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康熙帝两废太子之谜
清朝原是有不立太子的传统的,皇位的继承人由老皇帝去世前指定,这样做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各位皇子都能一心一意效忠皇帝,拼命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求有朝一日被指定为君。弊是不立太子的话,众多的皇子都争抢着这个太子之位,容易造成父子兄弟之间的猜疑忌恨、勾心斗角,以致造成兄弟阋墙、骨肉相残,酿成争位大祸。
放眼中国历史, 自秦汉以后长达二千余年的漫长岁月中,在位之久如康熙者可谓空前。历朝历代任何一位帝王都不能望其项背。康熙从顺治十八年(1661)即位,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驾崩,在位共61年。
康熙当了皇帝之后,他经过反复斟酌,决心要改变清朝一直沿袭下来的这个传统,他决定要立嫡长子为太子。康熙十四年(1675),他将孝诚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年仅两岁的皇二子胤礽立为太子。皇长子胤禔,因为不是皇后生的,所以就没有得立。起初,阿哥们都小的时候,那么多的阿哥跟随康熙打猎,十分壮观。
当时有个西方传教士张诚曾这样记载他的亲眼见闻,说康熙三十一年的夏天,康熙带着七个皇子巡视塞外,“整整一个月,这些年幼的皇子同皇帝一起,终日在马上任凭风吹日晒。他们身背箭筒,手持弓弩,时而奔驰,时而勒马,显得格外矫捷。他们之中的每个人,几乎没有一天不捕获几件野味回来,连最小的九阿哥允禟(十岁)也猎获了两只鹿。”因为从小就训练有素,不少皇子的箭法十分厉害,十六岁的三阿哥胤祉在围猎中,还曾多次与皇父康熙比试箭法,父子二人一时间竟然难分高下。看着儿子们个个有出息,这时候的康熙大概是最开心的。然而事与愿违,他的九个儿子为争夺皇位,刀光剑影,明里暗里杀得不可开交。为此,太子立了又废,废了又立。
皇三子胤祉王府旧址(www.xing528.com)
康熙经常向臣僚们宣称:人生的福气,富贵尊荣都算不得什么,最重要也是最难得的是享长寿而终天年。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享尽人间富贵与荣耀、创立了不朽功业的一代英主,在对待众多儿子的问题上,绞尽了脑汁,生尽了骨肉相残的气,并时常当着群臣的面,哭倒在地,昏厥不醒。“九子夺嫡”的悲剧给这位日渐衰老的君主造成了无可弥补的创痛。在他的生活中,时常会有一种难言的恐惧与无奈,他知道由于自己久居皇位,儿子们为觊觎皇权,早已等得不耐烦,对他已是虎视眈眈了。他担心这些儿子中,会有人一时性起或权迷心窍而终结他安享天年的福分。
谁能体会自己用刀割自己肉的滋味呢?又有谁就能理解显赫一生的康熙皇帝对于自己儿子之事的忧虑?当他对太子的希望被恨铁不成钢一般的失望代替的时候,康熙皇帝面对的永远是焦虑与惶惶不可终日,然而他又能怎么样。
在宣布胤礽种种罪行时,康熙帝曾老泪纵横,几次哽咽失语:
胤礽不法祖德,不遵父训,肆恶虏众,暴戾淫乱,专擅威权,纠聚党羽,窥伺朕躬。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惧不宁。此等不肖不孝小人,朕已包容二十年矣!
和着康熙凄厉的哭号,康熙废立太子之谜也就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凸显在我们面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