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藏传佛教密宗与曼荼罗:分类及结构特征

藏传佛教密宗与曼荼罗:分类及结构特征

时间:2023-12-0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藏密曼荼罗的分类及结构特征一、藏密曼荼罗的分类藏密曼荼罗也叫藏传佛教密宗曼荼罗。事续,指初期密教的经典,此时经续主要是以供养、承俸、安置曼荼罗诸尊的前行法及作坛为主的密教经典。此外,在藏传佛教中也有白描的胎藏系曼荼罗,不过实例较少。两部曼荼罗之一的金刚界曼荼罗即属于此类曼荼罗。在这三种曼荼罗中,依据的典据、图像及内容都互不相同。

藏传佛教密宗与曼荼罗:分类及结构特征

第一节 藏密曼荼罗的分类及结构特征

一、藏密曼荼罗的分类

藏密曼荼罗也叫藏传佛教密宗曼荼罗。从各类曼荼罗发展的轨迹来看:最初的曼荼罗图像是把经典中的一个个尊像聚集成一个整体图案,这就是初期的曼荼罗图像。而较为完整的曼荼罗图像是在密教经典兴起以后才开始出现的,但追溯其源,即可上推至大乘佛教兴起之前;雏形曼荼罗内容很简单,一个如来像的左右两侧配上胁侍二菩萨,这就是最初的曼荼罗。

这时,代表如来种种属性的菩萨,各自成为如来的胁侍。因此,由两胁侍组成三尊形式的尊像,除了见于犍陀罗的释连、观音、文殊的石像雕刻之外;在笈多王朝之后的摩突曼荼罗常见到释连、莲华手、金刚手的三尊形式。尤其是后者,是开展出佛部、莲华部、金刚部三部组织的雏形。

随着后期密教圣典“怛特罗”的出现,后期的印度和藏传佛教的曼荼罗,与前期密教经典一并分为“所作怛特罗”(事续)、“行怛特罗”(行续)、“瑜伽怛特罗”(瑜伽续)、“无上瑜伽怛特罗”(无上瑜伽续)等四类,而藏传佛教中的曼荼罗也依此四部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有别于汉传佛教中的四种曼荼罗。

1.事续(所作怛特罗)曼荼罗。事续,指初期密教的经典,此时经续主要是以供养、承俸、安置曼荼罗诸尊的前行法及作坛为主的密教经典。主要指《毗卢遮那现证菩提经》及《金刚顶经》两部大经之前的经典,例如《苏悉地经》、《苏婆呼童子请问经》等。在布顿大师所撰写的《布顿佛教史》中将此部的经典分为九大类:即“妙吉祥续”(密宗经典称“续”)、“观世音续”、“金刚手续”、“注释续”、“不动金刚续”、“明母续”中“救度母续”、“顶髻续”、“一切续部”及各种小咒等九大类。而依据这些事续所绘制的曼荼罗就是事续曼荼罗。这一类曼荼罗的法门除了上述的《苏悉地经》、《苏婆呼童子请问经》等之外,还包含了各种独部的做法。在出世间中包括如来部、莲华部、金刚部等,而世间也包括财部、药义部及世间部等。

因此,此类曼荼罗与别尊曼荼罗大体相似,包括一般性各类文殊、观音、金刚手、度母、金刚、诸佛顶髻的修法、诸天等独部的曼荼罗。

2.行续(行怛特罗)曼荼罗:行续是指《毗卢遮那现证菩提经》系的密教经典,除了仪轨之外,还兼说瑜伽观法。日本学者在东印度奥里萨州发现众多的《毗卢遮那现证菩提经》系的石像,如大日如来、不动明王、不空羂索观音等,修正了《毗卢遮那现证菩提经》等相关经典和尊像在印度未留下遗迹的说法。

据记载,《毗卢遮那现证菩提经》的藏文译本,是公元9世纪初,印度僧西边多拉菩提与西藏翻译官巴尔谢合译而成。全书分内外两篇,其中内篇分二十九品;外篇则分为《寂静护摩仪轨品》等七品,内外篇共有三十六品。其中“供养仪轨”收在《丹珠尔》之中。

此外,在藏传佛教中也有白描的胎藏系曼荼罗,不过实例较少。瑜伽、无上瑜伽类曼荼罗则有很多范例。

3.瑜伽续(瑜伽怛特罗)曼荼罗:瑜伽续主要是指《初会金刚顶经》系的密教经典。

瑜伽类的密教经典,以《初会金刚顶经》的《真实摄经》为中心。本续《真实摄经》共四品,金刚界品讲述如来及如来种姓道;降三世品,也叫忿怒明王三界尊胜品,讲述金刚种姓;调伏品,讲述莲花种姓弥陀部;义成就品,觉囊派称“不空成就曼荼罗品”,讲保生部。两部曼荼罗之一的金刚界曼荼罗即属于此类曼荼罗。金刚界曼荼罗如果详细分类,还可分为三种:(1)九会曼荼罗;(2)八十一尊曼荼罗;(3)图卷本的《五部心观》曼荼罗。在这三种曼荼罗中,依据的典据、图像及内容都互不相同。

金刚界曼荼罗是以五佛、四金刚女、内外二种的四供养女、四摄、十六大菩萨等37尊为中心。但有的时候,也有以弥勒菩萨等的贤劫十六尊为中心,又有将贤劫千佛代替贤劫十六尊的例子。

4.无上瑜伽续(无上瑜伽怛特罗)曼荼罗:是指后期的密教圣典,即《金刚顶经》系的思想加上“无上瑜伽”的理论发展而成的经续。它可细分为父续、母续、无二续等三类。

其中父续部分,有《密集根本续》(十万偈,藏文译本十七品)、同分续《黑色阎摩德迦续》、《红色阎摩德迦续》等。节续《大幻化续》、《三面黑敌阎摩德迦续》等为主要经续,并以此而造父续的曼荼罗,其中以密集为上。而母续部分,则有《金刚菩萨一切庄严续》、《胜乐金刚根本续》、《金刚亥母》等经续,并依此而造母续的各种曼荼罗,母续以胜乐为上。无二续是以《时轮金刚》等怛特罗为主,并依此造无二续的曼荼罗。

二、藏传佛教密宗曼荼罗其他分类

印度密宗在藏族聚居区传播过程中,因传译者传承转译的侧重点不一样,表现在曼荼罗类型上也有很大的差异,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将这些曼荼罗分为三、四、五种曼荼罗。

三种曼荼罗是指:众生的自然智住光明曼荼罗;灌顶的表示符号彩绘曼荼罗;建造的立体曼荼罗。这些曼荼罗还可细分为:彩色曼荼罗、布画曼荼罗、身曼荼罗、资粮曼荼罗、变化曼荼罗、菩提心曼荼罗、花束曼荼罗、形象曼荼罗等多种类型曼荼罗。(www.xing528.com)

四种曼荼罗即四类曼荼罗:修习器世间(外世界)之四种时轮曼荼罗:彩砂曼荼罗、布绘曼荼罗、意曼荼罗和身曼荼罗。

五种曼荼罗即:外缘彩砂曼荼罗、身曼荼罗、女身根曼荼罗、时轮心曼荼罗、智慧风曼荼罗。

轨范师苏曼布扎认为:大成就者为进入贤者圣境,在灌顶时要建造2~8种基位的曼荼罗,需设置外曼荼罗和悉地(成就)内曼荼罗;为修五次第而建造的彩砂曼荼罗、为修圆满次第而建造的幻象曼荼罗等。

铃尊者直布巴说:坛城分为修钝根之布绘坛城及聚集和合之续部身曼荼罗和菩萨修习手印之女身根曼荼罗(上述三种曼荼罗均系密宗法界曼荼罗)。还有阿阇黎为修佛陀秘藏而设置的自性、等持(禅定)、影像三种曼荼罗以及为修习“惹拉”(“r-li”)而设置的身、语、意相续所化“命根”(天资)差别之等持(禅定)、鲜花、彩砂和花束曼荼罗。

热、觉二位译师认为:曼荼罗共分六类——字曼荼罗、相曼荼罗、手印曼荼罗、形象曼荼罗、安放鲜花曼荼罗和资粮曼荼罗。

现证上师对曼荼罗的六种分类为——智慧曼荼罗、幻化曼荼罗、三摩地曼荼罗(禅定曼荼罗)、彩砂曼荼罗、布绘曼荼罗、身曼荼罗。

亦有其它特殊之曼荼罗分类:1.取所缘灌顶和如来藏灌顶的四种曼荼罗:外相彩砂曼荼罗、实相密宗菩萨曼荼罗、手印女身根曼荼罗和胜义菩提心曼荼罗。2.弟子为修体脉、字母、根器而设置的曼荼罗:界境曼荼罗、甘露曼荼罗、智慧曼荼罗和气曼荼罗等。

三、藏传佛教密宗曼荼罗图像的结构特点

藏传佛教密宗曼荼罗图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图形组成——

护法火焰墙:火焰为圆形,火焰外为生物界,包括人类和各种动植物图,意为一切生物(众生有情)都不能进入金刚驻锡城,拒之于火焰墙之外。火焰虽有红、兰、赭、黄四色,只是因风烟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色相,火焰墙是曼荼罗的最外围保护圈。

金刚杵墙(亦称“金刚鬘”):以黑色为底,其上排列着十六枝五股金刚杵链,依表由主尊“坚固”的本质所成,镇压一切邪魔的防卫线。

曼荼罗结构图

大寒林(亦称“八大尸林”):为灰兰色底,由赭色的弧形线分隔为八个部分,代表印度的八大寒林(即:东方暴虐寒林、北方密丛寒林、西方金刚焰寒林、南方骨锁寒林、东北方狂笑寒林、东南方吉祥寒林、西南方幽暗寒林、西北方瞅瞅寒林),寒林与寒林间汹涌着海浪。于此八大寒林中,各有一宝树,树下各坐着一天的主宰(如帝释天、大自在天、那罗延天等,都是婆罗门诸神的转化)。此外寒林中有罗刹、药叉、沙门、武士、饿鬼、畜生等,象征天人六道其实都处身于寒林之内,亦即是“无常”的表义。

莲花墙(亦称莲花海):此圈画着各色莲花瓣,着浅赭色,表示莲花座;其他是海波,即莲花所生的智慧海,这亦是圣凡的分界,由此以内,才是主尊的宫殿。莲花代表智慧,圣凡之别,只在“般若智”的开与未开而已。

内坛城:是曼荼罗的内区部分,藏密曼荼罗的内坛城基本上按照密宗无上瑜伽部、瑜伽部、行部、事部等不同仪轨来安排绘制——内坛城分为外围城和中心内城两部分,整个坛城为“井”字形宫殿式建筑,门前有梯,护法与护法之间的走廊陈列诸般法器与兵器,代表法界的庄严与摧魔的力量。外围城一般六层,用白、蓝、黑、黄、红、绿六色来表现护城河与建筑装饰结构,红色的一圈代表供台,黄色的一圈代表屋檐,绿色的一圈上悬金色璎珞代表庄严,蓝色的一圈代表护城河,最外白色的一圈代表斜城。坛城四角是四位画得比坛城中心主尊身量还要大的主尊法相,各有不同的微细表义,代表虚空法界中主尊无处不在。曼荼罗中央井字形结构中心为主尊。曼荼罗以此为中心逐一形展。

总之,以上所述所有图案内容都是构成图象曼荼罗的最基本的结构要素。非常精细的曼荼罗图象,其内容是十分繁杂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