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中国帝后之谜:明太祖朱元璋的文字狱

中国帝后之谜:明太祖朱元璋的文字狱

时间:2023-12-0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接连不断地出现了文字狱。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陽的一户贫苦农民家里,从小没有读书,文化水准不高。历史学家们认为文字狱是朱元璋推行文化专制的重要手段。翻开史书笔记,朱元璋推行的文字狱真是不少,而且五花八门。文人的不合作态度与明太祖之间产生的裂痕,这是明初文字狱产生的重要原因。另外,建立明朝的勋贵和大批武臣对朱元璋重用文士有看法,并想尽办法进行挑拨。

中国帝后之谜:明太祖朱元璋的文字狱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接连不断地出现了文字狱。官员和士生的文章一不小心就出了问题,因为朱元璋常常怀疑他们在文章中讥讪自己。文字狱的血腥味,使大批文人学士吓得胆战心惊。人们认为文字狱是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但对士人特别猜忌所造成的,是文化专制的残暴和黑暗。但也有人认为,很多文字狱其实是不可信的,甚至是伪造的。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陽的一户贫苦农民家里,从小没有读书,文化水准不高。他的出身和发迹历史使他与文绉绉的士大夫之间有着一条无法弥补的裂痕。这条裂痕的明显表现就是明初出了很多文字狱,使大批文人学士冤枉致死,有人形容为腥风血雨,这其实并不过分。历史学家们认为文字狱是朱元璋推行文化专制的重要手段。

翻开史书笔记,朱元璋推行的文字狱真是不少,而且五花八门。

古代在元旦冬至和皇帝、皇后的生日及皇后太后上尊号以及册立等重要节日和庆祝活动,各级官员常要上表祝贺。皇帝对官员有特别赏赐,官员须上表谢恩。这些表笺原本是礼节性的文章,对下面来说无非是趁机拍拍马屁,对皇帝来说也是讨个吉利。然而朱元璋不是这样想,他认为从这些文章里可以看出官员们对皇帝和朝廷的态度,因此他对这些文章咬文嚼字,还真发现了许多东西。如浙江某府学教授林元亮为海门卫长官作《谢增俸表》,内有句为“作则垂宪”。朱元璋自己是农民起义军出身,过去被人称为“贼”,所以他对这个字特别敏感,认为“则”与“贼”音近相通,这位教授在讽刺自己,遂下令将他诛杀。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内有句为“睿性生知”。朱元璋年轻时因家里较穷做了和尚,所以他认为这位训导在讥讽他,因为“生”就是在说“僧”,遂将他逮捕诛杀。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作贺表,内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句,朱元璋认为“光”是说他曾经剃过光头,“圣”说他是个僧人,“则”说他是个贼,遂下令诛杀。这样的例子有许多,在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等书中记载了十多条,内中涉及的人员全部被诛,但惟有一个例外

传说蒲州学正张某,洪武年间按惯例作贺表,文中称朱元璋的统治是“天下有道”,赞朱元璋“万寿无疆”。想不到朱元璋倒过来理解,把“道”读作“盗”,“无疆”认为是在咒他失去疆土,认为这个作表人太恶劣了,遂把他逮捕押送到京师,并亲自加以审问。张学正当面辩解说:“陛下有旨:表文不许杜撰,务必出自经典。‘天下有道’是孔圣人在《论语》中说的,‘万寿无疆’引自于《诗经》,说臣谤讪,臣实不服。”朱元璋让人一查书,确是如此,遂无话可说,把他放了。

诗文中的文字狱更是令人哭笑不得。明初文坛上,高启是很受人尊敬的一位,他以散文见长,朱元璋洪武初年曾授翰林编修,修《元史》。洪武三年擢他为户部右侍郎,但高启坚决辞职,情愿回到老家教书,这下可触怒朱元璋了。高启友人魏观出任苏州知府,在当年张士诚的王府废墟上新造了苏州府衙,按时人习俗请高启写了一篇《上梁文》,内有“虎踞龙蟠”等套话。魏观的仇家知道后,向上报告说魏有张士诚第二的野心。朱元璋速命御史查证,结果魏观被诛,高启腰斩,死时仅三十九岁。

江西丰城有个僧人名来复,洪武初年应召入京建法会。朱元璋赐膳,来复呈诗谢恩,诗云:“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稠迭滥承上天赐,自惭无德颂陶唐。”这本是一首很好的谢恩诗,但朱元璋的理解却不是这样。“殊域”本指外国,而朱元璋把“殊”字分拆成“歹朱”,认为在骂姓朱的人。“无德”本是作者“自惭”,而朱元璋认为这是来复在骂他,于是下令赐死。

《剪胜野闻》中记载某年元宵,朱元璋微服出游,见街上有人出一灯谜,是一幅漫画,画中一妇人怀抱西瓜坐在马上,马的蹄子特别大。太祖回宫后命人查出灯谜的作者,押到后马上处死。刑部官员觉得很奇怪,不知这人到底有什么罪,奏请开恩赦宥。太祖发怒说:“此人侮辱皇后,大不敬,怎能饶了他。”众人这才明白太祖的意思,原来马皇后出身贫穷,自幼没有缠足,那画被认为是讽刺马皇后大脚;怀抱西瓜是暗示朱元璋、马皇后为淮西人,因为“怀”与“淮”同音。(www.xing528.com)

本国人因文字狱被诛尚可理解,不可思议的是外国人也会受到牵连。洪武二十八年(1359)冬天,朝鲜国派使者柳殉上表贺来年正旦。朱元璋觉得贺表文字疏慢,派兵将柳殉抓了起来。柳称表不是他写的,是本国门下评理郑道传所撰。朱元璋遂传命把郑道传捉来认罪。第二年九月,朝鲜李氏王朝没有法想只能把郑总等三人送到明廷,解释说贺表是郑总等人所撰,郑道传患病无法送到。朱元璋遂把郑总等三人以“乱邦构衅”罪流放到云南。文字狱让大臣和读书人吓破了胆,一有风吹草动就心惊肉跳。有一个叫邓伯言的诗人经人推荐入京应试,廷试《钟山晓寒》诗。诗中他写道:“鳌足立四极,钟山蟠一龙。”朱元璋看后觉得很好,当庭吟诵,激情之下举手把桌子拍得咚咚响。邓伯言跪在阶下,误以为自己的诗惹得皇帝发怒了,吓得昏过去了,被人扶出东华门才苏醒过来。后来皇帝下旨让他任官翰林,他已惊吓不起了,找个理由回老家去了。山陰文士唐愚士为宰相李善长撰写露布,朱元璋读后发觉写得实在是好,命使者飞骑召他入宫。使者误以为皇帝召唐来是治罪的,就把唐上枷戴锁押到京师。唐自料必死,路过姑母家时还请姑母为他料理后事,哪里想到朱元璋其实是想重用他。

朱元璋时期之所以有众多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文字狱,著名史学家吴晗在《朱元璋传》中说,在和知识分子的斗争中,朱元璋特别注意文字细节和他自己出身经历的禁忌,吹毛求疵,造成了洪武时代的文字狱。

有人指出,朱元璋很注意征儒辟士,即位前就招聚了一群士人为自己效力,即位后连颁诏书,征辟大批士人兴礼乐、定制度,充实到政府机构。但由于他出身低贱,当过和尚,在士大夫面前总感到矮了一截,心灵深处有自卑感。对士大夫来说,他们对当过和尚做过盗贼的这位皇帝从心底里是不敬服的,并不承认他是得天命的君主,对新王朝的前途也十分怀疑,加上新王朝法律严酷,很多文人都不愿出仕。文人的不合作态度与明太祖之间产生的裂痕,这是明初文字狱产生的重要原因。另外,建立明朝的勋贵和大批武臣对朱元璋重用文士有看法,并想尽办法进行挑拨。有人曾对太祖说:“文人鬼点子很多,往往让人受了辱骂还不知道。当年张九四让身边的文人给他起个雅一点的名字,文人给他取了士诚。他哪里知道《孟子》上说:‘士,诚小人也。’他被人骂了一辈子还蒙在鼓里。”朱元璋听后一翻《孟子》,果然不错,从此不管是谁的文章他就多长一个心眼,进行详细推敲。由于他读书本就不多,对字音字义、作诗用典一知半解,因而常常能不断“发现”人家讥讪他的文句,于是文字狱就一个接一个地兴起了。

不过有人对上述明太祖文字狱的说法不以为然。如台湾学者陈学霖认为赵翼及其以后学者所论明太祖文字狱案,皆系依据弘治至万历间野史稗乘所传故事,其间抵牾百出,也有荒诞可笑,不可视为史实。他认为赵翼说的表笺文字狱案本身,虽然可能有其事,然谬误失实不可轻信为真。他认为徐一夔贺表触文字忌讳被斩、释来复呈诗被赐死等,皆系虚构误传。事实上徐一夔没有被斩,来复上诗也没有触怒太祖,他是涉嫌胡惟庸案才致死的。他认为明太祖并不是不学无术、误读表文的人,也没有对他人的表文妄加臆测。有人因为文字狱被诛,很有可能他是涉及到了政治事件,而明太祖想铲除异己,所以故意断章取义,罗织成狱。因为这样的原因,文字狱在官方史书中故意不记载,而民间的野史互相转述俗说耳谈,一传而再,致使传说纷纭,淆乱视听。后代研究明史的人,疏于鉴别史料,遂有误解文字狱案者,歪曲了历史的真相。

如此说来,上面谈到的那些文字狱是不可全部相信的。但哪几则是真的,哪几则是假的,或者哪几则部分是真部分是假,这还得靠历史学家们通过努力工作来为我们揭开谜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