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一生戎马倥偬,追随朱元璋十四年。他转战南北,战无不胜,人称奇男子。又因为他曾自负地说过“我率十万人便可横行天下。”因此军中送他绰号“常十万”,就连朱元璋也感叹说“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出手不凡
常遇春出生于元至顺元年(1330),字伯仁,号燕衡,祖籍河南南阳,后随宋朝南渡迁到安徽怀远,到常遇春这一代已经是第七代了。常遇春弟兄两人,弟弟名为常遇贤,后任凤阳千户。常遇春是长子,娶妻蓝氏,生有三子三女。
常遇春出身贫寒,青年时在地主家当长工,二十三岁那年,也就是元至正十二年(1352),天下大乱,各地农民纷纷打着红巾军的旗号,组织武装起义。常遇春的家乡有个叫刘聚的人也拉起一支队伍,号称义军。由于常遇春相貌不凡,身材魁伟,并且英勇善战,因此深得刘聚的器重。后来,常遇春渐渐发现刘聚的队伍不分善恶,只求自身享受,完全是一伙土匪、流寇,这使他十分地反感。
明·神火飞鸦(模型)
长45.5厘米,宽57厘米,是明代研制成的一种用竹篾扎成乌鸦形状的飞弹。
当时的朱元璋已经牢牢把握住了和州,正计划着夺取集庆。常遇春听说这支部队有纪律,不危害百姓,就找了个机会带上数十个亲信,脱离刘聚这伙山贼,投奔和州。第一次见到朱元璋,常遇春就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求当先锋。朱元璋很喜欢,就说等他立了大功,再封他为先锋。
攻取集庆前的渡江战役打响了,朱元璋兵分三路,第一路由郭英带领,第二路由胡大海带领,第三路的先锋却迟迟不定。在第一、二次攻击中,两路大军均被阻击在江面上无法登陆,常遇春急得直跺脚,不停地拿眼看朱元璋。朱元璋觉得时机成熟了,扭过头对他说:“你不是要当先锋吗?现在,立功的时候到了。”接到帅令的常遇春如出笼的猛虎,疾速冲进敌阵,他左手持盾、右手挥戈,接近江岸时,直刺向一个元军头目。那元军头目夹住长戈,本想用力将他拖入水中,哪知常遇春借力飞跃过去,立时杀开一片滩头阵地。后部军士见状,蜂拥登陆,由此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一战常遇春立下首功。
衢州鏖战
集庆一战后,常遇春的才能得到了重视。至正十九年(1359)七月,朱元璋拜他为大将军,命他带领部队再去攻打衢州。接到命令后,常遇春先打下龙游城,以绝后顾之忧,然后一路杀到衢州城下。
衢州位于浙江西部,属钱塘江上游,它南接福建南平,西连江西上饶、景德镇,北邻安徽黄山,东与金华、丽水、杭州相交,自古被喻为鄱阳之肘腋、闽越之咽喉,川陆交会,是闽、浙、赣、皖四省交界的中心,素有“四省通衢”之称,是兵家必争重镇。
当常遇春率领着他的马、步、水三军到达衢州城下的时候,守城的元朝名将伯颜不花早已接到消息,加固了城池,正等着他的部队。常遇春先是察看了下地形,建起栅栏,高挂奉天旗,动用水、陆大军将衢州城的六个城门团团围住,然后命人立即建造吕公车、仙人桥、长木梯、懒龙爪等攻城军械,展开猛烈的攻坚战。与此同时,他又暗中派人在衢州大西门城下挖掘地道,试图进城偷袭。
伯颜不花也非碌碌之辈,他凭借坚固的城墙,以苇竿做导管,将油浇到吕公车上点燃,又用千斤秤钩懒龙爪,以长斧砍木梯,筑起夹城用来防御地道。双方交战激烈,衢州城久攻不下。
后来,常遇春组织起一队奇兵,出其不意地突入城围,毁掉元军大炮,大军借势加紧猛攻。元军内部军心动摇,衢州路院判张斌派出密使约好投降,当夜降军打开衢州小西门接应常遇春大军入城。这样一来,衢州城内万余人的元军迅速溃逃。(www.xing528.com)
衢州攻陷后,常遇春立金斗翼元帅府,设元帅和枢密分院判官,衢州城从此归朱元璋统治。
西征陈友谅
至正十九年(1359)十一月,常遇春攻克池州。陈友谅派大军准备夺回,徐达、常遇春设计大败陈友谅大军,并俘获三千人。常遇春不听劝告,杀掉了这三千降卒,还出言激怒了陈友谅。
次年五月,盛怒之下的陈友谅再次发兵,首战攻下太平,并且率数十万水军直逼应天,决心一举击败朱元璋。陈友谅大军在应天城西北方的龙湾登陆,却不知已经进入了朱元璋早就设好的包围圈。常遇春与冯国胜率帐前三万人马设伏在此,陈友谅的大军遭受这三万人马的伏击,死伤惨重,争先逃回战船。怎料正逢江水落潮,龙湾水浅,一百多艘巨船全部搁浅。朱元璋趁机水陆并进,大败陈友谅。此战常遇春战绩卓著,不久升为省参知政事。
明·青花龙纹扁执壶
至正二十三年(1363),陈友谅为雪前耻,借朱元璋兵围庐州之际,率领六十万大军顺流而下,与朱元璋展开了一场持续了三十六天决定双方生死的鄱阳湖大水战。在这次战役中,朱元璋的坐船被毁,改乘小船,被陈友谅帐下猛将张定边发现。张定边率队直冲而来,势不可挡。而这条小船的水手恐朱元璋有失,慌不择路,驶入浅滩,竟使小船搁浅。在这危急关头,常遇春在数丈之外射伤张定边,又用自己的战船将朱元璋的小船拖出浅滩,从而解了此围。
之后,常遇春又配合大部队积极组织火攻,发挥小船灵活的优势,乘风火烧陈友谅的巨船获得成功。数十天后,陈友谅率残船撤往湖口,突围时又一次遭遇到常遇春的部队,乱军之中,陈友谅被流矢射中眼部,当场死亡。正是这场大决战打开了朱元璋统一天下的局势,常遇春也因功得到丰厚的赏赐,还升为平章政事。
攻取大都
至正二十四年(1364)七月,常遇春随徐达攻占庐州。之后又与邓愈会合连克江西吉安、赣州、南安等郡县,岭南韶州、南雄等地也望风而降。次年五月,大军攻取湖北安陆、襄阳;十一月,常遇春与徐达率军攻占泰州。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朱元璋任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领兵二十万征讨张士诚。大军先取湖州,后占杭州等地,剪除了张士诚羽翼之后,陷平江(今江苏苏州)于孤立无援之境。平江城坚粮足,大军围攻了十个月才破围而入,张士诚败死,常遇春进封鄂国公。
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五万,开始北伐。此时的元军战斗力已经被大大削弱,北伐大军只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便扫平了山东。洪武元年(1368)四月,常遇春的部队在洛阳的塔儿湾与元军遭遇,他单枪匹马冲入敌阵,身后将士更加奋勇。此战击溃元军五万余人,俘获战利品无数,史称塔儿湾大捷。这一仗,北伐大军夺取了河南和潼关,打开了进军陕西的大门,为攻取大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形势。闰七月,徐达、常遇春率马、步、水三军,由临清沿运河北上,连克德州、通州,致使元顺帝携皇妃、皇子逃奔上都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八月二日,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改名北平。攻陷大都后,稍作休整,大军开始西进,与元朝精锐部队扩廓帖木儿部展开了血战,最终攻取山西。洪武二年(1369)三月,西征军进入陕西,元将李 思齐由凤翔败逃临洮,最后无力再撑,只好投降。元顺帝趁北伐军主力远离北平之际,命丞相率军反攻北平。常遇春派李文忠率步兵八万、骑兵一万驰援北平。元军闻讯放弃北平,向北逃走。常遇春率部追袭千里,大获全胜。为防止元军再次反扑,大军直取元上都开平,元顺帝再次迁都,逃奔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开平城破,缴获车马、牛羊无数。
洪武二年(1369)七月,常遇春离开开平,率师南归,行到柳河川时(今河北龙关西)突然暴病而死,年仅四十岁。
常遇春墓前的石将
常遇春墓位于江苏南京钟山北麓,墓高2.4米,墓基周长约29米。墓前有石柱、石马、石羊、石虎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