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1815~1898年
人物
他放荡不羁,臭名远扬;他崇尚武力,为自己赢得了“铁血宰相”的称号;他在俄、法、奥三国间纵横捭阖,最终一统德国;他是一代名相,最终却要挥泪淡出政治舞台。他究竟是谁?他就是19世纪欧洲政坛上的传奇人物——奥托·冯·俾斯麦。
决斗与爱情
1815年是欧洲历史上特别的一年。这一年,曾经威慑欧洲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灰飞烟灭,一代枭雄拿破仑魂断孤岛。大革命的时代结束了,而另一个时代即将来临。同年4月1日,在柏林以西100千米的兴奥森小镇,一个名叫奥托·冯·俾斯麦的男婴降生了,此时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个啼哭着的婴儿日后会成为华伦斯坦和腓特烈大帝的结合体。
俾斯麦出生在一个世袭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嗜酒如命、老实巴交的地主,而他的母亲则出生于资产阶级大商人家庭,喜欢热闹和排场,还是宫廷舞会中的常客。父母大相径庭的出身和性格让家庭中充满了矛盾和争吵,俾斯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叛逆的少年时光。在母亲的安排下,俾斯麦并没有进入贵族学校读书,而是进入了专门招收中产阶级子弟的学校。由于世袭贵族的特殊身份,俾斯麦在学校里遭受到众人的排挤,这给他幼小的心灵投下了深深的阴影。排斥、冷淡、孤寂,这些负面因素让俾斯麦养成了暴躁、易怒的性格。尽管没有暗恋的女生,没有可以一起玩乐的同学,俾斯麦还是在学校中找到了人生的乐趣。富有语言天赋的俾斯麦喜欢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他不但可以熟练地使用英语和法语进行对话,还对俄语、波兰语等语言有所涉猎。此外,俾斯麦还喜欢阅读历史方面的书籍,他畅游在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长河之中,时而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磅礴气势而击节叫好,时而为恺撒的创举而痴狂。在这段时间里,俾斯麦最大的乐趣就是沉醉在史书当中,用幻想作为自己的魔毯,穿越时空去感受历史上的战火硝烟,展现指挥千军万马、驰骋万里疆场的英雄本色。在这种有些迷幻色彩的个人世界里,俾斯麦再也感觉不到别人的嗤之以鼻,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改变世界的冲动。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威廉一世,他和俾斯麦、老毛奇一起组成了统一德国的“铁三角”。
◆柏林公园内的俾斯麦铜像
1832年,17岁的俾斯麦刚刚结束了痛苦难熬的中学时光,带着满心喜悦考入了萨克森州的哥丁根大学。不同凡响的人物到哪里都与众不同,俾斯麦进入哥丁根大学不久就成了学校中的“风云人物”。他成名的原因很简单,这位新生喜欢把一支西洋剑佩戴在腰间,然后牵着一条黄色的德国猎犬在校园中遛弯,如此另类的装扮自然成了学生们议论的焦点。每当俾斯麦牵着狗出来散步时,同学们总是以一种看待外星人的眼光来审视他,仿佛他来自遥远的月球而不是柏林边的村镇。这种“待遇”让俾斯麦非常不舒服,但凡有人对他行“注目礼”,俾斯麦必然要和对方进行决斗,直到打得对方跪地求饶才肯罢休。由于学校并不禁止这种行为,再加上俾斯麦的剑术也相当精湛,在入学后的三个学期中,俾斯麦连续在二十七次决斗中取得全胜,这个成绩甚至还打破了学校的最高纪录。俾斯麦成为帝国宰相后,每次提到这段历史,他总是自豪地说:“在学校里,我想做最有力量的人,我做到了;进入社会后,我想要做国家的领袖,我也做到了。”在一次决斗中,常胜将军俾斯麦竟然被对手击败,在脸上留下了记号,那是一道从鼻尖到左耳的伤疤。意外受伤让俾斯麦有了些许的反省,他知道了自己在学校中不受欢迎,于是决定转学,到柏林大学去继续自己的学业。来到新的大学后,俾斯麦的表现有了180度的转弯,他不再到处招摇,做出种种离经叛道的行为,而是潜心阅读历史、文学和哲学等方面的书籍,汲取了大量文化知识。这两年的学习为他以后成长为政坛巨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之后,俾斯麦开始进入社会。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柏林大学压抑了太久的俾斯麦整日花天酒地,沉湎于女色而不能自拔。也许是上帝想要惩罚他,俾斯麦在一次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名叫乔安娜的女孩。这位个头中等、眼眸碧蓝的女孩子让俾斯麦如醉如痴。但是乔安娜的父母不同意将女儿嫁给一个臭名远扬的人物,在他们看来,把女儿嫁给俾斯麦和把女儿扔进火坑没有任何区别。为了自己的终身大事,俾斯麦来到了乔安娜家中求婚。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外交天赋,陪着好酒的未来岳父一起痛饮白兰地和葡萄酒;和喜欢文学的未来岳母大谈《哈姆雷特》;对腼腆的乔安娜,他抱起来一顿热吻。这种做法成就了俾斯麦的好事,女方父母终于同意了他的求婚。俾斯麦的一位朋友曾经这样感叹:“这就是真实的俾斯麦,他善于用快捷的手段勇敢地把蓄谋已久的事情办成。”甜蜜的新婚生活让俾斯麦沉浸在快乐之中,新娘乔安娜命中注定就是俾斯麦的“拯救女神”,他们的婚姻改变了俾斯麦的颓废生活,俾斯麦的雄心壮志开始显露出来。
◆1870年法国漫画中的俾斯麦
荣升首相
俗话说“三十而立”,意思是男子汉若在30岁前还不能功成名就,人生基本上就算报废了。可这句话用在俾斯麦身上显然不合适。这位大地主的儿子在结婚以后才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这时的他已经32岁了。1847年5月,俾斯麦正式当选为柏林州的议员,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www.xing528.com)
1848年,整个欧洲爆发了大规模的自由主义革命运动,从巴黎到布达佩斯,从西西里到维也纳,革命的烈火在炽热地燃烧。这场革命很快波及普鲁士,柏林也爆发了工人起义。消息传来后,一向以忠君自诩的俾斯麦迅速在自己的领地上组织起了一支军队,准备赶赴柏林,救驾勤王。俾斯麦这种极端保王的立场使他赢得了普鲁士国王的青睐。革命被镇压后,国王任命俾斯麦担任普鲁士驻联邦会议的代表。任职期间,俾斯麦从国家利益出发,圆满地完成了国家交给他的重任。此后几年间,俾斯麦先后担任了驻俄国和驻法国大使,在冰天雪地的莫斯科和浪漫的巴黎度过了几年悠闲的时光。1861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病逝,其弟威廉一世即位。威廉一世即位后,急需一位强权的首相来和议会争权。在普鲁士军方的强力推荐下,威廉一世决定召回倔强的俾斯麦,并委任他为首相兼外交大臣。1862年10月8日,俾斯麦宣誓就职,接着就在议会中发表了著名的“铁血演说”。他挥舞着双拳,慷慨激昂地说道:“目前普鲁士重大的政治问题不是靠空话连篇和多数派投票所能够解决的,必须用铁和血来处理。德国的一统天下不是靠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靠它的武力征战来打下江山。”这次演说让俾斯麦成了历史上的“铁血宰相”,他用自己的强势向德意志的其他33个邦国和4个自由市发出了战争宣言。
普奥之战
当时普鲁士最大的对手是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两个国家都想统一德意志。奥地利人心中有一个大德意志的梦想,希望建立一个以奥地利为首,包括普鲁士和其他城邦在内的大德意志,而普鲁士人则希望建立一个排除奥地利,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单以实力而论,奥地利略占上风,而且还有法国、俄国在一旁虎视眈眈,稍不注意就面临一败涂地的局面。俾斯麦把他的铁血政策发挥得淋漓尽致,他采取灵活的外交手段,始终坚持拉一国打一国的战略,开始了统一之战。
◆成为阶下囚的拿破仑三世迷茫地注视着前面的草坪,而趾高气扬的俾斯麦则拄着佩剑,望着远处的侍从。
统一战争的第一枪首先对准了北欧国家丹麦。1863年,丹麦吞并了德意志联邦的两个公国——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消息传来后,俾斯麦立刻同奥地利互通消息,普奥两国组织起6万大军向丹麦发起进攻。不到3个月的时间,普奥两军连战连捷,普鲁士占领了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石勒苏益格(该地位于北海和波罗的海之滨,是重要的出海口),为以后德国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奠定了基础。牛刀小试的胜利并没有让俾斯麦满足,他接下来要对付的就是奥地利这块绊脚石。为了彻底孤立对手,俾斯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外交才能,他通过支持俄国镇压波兰起义,换来了俄国投桃报李的“中立”;而意大利人早就对奥地利占据威尼斯地区的举动不满,他又把意大利人团结成了自己的盟友;唯一让他担心的就是法国的态度。为了把法国拉向自己这边,俾斯麦借口妻子乔安娜身体不适,带她到法国西海岸疗养。在这期间,俾斯麦秘密会见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在俾斯麦巧舌如簧的鼓动之下,拿破仑三世动心了,答应法国会在普奥战争中保持善意的中立,而普鲁士则支持法国吞并卢森堡等地区。
◆色当战役中,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左三)向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左二)投降。
1866年6月,普奥战争正式爆发。25万普军迅猛出击,先后击败了几个依附奥地利的邦国,然后和28万奥军在一个叫萨多瓦的小村子展开了决定性的会战。战争初期,奥地利军人凭借自己严格的训练和巧妙的战术略占上风,普军一度有崩溃的迹象。据说在普军的指挥部里,俾斯麦目不转睛地盯着普军统帅老毛奇的脸,希望把握战场形势。不过,普军的武器装备更加精良,统帅部的指挥更快速合理,尤其是他们使用的后膛撞针步枪比奥军的前膛枪领先了整整一个时代,最终普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8月23日,普奥签订《布拉格条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普鲁士顺理成章地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只有德意志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黑森-达姆施塔特四个邦国没有纳入德意志的版图。不是这位铁血宰相不想动手,而是因为这四个邦国临近法国,是普鲁士和法国之间的缓冲带,如果现在对它们动手,难保拿破仑三世不会对普鲁士宣战。俾斯麦决定等待时机,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再与法国翻脸。
色当的全胜
1868年,西班牙爆发了革命,女王伊莎贝拉二世逃亡法国,西班牙王位空缺。西班牙政府推选威廉一世的堂兄利欧波德亲王继承王位,这就引起了法国的强烈不满。面对法国的战争威胁,已经是垂暮之年的威廉一世退缩了,他表示不赞成自己的堂兄继承西班牙王位,可法国人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进一步要求威廉一世保证将来任何时候都不会再争夺西班牙王位。威廉一世没有立刻回答,只是表示可以和法国在柏林继续商谈,然后给俾斯麦去了一封加急电报。俾斯麦当时正在和普军总参谋长老毛奇参加宴会,收到电文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向老毛奇询问是否有打败法国的把握,在得到老毛奇肯定的回答后,俾斯麦拿起笔来修改了电文。他删去电文中“还可以继续商谈”的话,加上了一句“国王陛下以后拒绝接见法国大使,而且陛下再也没有什么好谈的了”。7月14日,正值法国的国庆日,俾斯麦将电文在报纸上公布,还通告了其他驻普鲁士的外国公使。电报传到巴黎后,法国舆论一片哗然,要知道,这时的法国陆军还笼罩在拿破仑的余威之下,被视为欧洲第一陆军,现在居然被普鲁士人如此对待,怎能不让拿破仑三世火冒三丈?1870年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
◆1870年10月,10万普鲁士大军经过凯旋门开进巴黎。
战争开始时,拿破仑三世充满了信心,准备将自己的40万大军调往普法边境,以先发制人的战略发起进攻。可时间过去了半个月,法军才集结了不到20万大军。重型火炮的炮弹奇缺还不算,甚至要几个士兵共用一支步枪。直到8 月2日,法军才开始向普法边境发动进攻。这时的普鲁士人早已严阵以待,老毛奇指挥下的40多万普军不但击退了法军的进攻,还乘胜追击,攻入了法国的洛林地区。8月6日,双方在梅斯以西的马斯拉图尔镇展开会战,结果法军再次失利。拿破仑三世、元帅麦克马洪以及12万法国官兵被包围在了法国东北部小镇——色当。9月1日,普军集中了700门火炮对色当进行了猛烈的轰炸。炮火袭击过后,20万普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拿破仑三世知道迎接自己的不是耶拿,而是另一个滑铁卢,于是下令投降。下午3时,耻辱的白旗飘扬在色当城头。9月2日,拿破仑三世率军出城投降,一起被俘的还有39位法国将军、8万士兵和600多门火炮。俾斯麦又一次赌赢了,普鲁士以9000多名士兵阵亡的代价击败了强大的法国。不久,普鲁士军队开进巴黎附近的凡尔赛,普鲁士国王在凡尔赛宫镜厅宣布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帝国成立,史称“德意志第二帝国”。
被迫下野
客观地说,在德国统一的过程中,装备精良的普鲁士军队和普军高效的指挥系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毕竟政治是以实力为保证的。但俾斯麦对战略层面的精准把握、对作战时机的选取和高明的外交手腕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他本人也因为这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胜利而达到了政治生涯的巅峰。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俾斯麦辅助威廉一世,对内大力发展以军事重工业为主的国民经济,在德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福利系统,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制度,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对外他一改上任以来的战争狂人形象,在欧洲开展了“均势外交”政策,极力控制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全力消除来自伦敦和圣彼得堡的猜忌,以此维护欧洲的相对和平,保护德国经济的发展。德国也逐渐成为欧洲强国。
1888年3月9日,对俾斯麦信任有加的威廉一世病逝。经过腓特烈三世的短暂统治,6月15日,年仅29岁的威廉二世登基。年轻的皇帝心胸狭窄、刚愎自用,早想把帝国的权力从位高权重的首相手中收回,而权欲极重的俾斯麦则认为小皇帝是自己抓在手中的气球,不能让他“随意飘荡”。这场皇帝和权臣的斗争最终以俾斯麦的辞职而告终,骄傲的首相大人只得回到自己的家乡,过起了农夫的生活。此时的俾斯麦已经无法适应平淡的生活,他又开始饮酒,生活也缺乏规律,健康每况愈下。1898年7月30日夜里,俾斯麦病逝在自己家中。据说他在弥留之际曾经反复地念叨着“俄罗斯”和“德国”,还自言自语地说:“是德国吗?可惜呀,德国……”有好事者猜测俾斯麦预测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结局,但这已经不重要了。这位被形容为大独裁者、冒险家的人结束了德意志分裂的局面,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进程,这些已经足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