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沐英:开创洪武王朝的云南统一斗争

沐英:开创洪武王朝的云南统一斗争

时间:2024-01-2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为完成统一西南的大业,朱元璋命义子沐英等人扫平云南。九月,正当傅友德、沐英再次出征的时候,当地土官杨苴散布明军撤离云南的消息,纠集二十万之众前来进攻昆明。当时镇守昆明的是冯国用之子冯诚,城中缺粮,形势危急,沐英闻讯率兵回援,与冯诚合力击溃叛军,保住了昆明,稳定了云南的局势。沐氏家族与云南沐英治理云南主抓屯田。

沐英:开创洪武王朝的云南统一斗争

明政府在收服四川之后,西南地区仅有云南一省还存有元朝势力。为完成统一西南的大业,朱元璋命义子沐英等人扫平云南。有着三十多年治军经验的沐英,奉命一路南下,先克昆明,后定大理,平剿叛乱,镇抚云南,威名延泽后世二百余年。

沐英与通海屯田

沐英(1345~1392),安徽凤阳人,明朝初期的重要将领之一,父母去世时他只有八岁,后来朱元璋打下滁州,收其为义子,让他随了朱姓。

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渡江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为了稳固应天的防御,他令徐达率军攻打镇江,取得了胜利。沐英是随徐达一同去镇江的,当时他年仅十八岁。在这次战役中沐英被朱元璋授以帐前都尉,参与镇守镇江的防务,这是他首次担当军事重任。

洪武三年(1370),跟随着老将们南征北讨的沐英因战功赫赫,被授以镇国将军,任大都督府事,次年升任大都督府同知。大都是元政府的军政中心,洪武初年,元朝残余势力还很强大,北线战事频繁,大都作为北方军事中枢,掌控着北方兵马的调动,军务繁多。沐英在大都任职的七年里,处事果决、明断,深受朱元璋器重。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朱元璋诏沐英回京,任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和沐英为副将军,率军三十万征讨云南。

沐英像

沐英所率领的部队英勇善战,在洪武十五年(1382)进入昆明,之后进取临安路。如果要攻打临安,就必然要经过通海。这年,沐英所率领的明军进入通海。当时,明军已经按照驻军人数总额的一定比例配制火铳。火铳是元末明初不多见的火器,形似青铜火炮。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军每个百户所里有火铳手十名,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当时的军队装备中,能配备这么多的火铳,实在是少见。因此,当沐英这支武器精良的部队刚到通海县外围,县令张恩铭就率城中官民出迎投降,从而使通海城内的百姓免遭了一场炮火之灾。

沐英在通海大面积开展屯田活动,屯驻军队两千余人,舍丁(军人眷属)一千三百多人,再加上后备兵役共计五千人以上。这种屯田制度规定家属随军,不得与本地百姓杂居,所得粮食七成归自己所有,三成交公充为军饷。通海屯田,大大地稳固了朝廷对这一地区的统治。

大理三塔
又称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大理城北约1千米处,中国著名的佛塔之一。其东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黔国公沐英后裔沐世阶题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庄重雄奇,颇有气魄。

攻取云南

收复与治理云南是沐英后半生的一大功绩。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朱元璋任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沐英、蓝玉为副将军,统军三十万进取云南。

朱元璋坐镇京师,亲自设定进军路线,先取云南咽喉之地曲靖,然后诱引敌军主力,寻找战机,出奇制胜。

沐英与傅友德等依照朱元璋的计划,亲率主力直逼曲靖。元梁王得到消息后,马上派平章达里麻带领十万大军赶往曲靖,协助守城。沐英率军冒雾前行,迅速来到曲靖城下,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沐英的突然出现,使刚刚到达不久的达里麻大惊失色。他将军队列于白石江沿岸,与明军隔江对峙。傅友德急于攻下曲靖,想趁敌军扎营未稳之际强行渡江。沐英表示反对,认为敌军列队于对岸,扼制江面,若趁明军半渡发动攻击,明军即使渡江成功,损失也必然惨重,对接下来的战局十分不利。

傅友德听取了沐英的意见,并依计摆出渡江的架势,临江待发,同时又派出数十人从下游偷渡过去,在敌军背后鸣金吹角,制造声势。达里麻不知虚实,军心大乱。明军趁乱强行渡江。沐英亲率善于泅水的先锋队作为前锋攻上对岸,大破敌前锋阵营。达里麻的大军被迫后撤,沐英成功站稳滩头阵地。

傅友德率主力很快渡江完毕,与敌军展开全面大战。沐英的前锋铁骑直捣中军,如入无人之境,达里麻大败并被生擒。俘虏的两万敌军,沐英悉数放还,各归其业。这一战明军声威大震,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自知无力抵挡,自杀殉国,昆明城不战而降。(www.xing528.com)

崇圣寺三塔“永镇山川”石照壁
每字1.7米,为明代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题写。

智取大理

昆明的陷落,标志着元朝政府在云南的统治彻底瓦解,但在云南境内,除了叱咤一时的元朝势力之外,还有坐守云南西部,割据百年的大理段氏势力。大理城虎踞点苍山,面向洱海,号称天险。洪武十五年(1382)闰二月,沐英、蓝玉举兵西进大理。段氏聚众把守下关,点苍山的上、下二关地势险要,是大理地区的重要门户,素有龙首、龙尾关之称。

沐英、蓝玉分兵两路,派王弼攻取上关,他们则率军攻打下关,两路形成犄角之势。与此同时,又派出一支部队从点苍山背后攀登而上,居高临下作为策应。沐英身先士卒,走在部队最前面,骑马渡河,水没至马腹,将士们紧随其后。段氏守关士卒不知背后是虚是实,阵势大乱,沐英率部趁势突袭,一举攻克下关,随即攻占了大理,其他势力闻风而降。

进入七月,沐英、蓝玉班师返回昆明,与傅友德合兵一处,陆续平定了一些地区。九月,正当傅友德、沐英再次出征的时候,当地土官杨苴散布明军撤离云南的消息,纠集二十万之众前来进攻昆明。当时镇守昆明的是冯国用之子冯诚,城中缺粮,形势危急,沐英闻讯率兵回援,与冯诚合力击溃叛军,保住了昆明,稳定了云南的局势。

洪武十六年(1383)三月,朱元璋诏傅友德、蓝玉班师回朝,留沐英领数万军队留守云南。

沐氏家族与云南

沐英治理云南主抓屯田。为了在云南搞好屯田,增加人口,沐英采取了招省外人来云南屯田的办法,朱元璋也配合沐英,下令外省军人到云南屯田。一时间,云南大兴屯田之风,粮食产量大增。沐英以屯田的业绩来考察评定官员,进驻云南仅九年,屯田总数达到百万余亩,云南的农业得到了飞跃的发展。

通海刀业的兴起

沐英刚打下云南通海的时候,被当地忠于元朝的地方势力刺杀,险些送命。在随身侍卫与贼人格斗的过程中,沐英发现短兵相接时刀剑很有效。从那以后,他对当地流传的各种刀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沐英闲暇的时候经常拿出这些少数民族兵器研究,他决心吸取各民族兵器所长,发明出最为实用的新兵器。在他的部队进入通海的同时,他利用先进的手工业生产技术,把以回族蒙古族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结合在一起,因此历史上驻守通海的明朝军队中,有许多兵器制造和修理的工匠落籍在此,通海的制刀业从此得到了发展和提升,流传下来许多精品刀剑。

沐英组织民工兴修水利,疏通河道,扩充滇池。为了促进云南经济,他还大力发展商业,根据地理条件开发盐井,增加财源。他还整修道路,扩展粮运渠道,使农商均畅通无阻。沐英在云南期间,增设府、州、县学校达几十所之多,选择民间和土官子弟中优 秀的入学,每月赐饮食,每年赐衣服,作为对他们的奖励。在沐英治理云南期间,全省处于安定状态。

洪武二十二年(1389)冬,沐英进京朝圣,朱元璋赐宴奉天殿,并给予了丰厚的赏赐。洪武二十五年(1392)六月,沐英病逝于云南,终年四十八岁。朱元璋闻讯后十分痛心,下令将其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谥昭靖,配享太庙。

沐英去世后,朱元璋恩赐他的子孙世代镇守云南。沐英的长子沐春,十七岁就随沐英征西,又随征云南,文才武略深有其父之风。沐英死后,沐春世袭父职。他根据这些年的经验修改了屯田政策,又开田三十余万亩,开凿铁池河,灌溉良田数万亩。可惜的是,沐春只活了三十六岁便去世了。他的弟弟沐晟继承其位。沐晟的性格很像父亲沐英,喜读书,为人持重,深受朱元璋喜爱。沐氏一族在云南声名远播。沐晟的儿子沐斌,因久居京师,镇守云南的爵位便由沐英第三个儿子沐昂继承。之后沐氏子孙相继镇守云南,直至明朝灭亡,长达二百多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