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家工业化的关键

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家工业化的关键

时间:2023-12-0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过渡时期总路线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胜利完成,如何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采取实际的步骤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问题,便提上了党的议事日程。国家工业化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中国百年积弱和贫穷落后的强烈愿望,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家工业化的关键

过渡时期总路线

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胜利完成,如何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采取实际的步骤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问题,便提上了党的议事日程。1953年6月,根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人的构想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中共中央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由此,整个国家和社会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阶段。

国家工业化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中国百年积弱和贫穷落后的强烈愿望,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为此,国家所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规定投资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五年内,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的总投资累计折合黄金7亿两。做到这一点,对于一个刚刚成立的新生政权来说,是极其不容易的。(www.xing528.com)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总路线的两翼,它将为有计划的工业建设创造相应的、有利的社会条件。对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共中央于1951年和1953年先后通过两个决议,要求在发扬土改以后农民对个体经济积极性的同时,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等过渡形式,把农民逐步引上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经过1953年的稳步发展,到1954年已出现互助组大量转为农业社的势头,这种转变使农村出现紧张情势。中央及时提出“停、缩、发”方针进行整顿和巩固,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这基本安定了农民的生产情绪,从而使农业社的生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此期间,个体手工业从供销入手,实行合作,国家对其产供销进行统筹兼顾,发展比较平稳。

总路线提出后,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有计划地扩展公私合营阶段,到1954年底,约占产值1/3的私营工业实现了公私合营。在私营商业的改造方面,国家通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经销代销和统购包销,特别是对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已基本掌握了主要工业品农产品货源,国营商业在批发环节上基本取代了私营大批发商;私营零售商也被逐步纳入经销代销等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为了建立与计划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相适应的国家体制和法律规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集中统一的国家管理体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突出强调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从而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础,从上层建筑方面为生产关系的变革提供了保障。同时,党还为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了思想文化动员,一方面,在党内揭露了高岗饶漱石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增强了全党在马列主义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另一方面,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宣传唯物主义,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斗争,虽然斗争不适当地采取了群众运动的方式,挫伤了一部分愿意从事有益于人民工作的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并造成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错案,但是总的说来,它对于普及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