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灞上从楚营中逃出,韩信已经四年多没有见到项羽了,虽然每天他都能从斥候那里听到有关项羽的消息。再见到项羽时,楚霸王依然是那么俊朗,豪气干云,纵乌骓,横大戟,但项羽的眼神中已经掩饰不住那份被岁月无情冲洗的落寞。
曾经意气风发的诸侯上将军落魄到今天这个地步,韩信心里无限感慨。也许项羽只想自己封神,却拒绝别人封神,这是韩信无法接受的,所以他选择了离开。
风云变幻,岁月如白驹过隙,项王无恙否?
曾经被项羽肆意辱骂的小小执戟郎,现在以敌国最高军事统帅的身份,骄傲地站在自己的面前,是对项羽最大的否定和讽刺。项羽紧紧盯着已经四年多没有见到的韩信,他从韩信的脸上,已经看不到当年的那份慎微和谦卑了。
韩信一马当前,背后众将如众星捧月,旌旗十万迎风猎猎,数十万汉军士兵被坚甲,执矛戟,整阵而立。这样的场面,是当年项羽才有资格拥有的,万人景仰的诸侯上将军,钜鹿城下的封神仪式,直到现在还定格在项羽的脑海中,虽然颜色已经有些发黄。
项羽绝对没有想到,当年在钜鹿封神时,站在自己身后的那个执戟郎会是自己伟大人生的终结者,项羽既惭愧又愤怒。惭愧于当年没有重用韩信,以至于今日!愤怒于上天的不公,既生项羽,又何必出韩信!
项羽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已经极度危险,稍有不慎,就将死无葬身之地。但项羽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从来不会向命运低头,即使死神就站在他面前露出恐怖的微笑。
没有虚情假意的寒暄,项羽缓缓地举起大戟,他要向命运发起最后的挑战,他一定要取得最终胜利。不为什么万世将名,也不为一雪前耻,只为了在楚营中急切等待胜利消息的虞姬——他最心爱的女人。
十万楚军几乎倾巢出动,愤怒的楚人挥舞着手中的矛戟,跟在项羽身后,踏着历史悲壮的脉搏,整阵向前,他们要在楚人韩信面前证明楚人的血性。
项羽的楚国意识非常强烈,远强于寄居于楚的刘邦、韩信等人,而这一点也限制了项羽的天下主义思维,这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项羽集团中,将相士兵皆以楚人为主,其他国人很难跻身项羽集团。项羽待楚人如弟子,楚人重义,又尊项羽为父兄,所以楚军可以时刻保持高昂的斗志。在楚军士兵看来,能为项王战死,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千古皆慨叹战神韩信,实际上项羽同样可以称为战神,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神。韩信并非武将,他侧重于战略谋划,阵前决死并不是他的强项。战略谋划是项羽的短板,但项羽的单兵作战能力却是天下第一,汉军虽然人多势众,但面对已经红了眼的楚军,未必就能占得上风。
战局果然朝着有利于楚军的方向发展,楚军人数上不占优势,但求生欲望过于强烈,一如背绵蔓水而死战的汉军。从某种角度上讲,楚人是以为楚国的生存而战,而韩信麾下多是齐人,更接近于“雇佣兵”,他们并不知道到底是为谁而战。
韩信治军严整,天下闻名,但架不住楚军死中求生的强烈欲望,越打越没脾气,《史记·高祖本纪》称“淮阴先合,不利”。
不能因为这场失利就认为韩信不如项羽,综合来看,在这场参战人数多达四十万的战役中,韩信并没有尽全力出战,虽然他无限渴望战胜项羽。项羽和韩信用兵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项羽重在先发制人,以江河决堤之势摧毁敌人;韩信重在后发制人,消耗敌人的斗志和体力,然后乘其疲敝歼之。
韩信早就为这场必定会震惊天下的垓下之战提前埋下了伏笔,就是孔熙和陈贺的左、右两军。在韩信和项羽的交手过程中,孔、陈两军坐镇不动,等待着楚军体力的消耗。韩信应该知道“田忌赛马”这个著名典故,至少他在垓下之战中的用兵原理和“田忌赛马”的求胜思路非常接近。
马有三等:上、中、下,楚军野战实力天下第一,可称为上驷,齐军实力弱于楚军,可称为中驷。韩信以中驷之一部对楚军之上驷,结果楚上驷赢,但已经气喘吁吁的楚上驷还要继续和齐军中驷之另一部继续比赛,而且还是偷袭,结果可想而知。
楚军分为骑、步两军,骑兵在前冲锋,蹚出一条路,步兵跟进追杀敌军。因为垓下周围都是旷野,齐军回转的空间非常大,韩信选择快速佯败后退,吸引楚军骑兵追击,从而使楚军骑、步两军之间逐渐拉开了空当。
韩信在与楚军作战之前,就给孔熙、陈贺交代了作战任务:俟楚人出,纵其腰而击之。
孔熙和陈贺的生平不详,但韩信能舍重将曹参和灌婴而不用,以这二人为左、右翼,说明二人都是善战之将,韩信信得过他们。韩信用他们可能还有一个考虑,二将皆非名将,渴望一战成名,所以求战欲望更胜,即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之意。(www.xing528.com)
齐军呈扇形阵排开,韩信居中,孔熙、陈贺两军押在扇形阵之两角,而且距离主阵相对较远,没有被项羽发现,否则项羽未必上这个当。等韩信主力成功将楚军吸引出来并消耗楚军体力后,孔熙和陈贺表演的时候到了。
两翼齐军人数不详,但各有数万,两相叠加也近十万,甚至更多。楚军只有十万,且已成为疲兵,胜利的天平已经明显朝着韩信预定的方向倾斜。孔熙和陈贺看到楚军果如大将军预料的那样,欣喜万分,知道自己扬名的机会来了,各自拔剑,下达了总攻令。
就在项羽满怀希望追击韩信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已经有两支人数众多的汉军侧翼军快速朝着自己的阵中强插过来。等楚军发现自己被两支汉军拦腰截断时,再想掉头回撤,已经来不及了。
楚军现在已经被分成两大块,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已呈头重脚轻之势。孔熙军从东北方向约呈六十度角,朝西南方向狂飙疾进,直插进楚骑、步两军之空地,强行截断楚军两部。孔熙的任务是顶住前方的楚军回撤,给大将军韩信的主力回转杀楚争取时间。陈贺军从西北方向,约呈四十五度角,直插楚步兵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杀楚军。
汉军成功地将楚军分割包围,韩信的作战计划得到了完美的实现。作为楚人,韩信深知楚军大集团作战的优势,所以必须对楚军零敲碎打,不能给楚军提供大集团作战的空间。
韩信三十万军队虽然在之前的大战中损失很多,但依然保持着对项羽军的绝对人数优势,楚军在和韩信军的作战中也损失了一部分兵力,而且体力消耗很大。韩信看到孔熙军截楚之腰,知道他反扑的时候到了,二十多万汉军后队变前队,蜂拥向南,挟裹着让人窒息的死亡气息,向被孔熙军牢牢钉住的楚军发起反击。
淮河北岸的平原上,数十万热血男儿为了各自的生存,展开了残酷决战。厮杀声震耳欲聋,天地为之变色!
项羽还在为自己的命运做最后一搏,而且他已经看到乱军阵中不远处飘扬的那杆汉大将军的旗帜,如果能踏马擒斩韩信,项羽就将华丽地翻盘。韩信知道项羽喜欢搞奔袭,根本就不会给项羽偷袭的机会,韩信才是偷袭战的行家。
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里,几十万人挤在一起,活动范围非常有限,而且不断有人被杀死,倒在地上,累尸成山,极大地影响了战马奔袭的速度。项羽不但没有机会接近韩信,反而身边的楚军越战越少,汉军已经层层进逼,项羽已经听到了死神狰狞的笑声。
楚人虽然剽悍,杀死汉军极众,但在这场惨烈残酷的决战中,楚军自身伤亡也非常大,优势还在汉军这一边。汉军的绝对基数太大,汉军在垓下的总兵力当在六十万左右,是楚军的六倍。即使楚军只损失三万,汉军死五成,楚军只剩七万人,而汉军还有三十万人,何况刘邦还可以从外围继续调兵。
项羽已经坚持不下去了,他意识到一点,与楚军作战的韩信军加孔、陈二军只不过是垓下汉军的一半,即使楚军能杀死四十万汉军,也已是强弩之末,外围的刘邦军随时可以下山摘桃子。
项羽率领的这支楚军是他打天下仅存的本钱,如果拼光了,项羽还有什么继续与刘邦挑战的资格?所以保住这支军队是项羽现在最应该考虑的问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韩信是不会让项羽这条大鱼从渔网中逃走的,一旦让项羽逃脱,韩信在人间封神的计划将无限期拖延,这是韩信不能接受的。即使此战不能擒杀项羽,也要拼光项羽手上所有的本钱,然后再伺机擒杀之。
楚军虽然越打越少,但他们对项羽的忠诚度非常高,只有战死,没有投降,为项羽的突出重围争取到了时间。加上楚军历经百战,战斗经验非常丰富,战局越艰苦,对他们反而越有利。齐军主要是新兵,且不擅野战,最终还是让项羽成功地突围了出去,虽然在项羽的身后,躺着无数具楚军的尸体。
项羽率一部分兵力逃回大营,深沟高垒,死守不战。韩信平静地看着项羽远去的背影,他也打累了,需要休息。这次没有擒杀项羽,但好在项羽依然处在汉军的绝对优势包围内,他还有机会欣赏项羽的尸体。
这场震惊天下的垓下之战,暂时没有胜利者。项羽还活着,对韩信来说就不是一场成功的战役。接下来,韩信就要准备筹拍《垓下之战》的续集,他急需一个他希望看到的完美大结局。
两军决战胜于“势”,即掌握主动权,不论楚军伤亡多少,主动权都已经不在项羽手上了。汉军越聚越多,虽然楚军还有一定战斗力,但楚军有一个致命伤:楚营无粮。大后方的粮草源源不断被运往垓下供汉军兵马食用,汉军可以和楚军拼时间,这意味着战局多僵持一天,项羽离地狱越近。
虽然赌局还没有结束,但所有人都知道,刘邦和韩信将笑到最后,西楚霸王的一世英名,注定将成为绝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