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帝国智囊团:大唐名相狄仁杰的耿直作用及对武则天的影响

帝国智囊团:大唐名相狄仁杰的耿直作用及对武则天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5-01-2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后世史家还分析出狄仁杰和武则天关系密切的一个原因,那就是狄仁杰性格中耿直一面所起到的作用。后来,又有奸佞大臣上书武则天建造佛像,狄仁杰则对这些人露头就打,以至于武则天大规模修建佛像的事情始终未能如愿。狄仁杰过世之后,奸佞大臣再次上书武则天请求修建佛像,这个时候也有大批正直之士站出来反对,武则天却丝毫不予理会,自顾修建了大批佛像,可见狄仁杰在武周一朝的分量之重。

由于狄仁杰的努力,国家权力最终回到了李唐宗室,虽然此时的李显被赐姓武,但是任何人知道,一旦武则天晏驾,他就会恢复李姓。对此,武则天非但没有责怪狄仁杰的意思,反而对他更加倚重。纵观整个历史,武则天和狄仁杰之间的君臣关系最为特别,因为武则天虽然被狄仁杰推翻了皇位,却从始至终一直对他充满尊敬并且非常器重。原因在上述内容中已经提到过,将国家权力传给李唐宗室,是武则天在当时情况下最好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狄仁杰的做法也的确是在为武则天考虑。

应该说武则天在一生当中遇到过太多的对手,她也是踩着对手的尸体走上皇位的,但是这些对手和她的争斗根本没有悬念,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武则天会赢。但是面对狄仁杰,武则天却始终无法找到制胜的办法,因为狄仁杰始终就没有把自己当成武则天的对手。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武则天虽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在她之下,也确实需要一位忠诚和能干的大臣辅佐,而狄仁杰也确实没有辜负她的期望。无论是入朝为相还是出朝为将,狄仁杰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作为武周政权的第一重臣,他所得到的宠信也是名副其实的。

武则天曾经评价狄仁杰说:“治理天下把自己当成了管仲和乐毅,辅佐君主也要帮助君主成为尧舜。”在第二次担任宰相之后,狄仁杰向武则天表达了明确的政治立场,即武周政权是临时性政权,武则天虽然身居帝位,却属于监国者。要知道,此时正值武则天大举培植酷吏集团之际,诸多正直大臣纷纷倒台遭殃,很多大臣甚至因为莫须有的罪名下狱被杀。而狄仁杰以如此姿态示人,却最终得以独善其身,不得不说武则天在内心当中把他放在了极为特殊的位置。

众所周知,武则天生性狠毒,连自己的亲生子女同样敢下死手。酷吏统治时期,武则天更是对满朝文武大兴杀戮,狄仁杰不仅终止了酷吏统治,同时也让武则天的性格大为转变,于国于民都可谓善莫大焉。对此,武则天对狄仁杰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之前的文武百官没有及时阻止朕的厉行,一些奸佞之臣甚至从旁助长,以至于陷朕于不仁不义。卿(指狄仁杰)能够直谏言明其中的利害轻重,让朕知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实在没有比卿更体贴朕的心意了。”可以说,武则天这番话道出了君臣二人之间最为重要的交流基础,说白了也就是“体贴”二字,这也从侧面表明了狄仁杰的情商之高。

狄仁杰除了为武周政权呕心沥血,他也为武则天举荐了大批贤才,这些人和玩世不恭的武氏宗亲以及自身难保的李唐宗亲不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国家社稷上,可以说是他们撑起了整个武周政权。尤其是到了武则天执政晚期,随着酷吏集团的覆灭和正直大臣的凋零,狄仁杰庇护下的一批官员纷纷成为国之栋梁。值得一提的是,狄仁杰此举还有更深一层的意味,那就是他所举荐的大批贤才,都是坚定的李唐政权拥护者,这些人的执政自然就为恢复李唐政权的回归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后世史家还分析出狄仁杰和武则天关系密切的一个原因,那就是狄仁杰性格中耿直一面所起到的作用。简单来说,但凡君王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一个贤名,而得到贤名最好的方法就是拥有一位诤臣。太宗皇帝美名传遍天下,其中很大一部分缘故是因为他有一个魏徴,武则天想要得到贤名,自然也需要一个“魏徴”,而狄仁杰无疑正是最佳人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狄仁杰也正是抓住了武则天的这一心理,才敢于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犯颜直谏,当然他会将尺度把握得恰到好处。(www.xing528.com)

比如武则天一生信佛,她的母亲杨氏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本人也曾因故削发为尼,其子李弘更是著名佛学大师玄奘的弟子。因此,武则天对于佛教活动向来持欢迎态度,再加上她喜欢大兴土木,全国各地的官员为了讨好她,都开始大举兴建寺庙或举办大规模佛教活动,而所需花费自然要落在老百姓的肩上。更有一些不法的官员,借着修建寺庙的幌子,对百姓横征暴敛,很快造成全国上下民怨沸腾。唐久视元年(700),武则天在一众谄媚大臣的怂恿下,准备在洛阳兴修一尊巨大的佛像,由于花费实在巨大,武则天竟然让全国人民全部按人头出资。

眼见一场灾祸要席卷整个大唐朝野,狄仁杰不顾亲友反对,冒着极大风险向武则天上书进谏,要求她停止此项佛像建造工程。当然,狄仁杰的上书内容有理有据,他不仅列举了历史上痴迷佛教的皇帝为反面事例,还大讲佛教宗旨是为了救国救民,因而绝不能大兴土木地去劳民伤财。武则天内心当中对于狄仁杰的劝谏是极为反感的,但是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并且答应建造佛教的事情就此停止。后来,又有奸佞大臣上书武则天建造佛像,狄仁杰则对这些人露头就打,以至于武则天大规模修建佛像的事情始终未能如愿。狄仁杰过世之后,奸佞大臣再次上书武则天请求修建佛像,这个时候也有大批正直之士站出来反对,武则天却丝毫不予理会,自顾修建了大批佛像,可见狄仁杰在武周一朝的分量之重。

事实上,武则天不仅把狄仁杰当作臣子,而且把他当成朋友和老师,所谓亦师亦友。比如她从来没有直呼过狄仁杰的名字,而是亲切地称呼他为国老,国事家事多曾询问他的建议。按照当时的规定,宰相需要轮流在晚上值班,但是武则天却给了狄仁杰一个特权,那就是可以不来或找人代替。武则天外出巡游的时候,所有大臣都要多人住在一个房间内,狄仁杰却可以一个人独住,并且通常住在距离武则天最近的地方。甚至君臣之间的跪拜之礼,武则天对狄仁杰都是能免则免,即使出席正式场合不能避免,武则天也会让人上前搀扶,甚至曾经多次亲自上前搀扶或免礼。

一次出游,骑马随行的狄仁杰忽然遇到一阵风沙,坐下骏马因此受惊狂奔。要知道,狄仁杰是一个文官,骑术本身就很寻常,而且年事又高,当时的情形之危机是不难想象的。武则天见此,情急之下居然让太子上前执马,而太子也确实毫不犹豫地依言行事了。众所周知,太子乃是国家储君,将来要成为皇帝的,因而让太子为臣子执马,几乎可以说是对太子的侮辱,当然也是对臣子的极大宠幸,而武则天就是对狄仁杰做出了这样的优待。不难想象,当这幅场景出现在众官面前,狄仁杰的威信必定大为提升,武则天对于他的宠信真可谓无以复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