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初年,在朝堂之上,以李善长和刘基为代表,形成了淮西、浙东两党。他们在朝野之中形成各自势力,李彬一案将党争推向高潮,胡惟庸、杨宪在这次党争中脱颖而出,走向台前。不过,不管他们如何纷争,只有皇帝才是最后的赢家。
党争序幕
洪武初年,大臣们以地域划分,形成了两大派系,开始上演了一场明争暗斗的好戏。
其实这些派别简单来看就是老乡会,大家方言一样,生活习惯接近,又都来自一个地区,相互之间攀谈多少会感到亲切。朱元璋起家于淮西,他的队伍当中绝大多数都是淮西人,这样一来,朝堂之上,淮西一党逐渐形成。这一党派的主要成员有李善长、郭兴、郭英、汤和、周德兴,还有死去的常遇春等人,他们是朱元璋起家时的班底,以会讲淮西话为荣。
明·大彬款提梁壶
这件紫砂壶是传世大彬壶中最完美的一件作品。壶高20.5厘米,口内径8.3厘米,刻款“大彬”。壶的外观呈紫黑色,提梁特别高大,拱起如长虹卧波。
淮西党派的首脑当属李善长,他被朱元璋称为建国第一功臣,之所以这么说,最主要的原因是李善长非常尽职地完成了朱元璋的后勤补给工作,并且他也是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文人之一。朱元璋把李善长比喻成萧何,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对这位默默无闻,能够做好后勤工作的李善长的重视。因此建国后,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担任首辅大臣、丞相一职。当时满朝只封了六个公爵,其他五人均是在战场上拼死杀出来的一代名将,更出人意料的是,在这六位公爵中,李善长是唯一的文臣。
与李善长相比,素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名的刘基,却只封了个诚意伯。年俸方面,刘基是伯爵中最低的,只有 二百四十石,而李善长却是他的十几倍,年俸四千石,这对一个在许多战略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来说,实在有些出乎意料了。
李善长外表看起来很敦厚,心胸却很狭窄,谁要冲撞了他,他就一定要报复回来,淮西一党以他为首,风气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要权倾朝野,就必然有人要站出来制约,能够制约淮西党派的,正是以刘基为首的浙东集团。这两个集团的争斗,朱元璋早就看在眼里,可是他并不打算去解决这场争斗,这样下去,两党之间的矛盾势必愈演愈烈。
李彬案
洪武元年(1368),淮西、浙东双方终于爆发了第一次“战争”。当时刘基出任御史中丞一职,负责管理御史台。这是一个监察机构,养着一群言官,刘基正是这群言官的首领。
引出这场交锋的关键人物是一个叫李彬的人,他是李善长一手提拔上来的亲信,由于犯了法,被刘基关了起来。查清罪行后,刘基决定将他依法处以死刑。当时朱元璋正在外省巡游,李善长认为这件事有缓,忙去找刘基疏通。刘基为人正直不阿,一口回绝了李善长,他还将此事报告给了朱元璋。朱元璋知道后大怒,回批立斩李彬。
可不巧的是,这份回批文书落到了李善长手上,他没想到这件事会报到皇帝那里,当时就火冒三丈。为了救出李彬,李善长想出一个办法。当时京师地区正逢大旱,很久没有下雨了,李善长找到刘基,以此为由,劝说刘基不要妄开杀戒。此话的真实目的是想将旱灾的责任推到刘基身上。
刘基一下子就明白这是李善长想阻止他杀李彬。不过刘基并不在意,他淡淡地说:“杀李彬,天必雨!”还是把李彬给杀了。这一下可把李善长惹火了,也巧,杀了李彬之后,好几天不见下雨。等朱元璋刚一回京,李善长马上把不下雨的责任推到刘基身上。朱元璋心里很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并没有治刘基的罪。刘基知道在这里待下去不会有好结果,于是在八月请假回了老家。
离京之前,正赶上朱元璋要把京师建到老家凤阳去,同时还准备远征北元。刘基向朱元璋建议说凤阳不适合建都,北元的实力尚存,不宜轻易出兵。没想到这两件事不幸都被刘基给言中了。总体上来说,朱元璋还是很理解刘基的。他曾对刘基的儿子说:“现在满朝文武都结党,唯有刘基不和他们混在一起,我是个明白人,不会亏待他的。”
从幕后走出来的胡惟庸
刘基的还乡,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原来在刘基走之前,已经暗伏下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杨宪,他是刘基的门生,政绩素来不错,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刘基走了之后,杨宪果如刘基所料,接任了御史中丞这个职务。杨宪一上台,就开始准备对淮西集团进行一次有力的反击。(www.xing528.com)
韩国公李善长画像
李善长(1314~1390),明初著名的大臣。
杨宪是个有智谋的人,他韬光养晦,着意扶植起了一批如高见贤一类的人,并发动御史台言官们的力量,四处搜集李善长的恶行,准备一有机会就向朱元璋进言。朱元璋看出杨宪的用心,起初并不以为然,对李善长还是非常信任,但时间一长,加上杨宪有些话并不是没有一点根据,渐渐地他对李善长也有些反感。十一月,他又召回刘基,委以重任。淮西集团遭到全面打压,浙东集团渐处上风。
这个时期的李善长经常处于忧虑之中,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想来想去,他决定找一个代言人为淮西集团出头,最终他选中了胡惟庸。胡惟庸和李善长是老乡,他本来也是很早就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只是一直都没有高升的机会,总是做些知县之类的地方小吏。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得到李善长的认同之后,胡惟庸眨眼之间成为了淮西集团的领军人物。
正当浙东集团准备一举击败淮西集团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由于刘基做人太过直爽,不讲谈话技巧,在朝中得罪了很多人,这些人不断地在朱元璋面前说他的坏话,这让朱元璋对刘基起了很大的疑心。
失败而归
一天,朱元璋约刘基谈话。起初两人只不过说些家常,聊些没要紧的事,气氛很融洽。谈着谈着,朱元璋突然一脸严肃,变了话题,问刘基:“如果换掉李善长,谁可以担任新的丞相?”刘基马上有所警觉,说道:“这要由陛下来决定。”朱元璋也注意到了刘基的表情有些不自然,于是缓和了一下气氛,接着问:“你认为杨宪怎么样?”
这明显是一个陷阱,刘基很清楚。在朱元璋的眼里,杨宪是刘基的人,他说出这样的话,明显是在试探。刘基已经明白了这次谈话的重点,如果不多加小心,说错一句话,自己就会人头落地。他不敢有半分怠慢,忙回答道:“杨宪虽有丞相之才,却无丞相之器,不可用。”
“那汪广洋呢?”朱元璋紧接着又问,他不想给刘基过多思考的时间。汪广洋不属于朝中的任何一个党派,提到汪广洋是因为他听到有人说此人与刘基暗中有来往。
刘基决定以正直之心毫不偏私地应对皇帝的问话,于是从容答道:“此人浅薄,不可用。”
朱元璋看了刘基一眼,马上又提出了第三个人选:“胡惟庸如何?”
刘基听到胡惟庸三个字,提着的心才敢放下。在朱元璋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到会提到此人,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别看此人现在还是头小牛,他年必将摆脱牛犁的束缚!”说完这句话,刘基的心彻底放松了,他再也想不出能做丞相的人选,不过他似乎忽略了一个人,那就是他自己。
刘基庙
刘基庙位于浙江文成县南田镇新宅村,旧称诚意伯祠。
此刻的朱元璋用意味深长的口吻说道:“我看相位只有劳烦先生才能担当了。”
刘基听了,轻描淡写地说道:“我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丞相,但我嫉恶如仇,陛下还是另选贤才吧。”刘基并没有把相位放在眼里,回答得非常坦然,可这种坦然在朱元璋眼里,却是自命清高的得意。这次谈话之后,刘基与朱元璋彻底决裂了,在朝中的地位大不如前。最终在朱元璋的暗示下,刘基辞了官,再次回到乡下。浙东集团失去刘基这个台柱后,杨宪根本无力支撑,很快也被淮西集团排挤出局,让胡惟庸找了个借口给杀掉了。这场淮浙党争,最终以淮西集团全胜告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