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噶举派祖师谛洛巴、那饶巴及麦哲巴生平及密法活动
谛洛巴是印度大手印教授四大秘诀的重要传承者,被噶举派奉为祖师。谛洛,梵语“芝麻”或“油”之义。谛噶巴是打芝麻或榨油者的意思,异译德洛巴、底洛巴、底罗梨波等,本名慧贤,是东印度藩伽罗耆拘城(Dzago)人,婆罗门种姓。
谛洛巴生于868年,卒于978年。8岁得到金刚上师加持;12岁,学通五明。从16岁前往邬金,全面掌握了空行女教诫全部内容。之后,他带着《胜乐续十二品》等所有续部及教诫返回家乡。
谛洛巴
以后,又携经函遍游中、南印度和东印度,摄徒传教;他经常身着粗布衣,行踪漂泊不定,遁隐修行,获得多种神通。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谛洛巴认为,诸法无生,心性即法性,亦为法身,诸法如幻,亦如阳焰、梦境、影子;大手印是自求解脱的方法,只有勤于修炼才能得到成就,证达大乐智慧。大乐是生死的根本,无二大乐餍足众生本性;“俱生自性光明,秘密大方便的曼荼罗清净”,苦修是求得快乐的最大方便。所以,一切苦乐、善恶都是心的本性造成的,只有修炼才能证达本元之心,得到解脱。谛洛巴博闻深思,对于密法领悟颇深,他通过道歌把大手印秘诀全部传给那饶巴。
那饶巴,又译那若巴或那娄波,意为胜人,法号虚空藏、佛智等。获得班智达称号后,名叫无畏称,成为瑜伽师后,改名那饶达巴。他生于迦湿弥罗一个婆罗门家庭,父亲善甲是迦湿弥罗某地王,母亲名叫祥慧。
那饶巴自幼聪慧伶俐,8岁时,要求父母出家为僧,父母只因他一个儿子,唯恐断嗣,拒绝了他出家的请求。其父母请老师教他剑法、跃身法和历算、工艺技术、医学和诗词学等,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位有作为的君主。然而,那饶巴自小无意为政,在他的坚持下,终于出家成为一名僧人。后来他还成为著名的那烂陀寺住持,因此那烂陀寺也被称为“王子那烂陀”。在寺期间,他撰写了《时轮灌顶总释》、《喜金刚本续释》和《集密后续释》等。据《传略》记述,那时那烂陀寺北门师空缺,应众僧请求,他通过例行辩论出任北门守护师。之后,又去南印度投师谛洛巴深入学习密法。关于那饶巴投师谛洛巴《八十四位成就师传》这样记载:
那饶巴
那饶巴听说毗纽那迦罗地方有位成道者名叫谛洛巴,于是前往那里逢人打听,得到的回答都是:“阿黎已经逃走了。”那饶巴求法心诚,继续寻找,几经周折,终于在迦妮见到谛洛巴,叩首拜见,谛洛巴气愤地说:“你的上师不是我,我的弟子也不是你”,拒绝摄授。那饶巴留下来,在附近村中化缘服侍谛洛巴12年。有一天,谛洛巴突然问道:“你是谁,从何而来?”那饶巴作了不友好的回答,但仍然化缘服侍谛洛巴。一次,他把化缘来的几十种上等菜肴送到谛洛巴眼前,谛洛巴非常高兴,问:“孩子,如此香甜可口的食物从何而来,何人布施的?”那饶巴听到谛洛巴叫他“孩子”,感到非常亲切。之后,连续五次奉命外出化缘,终得谛洛巴的真传,苦修6个月,证悟大手印。
谛洛巴的教法十分独特,他先以烧布、弃花结和置宝于顶法,向那饶巴传讲心性本净,诸法性空的道理。据《传略》记载,谛洛巴面带微笑,说:“教授若糖煨,烦恼若布烧。身心仿佛玻璃球,通达此世八法结。上师通过珍珠宝,观见信根无改变。常饮秘诀清净水,几个水器水一味;法源无有生,法身住明点。食指表示自己,蛇结轮回能自行解脱。”[13]谛洛巴采用启发式教育,把全部秘诀,包括父母俱生修法、父母广法六十二尊胜乐本尊法、十五尊胜乐母法、你母中法十三尊胜乐本尊法和七尊胜乐本尊以及其他教授毫无保留地传给那饶巴。
在跟随谛洛巴学法的12年里,那饶巴经受了居高下跳、坠地、竹穿腰、跳入火炕、吞食污泥、窃米食宴、夺王之妃、盗臣之妻、娶妻、金刚锤击身、献妻于师、水蛭河中以躯代桥、旷原献曼荼罗等十二大生死攸关的难行,终得真传,证悟大手印,获得各种神通,根据四大语旨教授,创立了以脐火、光明、幻身、中有、往生、夺舍为内容的“那饶六法”。他的著作收入《布顿目录》的有四部:《呼金刚密续广释》、《荼毗仪轨》、《金刚亥母修法》、《时轮灌顶略释》。玛尔巴译著中,署名那饶巴的著作有《秘密如意宝耳传》、《吉祥金刚空行无身之法》(谛洛巴口授那饶巴)、《那饶巴之略见》(谛洛巴在恒河岸边向那饶巴口授的《大手印口诀》)、《集密五次第略明论》、《耳传金刚偈》。
麦哲巴,或译麦枳巴、弥止巴,意为仁慈者。他是中印度人,婆罗门种姓,早年学了9年的吠陀教法和《声名论》。一次,在参加辩论时,被一位外道学者驳倒,向姑母(那饶巴的明妃)求救,姑母请出那饶巴与外道僧辩论获胜,挽回了面子,从此麦哲巴跟随那饶巴改学佛法,认真研究法相学和四续部,得到喜金刚和胜乐灌顶。那饶巴发现他进步很大,要求他找一位明妃隐居森林修行,而麦哲巴自感佛法知识浅薄,基础较差,违背上师意愿,跟随宝生寂论师的上师枳达旃罗嘛呢(Tritatsandramani)学习唯识学。一年后,到迦毗迦(Kapika)地方从宝生寂论师受比丘戒,取名麦哲格巴达。后来,和宝生寂论师发生歧见,到南印度的吉祥山学习《集密根本续》、《喜金刚根本续》、《胜乐根本续》等无上瑜伽密法。
麦哲巴返回中印度后进入超岩寺,担任经师,在这时完成了他几部重要论著。但是,他嗜酒成性,违犯寺规,被驱逐出寺,流浪到东印度的火焰寒林建寺修行,摄收了不少弟子。麦哲巴75岁去世。
《布顿目录》中署名麦哲巴的著作有《明空无别示和欢第五》、《生死涅槃无二示不分别第五》,由玛·却坝译;《决定灌顶差别——灌顶决定论》,纳措·次程嘉哇译;《胜乐轮赞》,妥巴噶初译,哇日译师修订;《教授决定义摄要》、《功德圆满净冶法》、《智慧明灯论》和《开光仪轨》等。
【注释】
(www.xing528.com)
[1]即密宗之大导师与得道祖师。
[2]多罗那他著,张建木译:《印度佛教史》。
[3]②摄生术:凭借花、草、石、药等以求健身延年之术。
[4]松巴堪布·益西班觉著,蒲文成、才让译:《如意宝树史》,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
[5]索南才让著:《西藏密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6]狮子贤(Senngge bzang po)是波罗王朝提婆波罗王朝时期的一位成就学者,王族出生,先依寂护论师学习《中观论》及诸论义,然后从遍照贤学习《现观庄严论》,并作注严厉批驳其他不同观点,成为唯识学派的一代宗师。
[7]廓诺·迅鲁伯著,郭和卿译:《青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
[8]索南才让著:《西藏密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9]松巴堪布·益西班觉著,蒲文成、才让译:《如意宝树史》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
[10]陀罗尼《大智度论》卷五云:“何从故名陀罗尼?云何陀罗尼?答曰:陀罗尼,善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能遮者,恶不善根心生,能遮令不生,若欲作恶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罗尼。”
[11]在今巴基斯坦瓦特河谷。
[12]位于今印度南比哈尔(Bihar)地方,以巴特那(Patna,即华氏城),佛陀伽耶为其中心。
[13]见索南才让著:《西藏密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