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童年悲苦,借据腾挪王文采厌恶回忆,童年影响性格

童年悲苦,借据腾挪王文采厌恶回忆,童年影响性格

时间:2023-12-0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王文采母亲只得再携幼子回到济南,持几张借据,经两三年艰苦努力,逐渐讨回一些债款。王文采称其夫妇为胡伯、胡姨。[6]父亲的突然身亡,母亲为讨债、收受房租常与人发生争执及家庭纠纷等事件不断发生,给王文采童年的记忆中留下厌恶的回忆,对周围社会产生可怕的印象,这些对其后性格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1957年,已过而立之年的王文采,是这样认识自己童年的:从幼年起就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她管教相当严,做事都要她同意,不敢违背。

童年悲苦,借据腾挪王文采厌恶回忆,童年影响性格

王文采父亲虽是商人,所受文化教育也不算高,诗书造诣,不知如何,但毛笔字写得很好。王文采记得过春节时,常有人请他书写春联。王文采识字之始,也是父亲所授。在《王文采口述自传》中,对此有这样回忆:

我大约在两岁的时候,开始识字。父亲用他那褚遂良体写成大字,订成一个本子,叫我坐在他的腿上,一手扶着我,一手拿着折扇,指着字让我念。若念不到,就用扇子打我一下,若全部念出来,就赏给几个栗子吃。父亲老是打我,所以,我对他的印象不好,不过这样也认识了一千多字。在天津我上幼儿园时,那里的老师给我叫小先生,因为我认识不少字,很得他们喜爱。在天津我们一大家人住在华阴里,有大母亲、英枝嫂、还有两个姐姐,我还模模糊糊地记得小院的情形。我曾于1993年到天津自然博物馆毛茛科标本,经打听,得知华阴里离博物馆不远,便去探访,已不是我记忆的模样。[3]

王文采父亲在天津去世时,他与母亲在济南。这是因为,父母之间发生争吵,导致母亲带他回济南单独生活。当他们得知消息赶到天津时,王文采还记得棺木停放在城外的一个庙里,母亲痛哭,他却不感到伤心,因为父亲给他的印象不好。对于四岁小孩,尚无失怙之痛,不知此后的人生将与此有绝大关系。但是在划分家中财产时,对其大母亲的还是留下深刻印象。他说:“父亲过世时留下不少遗产,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被我大母亲拿回掖县了,一些店铺也归她所有。大母亲长得有点凶,很阴险的样子,我对她总有一种恐惧的感觉。”

父亲突然去世,家中顿失支柱,生活也失去来源。王文采母亲只得再携幼子回到济南,持几张借据,经两三年艰苦努力,逐渐讨回一些债款。试想,孤儿寡母如何能在一个只有人情而无法治的社会里,通过怎样艰难,才能讨回这些债款。此中结果,已不得而知,但仅此结果,可知王文采母亲是一位怎样女性。1957年,王文采在《自传》中写道此事,其云:

父亲给母亲留下几张欠他债的借据,但是他死后,他生前的好友都不来往了,借钱的也不肯还了。后来济南有一个借他钱的叫朱星甫,正好得了黄河奖券一笔钱,母亲听说了,向他索回三四千元。[4]

需要说明一下,此三四千元在20世纪30年代初是一个怎样概念。以当时生活水平粗略衡量,一位普通工人一月薪津收入只有8~12元,以此可维系一家几口人生活,便可知道这笔钱不算少。如何处置?若坐吃则山空,维持不了几年。但王文采母亲已有投资意识,这又是她过人之处。她用这笔钱在济南购置了三处房产,以出租房屋所获租金,维持母子两人近二十年的生活,并送王文采求学,直至大学毕业。待王文采开始工作,家庭中才有其他收入。

孤儿寡母,无论如何都是社会中弱势人群,本应得到来自家族之照应。但是,王文采没有得到伯、叔及亲友之关爱。所以,自小其母亲便告诫他:“好好读书,靠亲友是不成的。”[5]在中国传统中,不知有过多少年轻母亲,守节抚育自己的孩子,以读书激励孩子上进。而这些孩子又都特别聪明,听从母训,刻苦自励,不少日后成为有用之人,有些甚至还成为大家。王文采能成为植物分类学家,这与其母所具传统美德有必然关联。

所购三处房屋,其中一所租给山西人氏胡伯泉,其夫人与王文采母亲甚为相得,以姊妹相称。王文采称其夫妇为胡伯、胡姨。其时,胡伯泉是济南一家山西银号职员,其后事业发达,1940年做了晋鲁银号的经理,并任济南商会会长,成为济南银号界著名人物,但在1949年后之三反运动跳楼自杀而死。王文采和母亲没有得到王家亲人多少帮助,但却得到胡伯泉不少关照。

这样在济南生活三四年,于1932年,王文采进入济南市第十三小学读书,王文采同父异母的哥哥也从掖县来济南,就读一所商业专科学校,住在王文采家中。但是他与小母亲就父亲遗产,发生争执,时常吵闹。王文采是这样记述:

在我八到十岁的时候,我同父异母的哥哥来济南读书,他经常欺侮我,有一次要把我扔进池塘,恐吓我。他还不断和我母亲发生冲突。我感到很不安,又不敢问,猜想是那几张借据是父亲生前叫他从天津带到济南,交给母亲的。哥哥认为他在这方面有功劳,所以才向我母亲要钱花。[6]

父亲的突然身亡,母亲为讨债、收受房租常与人发生争执及家庭纠纷等事件不断发生,给王文采童年的记忆中留下厌恶的回忆,对周围社会产生可怕的印象,这些对其后性格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1957年,已过而立之年的王文采,是这样认识自己童年的:

从幼年起就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她管教相当严,做事都要她同意,不敢违背。此外,从父亲死后,母亲常说社会如何如何黑暗,我也觉得周围环境是可怕的。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使我的性格变得懦弱、孤僻。母亲常说要好好读书,将来读好书好给她争气。我听她的话,用心读书。[7]

其实,此言并不全面,王文采不仅听从母亲训导,还受母亲性格的影响。即其骨子里如同其母亲一样,有坚韧不拔之精神,只不过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半个世纪之后,王文采已是八十有二,经过无数风风雨雨之后,如是说:

父亲过世后,看到母亲费了很大精力索回债款,以后买了三所房产,独自维持家庭生活和我的求学费用,很不容易。也了解到她对我的期望很大,希望我长大成才,所以我懂得用功读书。在小学、初中时,我的成绩一般比较好,因此,我的学习让她感到满意。生活上,照顾我非常周到,对我娇惯,在家什么家务都不让干。直到我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后,住在学校学生宿舍,才学着洗自己的衣服。(www.xing528.com)

父亲和母亲的脾气都非常暴躁。父亲去世前,母亲和我之所以在济南,就是因为他们在天津时吵架。我还能记得他们当时吵架的情形。母亲因长期受气,造成身体的伤害,每一生气,人都要失去知觉。其实,我的脾气也和他们一样,但是,为了减少不愉快,我尽可能不去招惹谁。这种性格和取向,日后帮助了我避免出格,没怎么犯错误,没有锋芒毕露、“拍案而起”这一类的本领和行为。所以在“反右”时没有可能被划成右派,在“文革”中也没有什么“造反”行为,等等。但对母亲的教诲,我也有逆反心理。母亲爱整洁,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自己也穿戴整整齐齐。我却自小比较邋遢,比如不喜欢新衣服,以为穿旧衣服想坐在那儿就坐在那儿,不受约束。解放后,曾和傅书遐先生在一起工作,他常来我们家,了解到一些情况后,便说我的毛病是母亲给惯的。[8]

讲这番话时,王文采已功成名就,是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探究人之性格与命运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在此不妨也作一点分析。对于智力尚好之儿童而言,性格懦弱、孤僻,所受压抑需要一个出口,看书学习则是最好途径。从书本之中得到运思愉悦,又引导他走向研究学问之路。对王文采而言,其智力高于一般儿童,在懦弱、孤僻性格形成之后,其思想比一般儿童走得更远更深,自然走上研究学问之路。成年之后,其专注学问的程度也高于一般之人,所以在充满激情和诱惑的政治疯狂到来之时,难以搅乱其思,只要有可能,他便研究其学问。当大多数人在运动过后,感叹被运动所耽搁时,他却将学问做成。当别人重新起步,他却走得更远,学问也更大。本书将一一记述其经过,呈现许多光耀情节。但是,懦弱和孤僻背后,还有多少伤心的眼泪曾经在默默流淌,其时其境,又是怎样撕心裂肺,在他人永难揣摩,相信这些王文采同样都曾经历,只不过在饱经沧桑之后,已归于平淡。

图1-1 1936年6月,王文采(右)在济南市第十三小学与同班同学赵克文合影(王文采提供)

我们还是回到王文采的童年。1936年夏天,王文采小学四年级时,其母亲为了避免与王文采哥哥之间矛盾加深,采取“惹不起,躲得起”方式,带着王文采来到北平,在厂桥五福里租了三间房住下。王文采也就在厂桥小学读书,开始念五年级。在北京的生活来源,还是依靠济南出租房屋的租金,委托胡伯泉代为收取。若有事时,王文采写信与他们联系。

王文采来北京后,游览了北海公园、景山公园以及离家不远的护国寺庙会,使他眼界大开,认识到北京城名胜古迹众多,其幼小孤僻心境大有改善。但是,其时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已经到了华北,通州出现了以殷汝耕为首,由日本人扶持的伪政权。那年阴历七月初七,学校师生在北海公园湖北岸的一座大庙里,举行祭奠抗日战争中阵亡的二十九路军将士。王文采已感到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又继续向华北进攻了,但对国家政治情况还全然不知。1937年夏,“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人士,纷纷逃离,王文采母亲也急忙带儿子离开北平,返回济南。

在北平居住约一年时间,使王文采对北平产生了很好的印象,回到济南后,他说他时常怀念北海、景山,还常想北京的一种特产小酱萝卜,也想念几个同班同学。但是,回济南没有多长时间,济南也被日本人占领了,社会秩序大乱,学校停课,曾随母亲往博山避难。当母亲获悉此时的北平已经平静下来,为了孩子读书,1938年母子俩又返回北平。到了北平,王文采又对济南充满怀念。在2007年,王文采与笔者合作《口述自传》时,他还充满回忆,他说:

济南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正如《老残游记》所说:“家家泉水,户户垂柳”,大街小巷,到处流淌着股股泉水,那水是甘甜的。1936年夏我到北京时,吃馒头时感到苦涩。后来我知道是因为北京土壤为碱性,PH值大,自来水也有碱味。大概在我三四岁以后,我家搬到城外商埠,那里的泉水较少。

大约在1940年左右,我哥哥所在的棉花行派他在无锡开了一个分店,经营粮食。第二年暑期他邀请我到无锡,游览了太湖,还到了南京,参观了一些名胜。在返回北京的途中,路过济南,停留了两天,见到了精明能干的胡叔叔。那时,他已是济南商会的会长。我还访问了故居和大明湖,就匆匆离开,对故乡、对母校、对童年的朋友,等等,自然很留念。但家已不在这里,不能多停留,无可奈何。到现在,六十多年过去了,未能再回去看看,很是遗憾。[9]

2009年10月,山东济南举办第11届全国体育运动会,山东省委、省政府邀请原籍山东,现居外省,荣获“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士观摩全运会盛况。王文采愉快接受邀请,这是他1969年后第一次回到济南,在山东省科技厅人员协助下,找到母校济南市第十三小学,现已改名为济南实验初中。当笔者再次访谈王文采时,特以此为问,他说:

在济南一共呆了四天,我只看了开幕式,其余时间,我都在寻找我过去的记忆。有三个地方我想看看:我和母亲离开济南时,卖了一所房子,在北京买了一所,还剩一所,让我哥哥住。我哥哥去上海后,那房子就不知怎么样了,我一直想回老家济南看看,此其一。我父亲到了天津以后,我们家在商埠住过的房子,此其二;还有便是我就读第十三小学。全运会开始前一天,我到了济南,就想找这几个地方看看。我就找呀,我的家一个也没找着。我住着时间最长的房子在大纬六路一个死胡同里,整个胡同住着六七家人。我打听来打听去,整个大纬六路都没有了;另外,我们托胡伯伯照看房子在小纬二路,但小纬二路跟我那时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了,那时没楼,都是平房,现在全是两层楼、三层楼。城里的家一个也没有找到。找了四天,总算没有白找,最后一天上午找到了我的母校,济南十三小学,晚上我就回北京。我的母校现在已改成济南实验初级中学。原来这里是一个大官的房子,有三个四合院,后面是后花园,被我们学校改成操场,有二三个篮球场那么大。现在初级实验中学与那时完全不一样了。现任校长大约是五十五岁左右,姓刘。刘校长说,他小时候见过我所说的模样。我们被安排住在济南最大的宾馆,在千佛山附近,在原来的内城边上,来回经过趵突泉。整个济南市和我十二岁离开时,已完全不一样了。[10]

这些魂牵梦绕的地方,一直跟随着老人,此次有机会前来寻找,并不是要找回什么,只是了却心愿。他谈到此行,很是愉快,丝毫没有什么遗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