《犹太古史》的其他部分文本中也有体现。如当希律王决定要修复圣殿时,他的理由是,“上帝让我们长治久安、生活富裕、国库丰盈”(μῆκος εἰρήνης καὶ κτῆσις χρημάτων καὶ μέγεθος προσόδων)。[59](www.xing528.com)
事实上,耶路撒冷圣殿在整个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文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象征意义。用圣殿象征平安秩序和国土完整的理想,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阿里斯提亚斯书信》中关于圣殿的一段描写。这段描写将一幅十分理想化的奇特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形容圣殿的宗教礼仪进行“从不间断”、“井然有序”,并且“无声无息”(想想《圣经》中描写的圣殿音乐)。作者还称,这一切都发生在没有任何人指挥的情况之下。在秩序井然中,圣殿中所有祭司和助手都各在其位、忠于职守。整段描述展示出的那种圣殿运转的自发性、连续性、绝对的安静和井然有序显然并非一种现实景况,而是作者想象中或理想中的圣殿,因为圣殿礼仪进行时,常伴有鼓乐齐鸣、人声嘈杂的情形。无独有偶,《马卡比传三书》(3 Maccabees)的作者也对圣殿秩序有过理想化的描述。他说,托勒密四世费罗帕托(Philopator)造访耶路撒冷圣殿时,为“圣殿如此纯洁庄严、秩序井然而惊异”,这种神圣的气氛甚至让他扪心自问“是否应该步入这座殿堂”。[60]第二圣殿时期犹太文学以圣殿象征安定和秩序的最高理想的手法,对约瑟夫斯的圣殿描写可能有所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