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王文采:从学生到植物分类学爱好者

王文采:从学生到植物分类学爱好者

时间:2023-12-0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1947年暑假以后,北京师范大学邀请林镕为大学三年级开设植物分类学一课,因此王文采有幸列为门生,并称之为恩师。存于采集工程馆藏基地)第二年,1948年4月初,林镕带领全班同学到北京郊外实习,这些实习给王文采留下深刻印象,更激发其对植物分类学兴趣。王文采自己也采了很多植物的花,看到花的构造多样性,引起兴趣。王文采看过林镕所收集多册有关植物分类学文献,都是手抄,字也写得工整漂亮,非常钦佩。

王文采:从学生到植物分类学爱好者

1947年暑假以后,北京师范大学邀请林镕为大学三年级开设植物分类学一课,因此王文采有幸列为门生,并称之为恩师。他说:林先生教得挺好,引领我进入分类学的门,是我的恩师。林镕(1903~1981),字君范,江苏丹阳人。1920年往法国留学,1930年获巴黎大学理学院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平大学农学院教授,兼生物系主任,同时,还在北京大学、中法大学、中国大学等校兼任教授。留法同学刘慎谔也邀其入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任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菊科,也曾研究旋花科、龙胆科。抗日战争期间,往福建组建福建科学院动植物研究所,胜利后回北平,任北平研究院植物所专任研究员。林镕既有研究心得,又有授课经验,讲解每一科时,都拿出该科代表植物的标本来讲,比如讲槭树科,拿着一个槭树标本给大家看,讲这个科的特征、木本、叶子对生、单叶、花的构造,等等。林镕还会绘图,直接在黑板上把花的纵切面图画出来,这也让王文采将所学绘画技能运用到学习中。当时的笔记都记得很好,并还保存下来。

图1-14 1948年4月3日,王文采手绘植物紫花地丁(自注:时桃花正放,柳叶初发。存于采集工程馆藏基地)(www.xing528.com)

第二年,1948年4月初,林镕带领全班同学到北京郊外实习,这些实习给王文采留下深刻印象,更激发其对植物分类学兴趣。在野外遇到开花的紫花地丁、蒲公英等植物,林镕随手采起,讲这个植物所属的科属特征怎么样,花的构造怎么样。从蒲公英花的构造,讲到菊科的一个大群的特征。王文采自己也采了很多植物的花,看到花的构造多样性,引起兴趣。当时王文采很佩服林镕,什么都认识。以后又到过天坛,那时候野生植物还算丰富,有直立的萝藦科的白前Cynanchum atratum,花是深紫色的;有夹竹桃科的一种很好的纤维植物罗布麻Apocynumvenetum。暑假的时候,林镕又带全班同学到香山,这更引起王文采的兴趣。

后来,王文采便和同学刘松臣自行前往北京周边采集植物,有时也独自前往,曾到过八达岭、南口、门头沟和西山等地。采来许多标本,无法鉴定,其时,缺乏参考书,仅有静生生物调查所周汉藩所编《华北习见树木图说》可资利用,但也只能鉴定乔木,至于灌木、草本植物鉴定就利用辅仁大学刘怡然所编英文教本《华北属志》。该书有科属检索表,因此大多植物可以鉴定到属;至于何种,便难以断定。王文采将采到标本放在宿舍里,经常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的构造,随时翻看琢磨。遇有问题,便到西直门林镕家里去请教。林镕看过这些标本,都一一写出拉丁学名。那时候林镕正在编著《福建植物志》,鉴定福建的壳斗科、樟科标本。当然,他的专科是菊科。王文采看过林镕所收集多册有关植物分类学文献,都是手抄,字也写得工整漂亮,非常钦佩。其后,王文采学术笔记、研究论文也都写得非常认真工整。经过那几个月在野外的采集工作,以及观察解剖各群植物花的构造,被子植物花构造的多样性,深深吸引了王文采。他想了解整个被子植物花的构造多样性,也就逐渐下定决心,将植物分类学作为终身从事的研究学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