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铁线莲属修订更新:国外访学成果

铁线莲属修订更新:国外访学成果

时间:2023-12-0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李良千听后,提出铁线莲属Clematis,此正合王文采意,当即表示赞同。所以,李良千选择并提出铁线莲属之后,王文采马上表示同意。在这三个标本馆,王文采见他们收藏的全部中国翠雀属Delphinium标本和全部铁线莲属标本。在铁线莲属,这三个标本馆中,以南、北美洲的标本最丰富,其他洲的标本则较少。王文采在美国工作结束,即偕幼女王卉至瑞典乌普萨拉,取道欧洲回国。

铁线莲属修订更新:国外访学成果

在1994年至1995年的期间,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科研投入仍然严重不足,以致如中科院植物所也陷入经济困境。1995年冬季某一日,李良千找到老师王文采,谈到没有经费,工作难于开展,领一瓶胶水都有困难,提议联合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王文采表示同意,并提出在毛茛科6个大属中选出一个作为申请题目。李良千听后,提出铁线莲属Clematis,此正合王文采意,当即表示赞同。

铁线莲属约有350种,广布于世界各大洲,此属的不少种如转子莲C. patens,毛叶铁线莲C.lanuginosa,甘青铁线莲C.tangutica,是著名的观赏植物,也有不少药用植物。19世纪有德国学者K.Prantl,20世纪有日本学者田村道夫(M.Tamura)都对此属有过深入的研究,他们都认为此属中萼片直立,雄蕊有毛的群是原始群。前已言及,王文采1988年在湖南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看到采自湖南华容的湖州铁线莲Clematis huchouensis标本,注意到此种的萼片向上方开展,后来其查阅有关文献,了解到毛茛科多数属的萼片是水平开展,雄蕊无毛。那时,王文采已看到Prantl和田村道夫所认为的原始群实际上是进化群,至于此属的原始群应该是哪一个,这就需要对地球上所产该属全部种类进行研究。所以,李良千选择并提出铁线莲属之后,王文采马上表示同意。其时,王文采已年近古稀,还想再干一回。

1.访问美国

进入1996年,按英文版《中国植物志》苦苣苔科编写计划,王文采需要到美国与南美苦苣苔科专家L.E.Skog作定稿工作,同时开始铁线莲属的全面研究。Skog与王文采是老朋友。在1972年至1973年,王文采为编写《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苦苣苔科,整理了植物所标本馆所藏此科的标本,发现了一些新种,为此在1975年发表了三篇文章。以后,又承担了《中国植物志》此科的编写任务,到华南植物所、广西植物所等标本馆又有新发现,又发表了一些文章。这些文章引起了Skog的注意,大约在1978年致函王文采,征求关于将这些文章译成英文的意见。王文采当即复函,表示同意。以后,Skog与其一位懂中文的朋友H.M.Wetzel将王文采在1975年发表的3篇文章译成英文,在美国学报Phytologia上刊登。以后又将王文采于1981年发表的4篇论文的译文作为纽约植物园论文集(Contributions from the 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的一集,于1986年出版。王文采与潘开玉、李振宇合作的中国苦苣苔科志载于《中国植物志》第六十九卷,于199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Skog看到此卷,当即来信表示祝贺。1993年夏,Flora of China在北京召开编委会。Skog是编委,也来北京与会,他们得以首次晤面,彼此甚为高兴。在交谈中,王文采了解到Skog原籍是瑞典,故乡离乌普萨拉不远,他的祖父于20世纪初来到美国定居。王文采在乌普萨拉有一年生活工作经历,对其更增亲切,他说:Skog学识渊博,为人谦和,彬彬有礼,与我在瑞典见到的多数学者相似。这次会晤,商得Skog也加入Flora of China苦苣苔科的编写,并约定王文采于1996年去美国史密桑研究院与Skog共同完成定稿工作。

1996年4月,王文采到达华盛顿,在著名之史密桑研究院植物所标本馆再次见到Skog,分外高兴,参加Flora of China工作的还有他的助手A.L.Weitzman。在标本馆里,Skog为王文采安排了工作桌位,但令王文采感到吃惊的是,Skog打开桌旁的两个标本柜,里面摆放的是他最近刚从美国各个标本馆,及英、法等国不少标本馆借来的大量中国苦苣苔科标本,其中有不少是王文采此前未曾见过的模式标本。Skog对英文版苦苣苔科编写的高度负责精神,王文采表示由衷之钦佩,并连声道谢。后来,在这些借来未曾鉴定的标本中,王文采发现了唇柱苣苔属Chirita广西2新种,云南1新种,长蒴苣苔属Didymocarpus云南1新种,和接近金盏苣苔属Isometrum的一个新属,弥勒苣苔属Paraisometrum(P.milieense特产云南弥勒);此外,Skog和Weitzman发现了四川西部马铃苣苔属Oreocharis 1新种。在史密桑研究院王文采与这两位博士一同完成了中国苦苣苔科第二版的定稿工作。

图6-7 1997年7月,王文采在美国史密桑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与该所苦苣苔科专家L.E.Skog(左)及助手A.L.Weitzman(右)一同工作(王文采提供)

在史密桑研究院工作期间,王文采曾抽出时间,到纽约植物园工作两天。在那里他只能看一些中国毛茛科植物标本,看到了根据E.E.Maire采自云南东川的一份标本,于1913年发表的唐松草属新种Thalictrum pumilumUlbr.等模式。1979年王文采在编写《中国植物志》唐松草属时,没有见到模式标本,所以没有收入此种。这次在纽约植物园看到等模式,是一个收获。可惜在那里工作时间有限,没有作仔细之研究。

图6-8 1996年5月,王文采在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与美国毛茛科专家M.I.Warnock合影(王文采提供)

史密桑研究院植物标本馆收藏标本约有500多万份,或者是美国最大的植物标本馆。后来王文采又到密苏里植物园、哈佛大学之标本馆查阅。在这三个标本馆,王文采见他们收藏的全部中国翠雀属Delphinium标本和全部铁线莲属标本。在铁线莲属,这三个标本馆中,以南、北美洲的标本最丰富,其他洲的标本则较少。在密苏里植物园工作时,美国翠雀属专家,英文版Flora of China该属合作者M.I.Warnock自得克萨斯来此与王文采相会,他们一同完成了该属英文版的定稿工作。

6月为王文采70岁生日,其幼女王卉专程来美,为老父祝寿。A.R.Brach甚为热情,特设家宴,并邀请在美波士顿工作或访问年轻之中国植物分类学者,共同为老先生祝寿。王文采在美国工作结束,即偕幼女王卉至瑞典乌普萨拉,取道欧洲回国。在乌普萨拉,又访问了乌普萨拉大学植物博物馆,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研究了该馆全部铁线莲属标本。9月初,离开瑞典回到北京。

图6-9 1996年6月,王文采70岁生日时,在美国波士顿Brach住宅外合影(左起:2贾渝、3桑涛、5A.Brach、7D.Boufford、8王文采、9汪楣芝、10马金双、11王卉、12朱光华。王卉提供)

王文采在上述美国三个标本馆和乌普萨拉大学标本馆工作时,由于有Flora of China任务在身,故对铁线莲属标本,还不能作细致研究,只能向他们提出借阅要求,这些标本馆均给予热心支持,所借标本于当年冬天先后寄到北京。从这时起,王文采以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铁线莲属的修订工作中。他说:已进入古稀之年,精力逐渐衰退,过去同时可以干几项工作,现在却只能单打一,这样才能避免出现错误或少出现错误。

2.再访欧洲

在1997年、1998年两年里,王文采进行铁线莲属文献收集、标本鉴定和描述工作。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些分类学问题,还发现了几个新种。就这些方面的问题,写了5篇题为“铁线莲属研究随记”论文,先后在2000年至2001年的《植物分类学报》上发表。

图6-10 1999年5月,王文采访问英国丘园植物标本馆,查阅标本时留影(王文采提供)(www.xing528.com)

图6-11 1999年6月,王文采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巨杉木材标本前留影(Sequoiadendron gigantum)木材标本前留影(王文采提供)

王文采对自美国3个标本馆和瑞典1个标本馆所借铁线莲属标本研究完毕之后,其估计已看到全部铁线莲属种类之75%~80%。为作更全面了解,还应该到欧洲英国邱,巴黎圣彼得堡和日内瓦的几大标本馆去看更多的标本。这样,在1999年初,王文采做出国的准备。4月,来到邱皇家植物园标本馆,工作1个半月,6月中旬到了巴黎植物所标本馆工作1个月。这两处是旧地重游,两个标本馆都各有约700万号标本,铁线莲属标本也很丰富,王文采估计合起来可达90%,或更多。只是南、北美洲的标本比美国的标本馆少一些。7月下旬在巴黎工作结束后,又来到斯德哥尔摩女儿处,在这里的瑞典植物所工作了一个多月后,返回北京。

3.建立铁线莲属新系统

时至1999年,王文采已看到了铁线莲属几乎全部种的标本,其铁线莲属新系统随即形成。他参考Prantl和田村道夫等铁线莲属专家的工作,把全部300多种划分为15个组,其中的1个单型组,互叶铁线莲组Sect.Archiclematis很是独特。日本北村四郎和田村道夫于1954年根据采自尼泊尔北部的一标本发表的新种互叶铁线莲Clematis alternata Kitamura &Tamura,此种后来也在中国西藏南部有发现。第二年1955年,田村根据此种建立铁线莲属一新组Sect.Archiclematis,过了12年,到了1967年,田村又将此组提升到属的等级。

图6-12 王文采《铁线莲属一新分类系统》手稿(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档案室)

在铁线莲属,过去发表过的所有种的叶,均是对生,互叶铁线莲的卵形,掌状浅裂的单叶在茎上互生,这的确是原始的现象,但是其由1~3朵花组成的聚伞花序下垂,萼片直立,呈红紫色,雄蕊花丝被毛。这些特征与铁线莲属尾叶铁线莲组的单叶铁线莲Clematis henryi,尾叶铁线莲Clematis urophylla等植物的花的构造相似,是进化特征。这种原始特征与进化特征在一种植物同时出现的情况(heterobathmy祖衍征并存现象),在被子植物中较为常见。例如,木兰科的花各部成员,螺旋排列,雄蕊的花丝、花药分化不明显,花丝具单萌发孔,果实为蓇葖果等为原始特征,但其木质部导管有时具单穿孔,则为进化特征。又如水青树Tetracentron sisnense,其木质部似裸子植物,无导管,是原始特征,而其花粉具三沟,则是进化特征。在铁线莲属中,出现具互生原始叶序和进化花构造的互叶铁线莲,对此,王文采不能解释,但鉴于其花构造与单叶铁线莲等的花构造完全相同,其赞同瑞典铁线莲属专家M.Johnson的意见,仍承认Sect.Archiclematis,而不接受升格为属级的处理。像单叶铁线莲,互叶铁线莲的具直立萼片和被毛雄蕊的花构造,一如前述,王文采在1989年已明确这些特征是进化特征,现在的问题是铁线莲属的原始群应是那一个组。根据对上述进化特征的认识,原始群自然应当从具开展萼片、无毛雄蕊的组中去找。这时,他又想到,在毛茛科中与铁线莲属相近而又比其原始的群乃是银莲花属,这属植物在中国相当丰富,其原始群西南银莲花组Sect.Anemonanthea在我国也有不少种,如西南银莲花Anemone davidii,糙叶银莲花A.scabriuscula,三出银莲花A.griffithii,应该从铁线莲属植物中与这些银莲花植物相似的种中去寻找。这样,他发现绣球藤组Sect.Cheiropsis的短梗铁线莲Clematis brevipes,美花铁线莲C.potaninii,绣球藤C.montana,薄叶铁线莲C.gracilifolia,丽叶铁线莲C.venusta,金毛铁线莲C.chrysocoma等种的花构造与上述银莲花植物的花构造相似;花两性;萼片4,白色,稀粉红色,平展,倒卵形;雄蕊无毛,花丝狭条形,花药长圆形或狭长圆形,药隔顶端不突出。我进一步观察铁线莲属其他14个组植物的花构造之后,看到了此属植物在花构造方面的一些重要演化趋势:花从两性到单性;萼片从白色到蓝色、红紫色,从平展、斜上展到直上展,从倒卵形到倒披针形、长圆形、条形;雄蕊从无毛到花丝有毛或花丝和花药均有毛,花丝狭条形到宽条形或狭倒披针形;花药从长圆形到狭长圆形或条形,药隔顶端从不突起到稍突起,以至强烈突起;退化雄蕊从不存在到存在。从他观察到的铁线莲属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这些演化趋势,他确信上述绣球藤组6个种(其中5个特产我国西南山区,只1种由我国西南部山区向东经过华中和华东的高山分布达中国台湾岛,向西经过喜马拉雅山,分布达克什米尔),是现存300多种铁线莲属植物中的原始种类。

王文采再进一步根据花构造的相似程度,根据这些重要演化趋势,将15个组划分为4大群:第一大群包括绣球藤组Sect.Cheiropsis 1组;第二大群包括10组:威灵仙组Sect.Clematis,单性铁线莲组Sect.Aspidanthera,对枝铁线莲组Sect.Brachiatae,茴芹铁线莲组Sect.Pseudanemone,黄花铁线莲组Sect.Meclatis,灌木铁线莲组Sect.Fruticella,菝葜叶铁线莲组Sect.Naraveliopsis,翅果铁线莲组Sect.Pterocarpa,铁线莲组Sect.Viticella,大叶铁线莲组Sect.Tubulosae;第三大群包括尾叶铁线莲组Sect.Viorna和互叶铁线莲组Sect.Archiclematis 2个组;第四大群包括拟长瓣铁线莲组Sect.Atragenopsis和长瓣铁线莲组Sect.Atragene。这四个大群代表了铁线莲属的4个演化干,在分类学中被处理为4个亚属。上述的铁线莲属新分类系统于2005年在《植物分类学报》上发表。从2001年起,他开始按照新系统各个组的次序,撰写各组的分类学修订,这一年完成了第一个组,绣球藤组的修订。以后到他又完成了12个组的修订。

图6-13 2001年6月,王文采偕张志耘、李良千拜访俄罗斯中亚植物区系专家V.I.Grubov时合影(李良千摄)

4.三访欧洲

2001年6月初,王文采与张志耘、李良千赴俄国圣彼得堡著名之柯马洛夫植物所标本馆作短期工作,研究了该馆收藏的全部铁线莲属标本。在该所,他们特意拜望了V.I.Grubov教授,那年他已是84岁高龄。王文采说:在他的办公室挂有著名采集家N.N.Przewalski的照片,这位采集家从1871年到1885年曾四次率领不少人马到中国青藏高原,内蒙古等地,采走大量动植物标本和矿石标本。著名分类学家C.J.Maximowicz根据这些标本发表了大量新种和不少新属。20世纪50年代,中科院植物所分类室之汤彦承、郑斯绪两先生在这里进修时,曾从这批标本中挑出不少等模式标本带回中国,现在存于植物所标本馆。在《中国植物志》各卷编写过程中,这些标本曾发挥重要作用。6月下旬,王文采离开这里,来到莫斯科,参观了著名的莫斯科植物园和莫斯科大学的植物标本馆。

图6-14 王文采在日内瓦植物所短期工作期间,每逢假日,F.Jacquemond(左1)常在公园附近餐馆宴请王文采及其同事(图中站立者为N.Fumeaux先生。王文采提供)

张志耘、李良千结束莫斯科访问后,即行回国,王文采则继续其行程,前往瑞士美丽名城日内瓦。在日内瓦植物所的著名标本馆王文采工作了约一个月,研究了该馆全部铁线莲属标本,又看到了不少模式标本。日内瓦是19世纪著名植物分类学家A.P.de Candolle的故乡。一个假日,标本馆主任F.Jacquemoud热情带领王文采到日内瓦旧城参观,瞻仰了de Candolle的故居。7月底王文采回国前一天,Jacquemoud又带王文采访问了他们研究所的图书馆,该馆一位先生出示了一部1640年印制的大开本的植物图谱,王文采见此,明悉在300多年之前植物科学绘图已达到较高水平,令其惊讶。以后在地下室,那位先生又拿出de Candolle主编的19世纪当时世界植物志的手稿,书名是Prodrumus systematis naturalis regni vegetabilis,该书共有17卷,第1卷出版于1824年。看到了de Candolle写得端正秀丽的拉丁文钢笔字。随后又拿出林奈写给友人的一封信,王文采没有想到在这里能有机会看到这两位近代植物分类学奠基人的手书真迹,颇为激动。

2001年冬,王文采患了一场较重的病,以后无力乘坐长途飞机,也就不能再前往欧美各国。自1991年第一次出国,至此仅有10年。在此10年中,只是在后期,才将其学术视野从中国之铁线莲属,放眼至全球之铁线莲属,作出世界性工作。这也是笔者惋惜其出国时间来得太晚,否则其成就或许更大。但对这10年出国访学,王文采却认为是其生平最为愉快之事,在接受笔者访谈时,一谈及出国,老人总是笑逐颜开,可见国外访学给他留下回忆是何等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