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胡惟庸案:胡惟庸大捕杀,洪武王朝的铁腕统治!

胡惟庸案:胡惟庸大捕杀,洪武王朝的铁腕统治!

时间:2024-01-2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胡惟庸得知此事后,对刘基更加怨恨。此外,胡惟庸还暗中结党,对下级官员任意提拔、处罚,各地喜好逢迎之徒均拜入他的门下,向其贿赂金帛、名马、古玩不计其数。胡惟庸案大捕杀 胡惟庸久居相位,专断生杀废黜之权,广结功臣,恩威震主,逐渐引起朱元璋的猜忌。朱元璋接到消息后,立即命人抓了胡惟庸进行审讯,当天便将他处以死刑。

胡惟庸案:胡惟庸大捕杀,洪武王朝的铁腕统治!

胡惟庸是跟随朱元璋打江山的文臣元老,他办事精明干练、善于逢迎,就连开国首辅李善长也成为了他攀登高位的工具。因为李善长的欣赏与提携,短短数年,胡惟庸便从小小县令升为权倾朝野的当朝丞相。然而相权独揽的胡惟庸,很快走上了擅权乱政的谋反道路,终于惹来杀身之祸。

掌握相权

胡惟庸(?~1380),与李善长是同乡,在攻克和州的时候加入朱元璋的队伍。李善长是朱元璋攻打滁州时的谋士,他参谋军事,组织后勤,事事都能妥善解决。建国后,李善长被任命为左丞相,加封韩国公,其子李祺被皇帝招为驸马,权势更为显赫,朝廷里逐渐形成了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在这个过程中,颇有些头脑的胡惟庸出现在这个政治交往圈子里,并且很快成为了李善长的心腹。

淮西集团的日益壮大直接威胁了皇权。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借用浙东集团的势力,暗示李善长让出相权。于是李善长自称年老多病,告老还乡,时年五十八岁。淮西集团似乎以李善长的撤职而瓦解,浙东集团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在党争中,刘基屡遭异己恶言,引起了朱元璋的猜疑,后来在谈论丞相继承人的问题时 ,刘基坦然进言,说胡惟庸不可重用,否则必出祸事。胡惟庸得知此事后,对刘基更加怨恨。

李善长被撤了职,并不代表朱元璋否定了他的相才。胡惟庸经李善长不断提携,在政务上也颇见功绩。洪武六年(1373),朱元璋决定任用胡惟庸为左丞相,汪广洋为右丞相,同入中书省办事。

明·犀牛雕布袋和尚

权倾朝野

不可否认,胡惟庸的确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他的精明强干,马上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他还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李善长的侄子李佑,与李善长结成了儿女亲家,进一步拉近了与李善长的关系。有了这么强大的元老重臣做靠山,胡惟庸更加胆大妄为。他充分利用与李家的关系,得到了李善长旧属们的大力支持,成为朱元璋最为倚重的重臣。洪武十年(1377),在除掉了右丞相汪广洋之后,胡惟庸已从几年前的小小县令,一跃成为朝堂百官之首的丞相,完全掌握了相权。

相权独揽的胡惟庸,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张,人也变得跋扈起来。各省诸司的奏章上报到朝廷,均要由胡惟庸先行阅览,对于那些于自己不利的,则直接隐匿不报,其权势似乎超过皇权。此外,胡惟庸还暗中结党,对下级官员任意提拔、处罚,各地喜好逢迎之徒均拜入他的门下,向其贿赂金帛、名马、古玩不计其数。一时间满朝处处都有他的党羽,那些不与他结党的人,也得看他的脸色行事,敢怒而不敢言。

胡惟庸是个有仇必报的人,对于异己者,一定要打击报复。刘基说过他的坏话,他便唆使尚书吴云弹劾刘基,诬陷他欲占王气之地,朱元璋借此夺了刘基的俸禄,导致刘基忧愤成疾而死。

大将军徐达看不惯胡惟庸擅权乱政的行为,便将他的恶行上告朱元璋。胡惟庸知道后,派人收买徐达府上的守门人福寿,企图谋害徐达,后被福寿揭发,未能得逞。

胡惟庸案大捕杀
胡惟庸久居相位,专断生杀废黜之权,广结功臣,恩威震主,逐渐引起朱元璋的猜忌。洪武十三年(1380),宦官云奇告发他意图谋反,胡惟庸下狱,最后以擅权枉法谋逆罪被杀。后来朱元璋又两度重新追究此案,公卿百官牵涉其中者甚众,株连蔓延达3万余人。

杀身之祸

朱元璋对胡惟庸的所作所为并非没有察觉,对他擅权乱政也深有不满。洪武十二年(1379)九月发生了阻拦占城贡使事件,胡惟庸等人没能及时引见占城贡使,与礼部相互推卸责任,这使朱元璋大为震怒,将所有人囚禁起来。此时的胡惟庸已经受到了朱元璋的猜忌。(www.xing528.com)

这年十二月,有人查到汪广洋被赐死的时候,其中一个殉葬的陈氏,竟是获罪知县的女儿。当时朝廷有规定,被罢官的官家妇女,只能嫁给有功的武官,而不能嫁给文官。这种有违国家法令的事让朱元璋再次震怒,他急令有关法司彻查到底,结果从胡惟庸到六部堂属各级官员都难辞其咎,胡惟庸此时的地位已经是摇摇欲坠了。

胡惟庸明显失宠,当朝大臣们都有所察觉,有些官员私下里揣度皇帝心理,认为皇帝正在等一个处理胡惟庸的理由。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这个理由被找了出来,御史中丞涂节首先发难,告发胡惟庸谋反,紧接着,被谪为中书省属吏的御史中丞商 整理了大量胡惟庸的不法材料,又有许多人起来弹劾胡惟庸擅权乱政。

之后没多久,在朱元璋出游的时候,有个叫云奇的太监告发胡惟庸家藏兵器,准备造反。朱元璋接到消息后,立即命人抓了胡惟庸进行审讯,当天便将他处以死刑。告变人云奇被朝臣弹劾,说他本是参与谋反,因事难成才站出来告变,与胡惟庸一党的另一个主犯、御史大夫陈宁一同被杀。

云奇告变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声称自家旧宅的古井里涌出醴泉,此乃祥瑞之兆,借此邀请朱元璋来府观赏。朱元璋认为这是大明的祥兆,欣然同意。当鸾驾行至西华门时,突然冲出来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他紧拉住马车的缰绳,急得话都说不出来。侍卫们当即将此人拿下,乱棍打翻在地。云奇被打得死去活来,手却一直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不肯退去。朱元璋感到事有蹊跷,喝止了侍卫,马上返回宫里。他登上高耸的宫城,向胡惟庸家眺望,发现墙道内刀枪林立,似有兵甲,胡惟庸谋害皇帝的举动昭然若揭。朱元璋当即下令抓了胡惟庸,当天便将其处死。

不过这件事是经不起推敲的,云奇身为宫中内史,家住西华门附近,距离胡宅很近,既知胡惟庸有谋反之举,为何不事先告发,偏要等到迫在眉睫的时候才拦驾告发;如果真是造反,定是秘密埋伏,又岂能将刀枪林立在院中如此招摇;朱元璋生性多疑,又怎会轻易就去胡惟庸家看所谓的祥瑞。可见云奇告变一说,实在值得仔细推敲。

借题发挥

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因诸多罪名被处死,然而胡惟庸案却仅是个开始,朱元璋严令彻底搜查与胡惟庸有关的罪证和党羽。事隔五年,洪武十八年(1385),毛响糖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及李存义的儿子李佑曾参与胡惟庸谋逆之事。朱元璋顾念李善长之情,从轻发落,免二人死罪,贬到崇明岛闲居。

在此期间,对胡惟庸案的查证工作仍然在继续,并不断有新的发现。洪武十九年(1386),明州卫指挥使林贤私通倭寇案发,经过审讯,得知此人是奉了胡惟庸之命出海通倭,这成为了胡惟庸谋反案的又一罪证。

明·宋·敬覆帖
,明代书法家,字仲珩,浦江(今属浙江)人。宋濂次子,洪武九年(1376)官中书舍人,因牵涉于胡惟庸一案,连坐而死。《名山藏》称其精篆、隶、真、草,小篆之工,为明朝第一。

就这样,胡惟庸这个案子成了朱元璋展开大屠杀的一个引子,表面上公布的罪状是擅权枉法,实际引起的牵连却不只这些。从那时起,朱元璋只要想杀不顺眼的文臣武将,便会拿胡惟庸案做底料,随时加进新的罪名,把案件波及面人为地扩大,变成了清除臣属的工具。先是发展出私通日本的罪名,后又发展出私通蒙古的罪名,当时日本和蒙古被称为“南倭北虏”,是明朝的两大敌人,通敌自然是叛国,叛国自然就是造反朝廷。再向下发展,引出李善长谋逆,最后竟连带出蓝玉谋逆案。随着罪名愈加愈多,受牵连的人也越来越多。

入案治罪的多数是以家族为单位,杀一人就要连坐一家,死于胡惟庸案的除了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太师韩国公李善长外还有二十几个侯爵和一个公爵,高级军官和其他官吏更是不可数计,就连大学士宋濂的孙子宋慎也被牵连其中。

朱元璋为了掩饰自己借机消除隐患的真相,针对此案发布了《昭示奸党录》,蓝玉案也有《逆臣录》,里面主要记述了整件案子的口供和判案时的详细记录,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他杀的都是具有确实罪名的奸党,而非乱杀功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