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世纪30~60年代
人物
二战期间德国生产的MP38/40冲锋枪是一款著名自动武器,“MP”在德语中为冲锋枪的首字母缩写。该枪是德国埃尔马兵工厂为满足装甲部队和伞兵的需要,于1938年开始生产的,同年列装部队。世人对这种枪械的认识来自于二战初期德军发动的闪电战,一般人心目中德国兵的形象有两个特征:头戴的M35式大耳钢盔和手持的MP38/40冲锋枪。
冲锋枪的大时代
冲锋枪的产生源自战争中的实际需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次大战不同于以往的战争,它是人类大工业时代的文明第一次直接作用于战争这种暴力活动,数以百万计的士兵在欧洲的广阔战场上厮杀了四年之久。
由于一战时期的大部分战斗是阵地战和壕堑战,攻击的一方首先以密集炮火最大限度地摧毁敌方的坚固工事、战壕和铁丝网,大量杀伤有生力量,再派出步兵以密集的队形冲入防御阵地,在激烈而短促的近战中消灭敌人,夺取阵地。可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各参战国感觉到这种战术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在一战前,军事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当时的野战工事堡垒化和坑道化,再猛烈的炮火也不可能一次性杀伤工事中的全部守军。而重机枪的发明使得防守变得容易,防守方即使人数处于劣势,也可以凭借布置得当的机枪火力给进攻方造成巨大伤亡。在一战爆发的最初4个月中,德法两国就分别伤亡了70万和85万人,装备简陋的俄国在1914年内就损失了250万名士兵。
◆电影《帝国的毁灭》剧照
作为世界上第一支成功地使用折叠式枪托制成的冲锋枪,MP40大量采用冲压、焊接工艺制造组件,具有良好的加工经济性和零件互换性。二战期间,它不但装备了装甲部队和伞兵部队,在步兵单位的装备比率也相当高。
这种守强攻弱的残酷现实要求进攻武器必须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具体来说,进攻一方已经在人数和地形上处于劣势,他们必须装备火力更加猛烈的单兵武器,才能在冲入敌方阵地后以少胜多。当时各国的制式步枪每分钟的射速不过10~15发,激烈战斗中的射速甚至只有5~8发,基本上承担不了扭转乾坤的任务。那么可以连续发射的机枪呢?由于轻型机枪的技术并不成熟,马克沁这样的重机枪又不便于携带,进攻型机枪也很快被否决了。最终,一种由单兵手持,可以在近距离猛烈射击的武器问世,这就是曾经被称为“手提机关枪”的冲锋枪。
快枪出世
冲锋枪的开山之作是德国人的MP18,这款枪械由德国著名的武器设计师施曼塞尔设计,伯格曼军工厂生产。虽然德军装备该枪时一战已经行将结束,德国败局已定,但它仍然在实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德国人横扫协约国战壕的撒手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枪的巨大成功,北洋军阀时期的汉阳兵工厂也进行过仿制,国内一般称之为伯克曼冲锋枪或“花机光枪”。只是由于工业力量薄弱,始终没能大量生产,所以数量很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时期也曾少量装备过这种武器,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经典战斗中都曾出现过它的身影。朱德元帅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就曾写道:一次红军遭遇赣军突袭,深夜中部队被打散,自己曾冒着巨大的危险摘走了烈士身上的伯格曼冲锋枪和子弹,因为在红军官兵眼中冲锋枪是优秀的近战武器,每一把都堪称“无价之宝”。
一战结束后,对德国冲锋枪深怀戒心的英法两国在《凡尔赛和约》中明确规定:德军不可以装备冲锋枪,这也算是对这种武器变相的肯定。随着战争狂人希特勒的上台,欧洲上空再次闪过战争黑天使的身影。大家都知道,德军二战初期的胜利大部分依赖于“闪电战”的威力,而“闪电战”的核心就是装甲部队的使用。对于装甲部队来说,车载的坦克炮和机枪可以杀伤远距离的目标,但是装甲车辆在复杂地形中作战时经常遇到各种武器近距离的袭击(比如“莫洛托夫”鸡尾酒瓶和反坦克手榴弹)。由于射界的限制,装甲车辆对于近距离的袭击反应较慢,需要车载步兵进行步坦协同作战,以保护其在近距离的安全,这个距离一般在150米左右。德军传统的毛瑟步枪虽然射程足够,但是火力密度严重不足;MG34机枪虽然火力足够,但体积过大,很难在狭窄的车内携带。于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开始,德国人就开始研发装甲部队和伞兵使用的新型冲锋枪,以保证“闪电战”的顺利实施。
在二战开始前的10年内,德国陆军先后使用了MPl8I、MP28II、MP34I、MP35I等冲锋枪,这些武器大多参加了1936年爆发的西班牙内战。在西班牙激烈的运动战和阵地战中,它们也发挥了一些作用,但在挑剔的德国军方看来,这些武器仍然保持着一战时期的性能,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德军并没有大量装备。直到德国埃尔马兵工厂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MP38冲锋枪,德军才在1938年将其列为制式装备。(www.xing528.com)
优势重重
MP38冲锋枪是世界上第一种成功地使用了折叠式枪托的冲锋枪,它枪身由塑料和钢材制成,特点非常鲜明。德军在入侵波兰之前装备了数千支该型冲锋枪,全部交给装甲部队使用。在波兰战役中,MP38冲锋枪成功地保护了防御能力较差的I号、II号和III号坦克,它的猛烈火力让手持集束手榴弹和燃烧瓶的波兰士兵根本无法靠近德国坦克。波兰战役后,德国的军工企业根据实战经验,在1940年对该枪进行了改进,使它造价更低,工时更少,可靠性更高,这个改进的型号就是大名鼎鼎的MP40冲锋枪。
作为现代冲锋枪的样板,MP40具有现代冲锋武器的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制造简单,价格低廉。现代战争和个人决斗是差距悬殊的两个概念,一件完美精致的武器可以取得一场决斗的胜利,但绝对无法赢得一场残酷漫长的战争。相反,一种做工粗糙、简单实用的武器虽然缺乏美感,却可以帮助一个国家获得最终的胜利。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人类战争就进入了新纪元,在国家与国家的会战中,一场较大规模的战役可以导致几十万人员和大量技术装备的损失,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双方谁能快速得到补充,恢复元气。这就要求士兵装备的武器可以迅速制造,造价低廉,即使遭受大量的损失也可以快速制造出来。
◆1943年的法国,两名身挎MP40冲锋枪的 德军士官前排左边的德军士官正在吹奏口琴,他的身上佩戴着德军神枪手的徽章,右边的德军士官腰挎着一支MP40冲锋枪,长长的弹匣袋系在腰间,这表明他是一名班长,可以指挥10名左右的士兵。这两人全部身着德军步兵部队的灰色作战服,应该隶属于某个步兵师或装甲掷弹兵师。
二战初期,美军装备的汤姆逊冲锋枪具有良好的火力持续性和可操作性,即使没有连发武器射击经验的新兵,只需要经受几小时的训练就可以轻松操作。但是,汤姆逊冲锋枪的单价过高,和其他国家十几到几十美元的冲锋枪相比贵得吓人。1941年,英国一次性订购了10万支汤姆逊冲锋枪,货款高达2000多万美元,让外汇储备丰厚的大英帝国都叫苦不迭。到了二战后期,汤姆逊冲锋枪的成本一度压缩到最初的1/4,即使这样美国还是研制了造价更为低廉的M3“盖德”冲锋枪取而代之。和汤姆逊冲锋枪相比,MP40最大的优势在于抛弃了德国武器片面追求精密的传统,它的主要部件都是钢片压制而成,连较费工时的树脂枪托也被钢制折叠枪托取代。全枪没有复杂的工艺,钢片压制的枪身可在普通工厂的流水线上轻松制造,一般的技术工人即可生产;机匣的下半部以重量很轻的铝材制造,枪的表面甚至取消了磨光工艺……一切从简的设计思路使得MP40可以在德国各地的大小工厂中批量制造,根据统计,二战期间MP38和MP40的总产量高达120万支,对于严谨刻板的德国人这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了。由于产量有所保证,最初只装备装甲部队和伞兵的MP38/40也逐渐装备了数量众多的步兵师,成为德国军队在近战中普遍使用的武器。
再说MP40冲锋枪的第二个特点——良好的射击精度。如果评选二战期间射击精度最高的冲锋枪,那毫无疑问是芬兰的苏米冲锋枪,但它总共只生产了几万只,实战经验相当有限。在大量装备、广泛参与实战的冲锋武器中,MP40的精度算得上首屈一指。由于后坐力很小,MP40在有效射程内的射击非常精确,在持续射击中的精度更是无人能比。实战中,连续射击中的苏联波波沙冲锋枪和英国司登冲锋枪都很难控制,而大多数德国新兵都可以控制住猛烈射击中的MP40。这主要是因为MP40使用小口径的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射击速度也相对较低,这大大降低了连续射击时的后坐力。很多中国影迷都看过南斯拉夫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在这两部影片中,游击队员们人手一把MP40,其中包括老人、少年和妇女。少年和妇女虽然臂力较弱,更容易受到后坐力的影响,但是影片中他们都可以很好地驾驭MP40冲锋枪,在实战中消灭了许多德国士兵。
除了造价低廉、射击精准之外,MP40短小的枪身也是一大特点。MP40的枪身折叠以后,全枪长仅有62厘米,这让它深得装甲兵、伞兵和山地部队的喜爱。尤其是在狭窄的车厢和飞机机舱里,每一寸空间都相当宝贵,使用MP40的士兵往往可以做出更加灵活的战术动作。对于德国伞兵来说,MP40短小精悍,火力猛烈,非常适合伞降使用。德军在西线一系列的空降作战,包括占领挪威首都奥斯陆、空袭比利时的埃本—埃马尔要塞、突袭荷兰鹿特丹、大规模空降克里特岛,MP40对德国伞兵部队助力良多,它密集短促的火力往往可以压制住人数占优的英法士兵。对于装甲兵来说,短小的MP40可以折叠后放在狭小的车厢里,使得装甲兵在车辆毁坏后多一道“保命符”。对于山地步兵来说,山地战时敌我双方的距离不会太远,重量轻、火力猛的冲锋枪正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凭借着以上三大优点,MP40冲锋枪在二战初期横行一时,几乎成了德国士兵的标志。
射速之殇
尽管MP40冲锋枪是一款划时代的武器,但它也并不完美,也有很多缺点,主要就体现在射击速度和装弹量上。MP40冲锋枪的理论射速不过500发/分钟,实际射速还要更低。它的主要对手——苏联波波沙冲锋枪的射速高达900发/分钟,美国的汤姆逊冲锋枪的射速也高达700发/分钟,只有英国人的司登冲锋枪射速和MP40冲锋枪大致相当。
MP40冲锋枪的设计初衷主要是针对训练严格的德国士兵,他们使用这种持续射击精确的冲锋枪,可以在有效射程内,依靠准确射击大量杀伤敌人。这个思路本身没有错,可惜它遇到了天生的死敌——苏联波波沙冲锋枪,这就在无形中放大了MP40冲锋枪射速偏低的弱点。在斯大林格勒的激烈巷战中,遍地都是火力点,到处都是障碍物,随时可能发生近距离的遭遇战,敌我双方忽隐忽现,手持冲锋枪的士兵们根本无法做到精确射击。大多数的时候,他们只是朝着敌人的大概方位扫射一通。在这样的对决中,MP40冲锋枪的射速只是波波沙冲锋枪的一半,完全被苏军冲锋枪手的凶狠火力压制,德军士兵因此伤亡惨重。在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第6集团军伤亡12.5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伤亡就是波波沙冲锋枪造成的。
此外,MP40冲锋枪的装弹量只有32发,这和英美两国同类型的冲锋枪大致相当。可在东线战场,当MP40遭遇装有71发大弹鼓的波波沙冲锋枪时,装弹量的问题就成了“阿喀琉斯的脚踝”。前面已经提到,在近距离作战中,冲锋枪的使用战术就是在最短时间把最多的弹药倾泻到敌人的头上。MP40的装弹量还不到波波沙的一半,这意味着在激烈的交火中德国士兵更换弹夹的次数远多于苏联士兵。在更换弹匣的时候,火力必然中断,而战斗中火力的中断就是死亡的前奏曲。对于这点,一线的德军士兵有着最惨痛的感受。在多部德国人拍摄的关于二战题材的影片中,比如《斯大林格勒》,都有着德军士兵扔下手中的MP40,捡起一把有着71发弹鼓的波波沙冲锋枪进行战斗的场面。后来,由于德军士兵使用波波沙的次数太多,德国军工部门甚至专门研究是否能推出德国版的波波沙冲锋枪。客观地说,武器也是商品,士兵就是客户,在和波波沙的客户争夺战中,MP40明显处于下风。
虽然有着以上的缺点,但是瑕不掩瑜,德国士兵对MP40的总体性能还是非常满意的。尤其作为德军的装甲部队,在苏联和南欧的复杂环境中,坦克除了要对付对方坦克、反坦克炮等远程武器外,还要和使用手雷、燃烧瓶和火焰喷射器的反坦克步兵作战。德军装甲车辆受车重的限制,往往反应慢,观察视角有限,全靠手持MP40的车载步兵提供贴身保护。在波波沙冲锋枪出现之前,MP40是世界最顶尖的冲锋枪。由于技术成熟、性能可靠,直到20世纪60年代仍然有一些国家使用它。
◆因为MP-38/40冲锋枪在射击时会发出周期性的声 音,因此也被戏称为“打嗝枪”。可就是这支“打嗝枪”,作为世界上第一支具有现代色彩的冲锋枪,在二战时期以至战后至今,对轻武器的研制产生了不容置疑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