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露才华:胤礽地位稳固的太子生涯前期
检验太子读书成果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出阁讲学。这是中国历代宫廷的传统,这个传统,康熙皇帝不仅要延续,而且还要发扬光大。康熙二十五年(1686),太子胤礽十三岁了,康熙皇帝这个年龄时已做了父亲。所以,康熙皇帝决定让心爱的太子出阁讲学。在出阁之前,太子已系统地学过《四书》以及《五经》中的《尚书》,对于这些书的理解和记忆,都是十分准确的。康熙皇帝对于太子的学业也十分满意,甚至有些自豪。这次出阁讲学, 目的不仅是要让大臣们一睹皇储的风采,更主要的是领略一下这位未来天子的天赋和学业。
康熙帝亲自出马,亲自为太子出阁讲学选定教科书,他说:“四书粗解之,则张居正《四书直解》为佳。欲求精意,莫过于《日讲解义》。皇太子诚能通贯此书,自克明晰理,惟视其力行何如耳。不然,徒滋繁言何益。”
康熙还亲自选了太子的太傅汤斌,他对近侍说:“自古帝王谕教太子,必选平和、恭谨、恪守道义之臣,统率东宫僚属,辅翼太子。汤斌在讲筵,素行谨慎,朕甚知之。后来,派他出任督抚,自身廉洁,并率属下实心任事。应重加选用,以为封疆大吏之表率。”于是,授太子胤礽的太傅汤斌为礼部尚书兼管詹事府。
汤斌是太子师傅的首领。以汤斌为首的东宫辅导官很快组建完成,其中,关键人物是少詹事耿介,是由汤斌亲自推荐和选用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大臣尹泰,担任东宫詹事。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钦天监选择吉日,闰四月二十四日,作为皇太子出阁开讲的日期。这一天,康熙皇帝亲临保和殿,隆重地为太子举行出阁读书典礼。
保和殿曾是顺治皇帝的寝宫,也是康熙皇帝幼年时的寝宫。后来,保和殿成为王朝典礼的重要场所,是皇帝举行筵大典和主持殿试的地方。这天早朝,康熙皇帝一身郑重的礼服,先向满朝文武大臣们出示太子胤礽以前读书学习的习字作业。大学士和詹事们及众大臣奉旨,一同校阅太子的作业。康熙皇帝吩咐大臣们校阅,指出作业中的不妥之处。其实,哪有什么不妥之处?实际上皇帝是在展示自己作为皇帝、身为父亲的自豪。
大臣们早就听说太子有过人的天赋,学业之精进让博学的康熙皇帝都深为叹服。这次展示的太子作业,是历年来太子所写的满、汉习字,共有八大竹箧之多。汤斌等大学士、东宫辅官和众大臣们站在那里,看着内侍抬出来的这一筐筐太子习字,一个个惊诧莫名,浏览之下,不禁目瞪口呆。
康熙皇帝事先检视过这些作业,从中挑出了一些胤礽所写的满文,特别是满文书写的重要致治政书《贞观政要》以及许多重要的汉字警句格言,堆放了两大摞。汤斌等人屏住呼吸,神情严肃。只见太子的书法遒劲刚毅,端重而藏锋,其气势和布局,俨然是大家名帖。而且,在这每一张作业上面,都有康熙皇帝逐日的笔圈点。
汤斌等讲官第一次在毓庆宫中,为聪明的太子讲说史时候,太子胤礽谦虚地说:“皇父虑予幼稚,不知勤学,日以为念,即一字一无不躬亲详示,勤加训诲。予性不敏,于皇父睿旨虽未尽能体会,然何敢不殚心竭力从事于学?《四书》、《书》、《易》略能背读。”(www.xing528.com)
—言下之意,就是说让师傅们坐下给自己讲课。
太子这种大胆的举动,这种给予师傅们的礼遇,都是超乎前人的。汤斌喜出望外,也十分惶恐,一再表示不敢接受,也不能接受。他们再三推辞,胤礽依旧让他们坐下授课,下课之后,师傅汤斌等人十分兴奋地来到乾清门外,告诉康熙帝胤礽太子的尊师、赐座之礼,表示不能接受太子的不世礼遇。康熙皇帝倍感欣慰,就规定师傅们在讲课前向太子行礼,然后,依照太子的意愿,师傅们可以坐下讲书。
大学士和众文武大臣对于胤礽太子的作业印象极深,因为太子的一笔一画,工整端正,精楷苍劲。汤斌高兴地为太子的一笔好字赞扬康熙皇帝说:“仰见皇上合天之行健,自强不息,于二帝、三王大法,身体力行,以建皇储,即以翼元子。故凡学问启牖,皆纯而不杂,勤而有常,即此书体之精,亦关正心之学。我皇上天章宸翰,烂若星云,囊括众家,超轶前代。今皇太子书法,进而愈上,虽本英姿之特茂,亦征养正之渐深。从此日新又新,陶淑于宫廷之善诲。加以出阁方始,讲读益勤,自然驯造高明,同符至圣,真国家亿万年无疆之福!”
太子胤礽越来越博学,经常难倒师傅。一天,太子胤礽和众师傅讲说《论语》,应该讲《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个问题,历来不好讲说,因为涉及男女之别和辨别小人之害。而对于“小人”问题,太子胤礽看着众师傅,认真地说:“予常侍父皇左右,闻皇父教诲道,最难处者小人,最难防者亦小人,一旦稍有不当,就会被他们所欺。览前代小人误国的事,皆因为上面的人信任他们的缘故。所以,要切切不忘这些。”太子胤礽的论说很经典,让师傅们无言以对。
最让师傅开不了口的是,太子胤礽在引经据典、讲完一段儒学之后,特别讲述康熙皇帝曾给他讲到这一段时对他的谆谆教诲,本义是什么、微言大义何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四月二十五日,讲说四书中的《中庸》。太子说:“皇父言《中庸》一书,论性命(指人性和人生)精微处,无以复加。当细细玩味,温故知新,竭尽人事以合天意,方为不负所学,不可以讲完之后就忽略了。”
六月初日,《中庸》讲读之后,讲说《论语》。太子讲解了《论语》的原文,讲官们自认为《论语》是数十年所下的工夫,应该可以与太子好好讲论了。他们讲解和讨论《论语》中“敢问夫子之不动心”这一节,师傅格外激动,感觉可以和太子对讲。太子胤礽引经据典之后,总结性地概括说:“皇父言,孟子论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言简而理备,治世养身之道不外乎是矣。”讲官们恭敬地听了太子的发言,惭愧之外,由衷信服。他们十分庆幸在自己的晚年中,竟然能够遇到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太子,这样一个超越历代前贤的完美学生。
在种种荣耀的光环包围下,在才华崭露头角时常被众人称赞认可的情形中,胤礽在不知不觉中也就飘飘然起来,性格也不知不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