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宣告周建立
1.赏赐右史利
1976年,在陕西临潼(今西安市临潼区)罗村南发现了武王时代的铜器《利簋》,铭文曰:“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又(有)商。辛未,王在阑师,锡有吏利金。用作公宝彝。”铭文释读和解释不一,我们采用的是王玉哲先生的释读和铭文。许倬云先生释:“本铭的鼎字也当做贞字。岁是祭名无疑,不能作为祭的对象。铭文其他部分的争执较少,金文大意也颇清楚。武王征商之后,甲子那天早上,岁祭贞问,黄昏时即胜利而占有了商。辛未那天(即甲子以后七天),武王在阑的地方,赏赐右史利铜料,他用来铸公彝。”[52]徐中舒先生认为“阑”即“管”,从阑与从官之字古韵均属同部(段氏十四部),可以相通。管在今河南郑州,后来三监中的管叔即驻此监殷[53]。黄盛璋先生认为这个地名即“洹”,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54]。“”,唐兰先生读作“檀”,推论可能是封在檀国的檀伯达[55]。《左传》成公十一年传:“晋至与周争田。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至曰,温,吾故也,故不敢失。刘子、单子曰: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与檀伯达,封于商。”杜预注:苏忿生“与檀伯达俱封于河内”。王玉哲先生释:“按檀为周邑,在今河南济源县境,可能就是利的封邑。所以,从《利簋》整个铭文上看,大概在克商后第八天的辛未,武王到阑地赏赐了利。”[56]“甲子以后七天”,说的也是第八天,与“克商后第八天”之说一致。从当时的形势看,武王不可能渡过黄河到管(今郑州)去赏赐利。殷墟是商王长久的故都,有许多典册,担任右史的利去收集典册有功,加之武王对殷墟的重视,故才有武王一行到“阑”巡视与赏赐利之举。
2.祭社大典标志着周朝建立
西周的宣告建立,一说是在朝歌宣布的,一说是在镐京宣布的,应以前说为是。“周武王灭商之后,当然要建立一个以周统治者为首的政权。建立政权是国家大事,所以一定要有一个隆重的立国大典。”[57]这个大典,《逸周书·克殷解》有详记。《史记·周本纪》对武王在朝歌举行的大典记载说:“武王乃出复军。其明日,除道,修社及商纣宫。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驱。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卒之左,(左)右毕从。毛叔郑奉明水,卫康叔封布兹,召公奭赞采,师尚父牵牲,尹佚策祝曰:‘殷之末孙季纣,殄废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显闻于天皇上帝。’于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稽首,乃出。”《史记·鲁周公世家》云,“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祭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史记·齐太公世家》亦载:“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卫康叔封布采席,师尚父牵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讨纣之罪。”武王在“百夫”开道,文武百官护卫下在朝歌举行如此隆重的祭社礼,具体是哪一天呢?杨宽先生推定,“三月戊辰(初五日),武王在牧野祭祀文王,宣布政令。”[58]在此祭社大典上,“周王朝宣布正式代替商王朝”。[59](www.xing528.com)
武王在举行祭社礼后,又召集殷朝属国的国君、贵族、官吏、故将等,向他们训话说,周奉天命取代殷朝,众属只可归依,顺从天命;殷纣王违反天命,罪恶滔天,死有余辜。贵族、百官无罪,只要归顺周朝,顺从天命,就可以安居乐业;若不顺从天命,作乱害民,就要用刑法处治。安分守己者,则会得到法律的保护。《逸周书·商誓解》对此有详细记载。杨宽先生释《商誓解》说:“这是武王为首的周贵族,在灭商以后,对数量众多的殷贵族,采用安抚和刑罚兼施的政策,用来防止殷贵族的叛乱。值得注意的是,告诫的对象,包括冢邦君、旧官人、史官、百官、里君和一般贵族,其中特别提到大小史官所属官员。”[60]武王和大臣们在殷都之所以停留三个多月,目的仍是为了维护对殷朝故畿内地的统治,以免殷旧贵族叛乱。
3.在朝歌郊外的献俘礼
武王在牧野举行的献俘礼(告捷礼),一说是在牧野之战后,一说是在数月后,应以后说为是。因为《逸周书·世俘解》记载的吕望战胜殷臣方来(即恶来革)、吕他战胜戏方、侯来攻陈、百弇伐韦胜利,均向武王献俘,又是在十一年三月。尤其是陈本、新荒战胜、蜀归来,向武王报告擒获霍侯、艾侯、小臣等46人,百韦战胜宣方归来,向武王报告擒获其君,均发生在四月乙巳(初九日)。因此,武王举行的献俘时间,只能在牧野之战的数月以后。杨宽先生说:“四月辛亥(十五日)到乙卯(十九日),武王在牧野筑室,向祖先举行献捷礼。”[61]
《逸周书·世俘解》载:“辛亥(四月十五日),荐俘殷王鼎。武王乃翼矢、矢宪,告天宗上帝。王不格服,格于庙,秉(黄钺)语治庶国。人九终。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维告殷罪。人造;王秉黄钺正国伯。壬子(四月十六日),王服衮衣,矢琰格庙。人造,王矢琰,王秉黄钺。正邦君。”这第一、第二天是献俘礼的开始,十分隆重。《礼记·大传》云:“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祭于上帝,祈于社,设奠天牧室。”郑玄注:“牧室,牧野之室也。”武王在牧室陈列了俘获的殷王鼎、等宝器,拟定了法令,持黄色大斧、着周服,祭天帝,告以完成灭纣之命。在乐声中祭祀六位祖先。《世俘解》云:“癸丑(四月十七日),荐俘殷王士百人。人造,王矢琰,秉黄钺,执戈。王入,奏庸,大享一终,王拜手稽首。王定,奏庸,大享三终。甲寅(四月十八日),谒戎殷于牧野。王佩赤白。人奏《武》。王入,进《万》,献《明明》三终。乙卯(四月十九日),人奏《崇禹生开》,三终,王定。”即这第三天是武王举行大亨之礼,达到高峰,杀俘获的百名士卒以祭上天和祖先,与殷的“人牲”祭祖相同。第四天是以乐舞庆贺胜利。第五天是献俘礼在乐舞声中结束。可见,四月十五日至十九日,是武王在牧野新筑大室举行献俘礼的五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