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参与国际灾难救援

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参与国际灾难救援

时间:2024-01-0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参加国际灾难救援行动,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同样是人民解放军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救援人员不顾疲劳,争分夺秒施救。在印尼海啸救援中,中国国际救援队是救助伤病员最多的外国救援队。中国在第一时间内向重灾区派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医疗人员组成的两支医疗救援队。陆军航空兵赴巴基斯坦执行救援任务在这次地震中,中国国际救援队是最早抵达重灾区的国际救援队伍。

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参与国际灾难救援

参加国际灾难救援行动,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同样是人民解放军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当大难降临的时候,中国军人总是在第一时间赶赴受灾国。

由于灾难的不可预见,中国救援队始终保持待命机制,常年处于待命状态,时刻准备接受救援任务,确保在1小时内完成国内救援任务的启动准备,2小时内完成国际救援任务的启动准备。

海地地震救援

快速出动

2010年1月13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联合国驻海地特派团”总部10层高的办公大楼也在地震中粉碎性坍塌,大约150到200人被掩埋在废墟里,救援难度前所未有,救援行动刻不容缓。尽管中国政府与海地并未建交,尽管海地远在地球的另一端,但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部队以及武警总医院医护人员和国家地震局专家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却是最早抵达现场的专业救援队之一。

当地时间1月14日凌晨1时许,搭乘着60余名中国救援人员的中国飞机就已飞抵海地太子港机场上空。从飞机上可以看到下面微弱的长串跑道灯,但却没有地面指挥。在空中盘旋了约半个小时后,曾经飞过海地的机长决定实行“盲降”,对准跑道灯开始下降,于2时20分左右成功着陆。由于飞机较大,机场专供小飞机使用的活动舷梯与机舱口的高度还相距一米多。但是救援队员已经等不及了,他们一个接一个跳到舷梯上,迅速走下飞机……

2010年1月14日抵达海地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由68名成员组成,他们携带3条搜救犬和搜索设备、生命探测仪、破拆装备以及医疗器材等,在飞行了15000公里之后,迅速投入救援行动。

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搜救任务区包括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简称‘联海团’)总部办公大楼在内的23个救援点。当地白天气温在35度以上,而在骄阳下的废墟上,温度则接近40度,空气中还弥漫着尸体的腐臭味。为了确保被压埋人员的安全,救援工作还不能大量使用机械,许多任务只能依靠双手工作,所以劳动强度非常大。但救援人员不顾疲劳,争分夺秒施救。

与此同时,中国医务人员迅速在海地总统府和总理府门前的广场设立流动医院,为当地灾民实施医疗救治。据媒体报道,这是国际社会在地震后开设的第一个紧急医院。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这个医院就救治了2500多名灾民,发放药品多达150余种。考虑当地灾情严重、防疫任务严峻中国军队又于1月24日派出40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救护队,前往万里之外的海地救治受伤民众。

中国救援队在海地玛依卡代开设医疗救助点

中国国际救援队快速反应的背后,反映了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严格的日常训练。中国国际救援队组建时间虽然不长,但指挥人员、普通队员和医疗人员都接受过灾害救援专业培训,拥有丰富的救援经验,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灾害救援行动。仅2001年4月以来,中国国际救援队就先后参加了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伊朗巴姆地震救援、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海啸和日惹地震救援、巴基斯坦地震和特大洪水救援、海地地震救援和日本地震海啸救援。在阿尔及利亚和巴基斯坦地震救援中,中国国际救援队是少数几个成功搜救出幸存者的队伍之一。在印尼海啸救援中,中国国际救援队是救助伤病员最多的外国救援队。

自2002年参与对阿富汗进行紧急物资救援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已28次执行国际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任务,共向22个受灾国提供总价值超过9.5亿元人民币帐篷毛毯、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发电机等救援物资,已成为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的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www.xing528.com)

连续奋战

“赶紧,又来了一个急诊,快去看看!”,一个急促的声音呼唤着中国赴巴基斯坦医疗队的医生。这是发生在2010年9月5日凌晨2时的一幕。一位巴基斯坦妇女怀抱着一个小女孩等在那里,小女孩恹恹地趴在妈妈肩上,不时张口呕吐。中国儿科医生和他的助手们迅速忙碌起来,听诊、测体温、开药方、输液。直到天亮,这位妇女才抱着安然熟睡的孩子面带喜悦地离开。

这一年的夏天,巴基斯坦连遭暴雨袭击,受灾严重。中国在第一时间内向重灾区派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医疗人员组成的两支医疗救援队。

8月28日下午17时,由5顶大帐篷组成的中国流动医院矗立在特达灾区,开设有儿科、妇科、呼吸科、皮肤科等20多个科室。针对当地女性看病风俗,医院还专门成立了“女士门诊”。在流动医院里,中国医生实施24小时门诊,儿科医生人均每天接诊儿童高达130人次,天天超负荷运转。面对众多等待救治的灾区患者时,他们忘记了劳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10月10日,中国医疗队成功为当地一名15岁小男孩进行了泌尿系统结石手术。由于这名男孩的病情非常复杂,医疗队利用电子视频,与国内专家进行远程医疗会诊,通过网络共同研究病例,制定手术方案,确保了手术的圆满成功。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向日本派出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并向日本提供了紧急救灾物资等。

陆军航空兵赴巴基斯坦执行救援任务

在这次地震中,中国国际救援队是最早抵达重灾区的国际救援队伍。施救地点位于灾情较重的岩手县大船渡市。为了提高搜救效率,在第一时间内搜索最有可能存在生命迹象的废墟,救援人员兵分两路:一路为侦察组,采取现场勘察和询问当地居民等方式,迅速预先定位重点房舍;另一路为搜索组,采取人工排查与生命探测仪等技术手段相结合方式,实施精确、快速、地毯式排查搜索。

日方对中国救援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提供一台挖掘机进行配合。救援队除完成正常救援任务外,还帮助当地民众搭建帐篷、搬运物资、疏导交通。当地人民也非常感激中国国际救援队,当队员们进入当地一家限制购物人数的便利店购买生活用品时,热情的店内工作人员不但不收钱,还免费赠送一些食品和必需品。

在从大阪去大船渡市的路上,一位名叫田中智也的日本救援指挥协调官负责协调国国际救援队在这个区域的搜救行动。在其他国家救援队陆续回国后,他始终与中国救援队在一起工作。19日,当接到撤回大阪的命令时,他充满感情地对中国救援队员表示,“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大船渡市的搜救行动我都看到了。我非常钦佩你们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衷心感谢你们所做的搜救工作。”大船渡市市长户田公明先生指出,“中国救援队到日本灾区来救灾,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谊,你们的行动对发展中日关系将起到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