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种制度的存在总是产生不好结果的时候,说明其本身存在着缺陷,需要对其进行改进或者变革。
雍正目睹了兄弟相残、谋夺皇位的局面,晚年时,他一直想解决“立储”这一棘手的问题,经过反复思考,他发明了“秘密立储”,很好地解决了皇位传承的问题。
1735年,雍正帝暴卒,史书上记载的死因很多,各不相同,最为人所相信的是被宫女刺杀身亡。《清宫十三朝》《清宫遗闻》中记载,宫女吕四娘是吕留良之女,也有说是吕留良之孙女的。总之,雍正帝属于暴卒,而且死因至今是个谜。
皇上猝死,继位的问题马上摆在面前,如果像康熙一样,那么子嗣争位的情况又要发生,但是,雍正帝很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用一种新的传位方法使大清的江山得以顺利传承下去。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让我们先看看雍正帝暴死,乾隆继位的过程。
雍正帝在圆明园暴卒后,当晚,朝廷重臣张廷玉与鄂尔泰就知道了,见雍正帝已死,张廷玉马上召集所有重臣,商量解决继位的问题。
经商议,大家赞同先拆遗诏,然后再做打算。
待一切议定,天边已露出了鱼肚白。张廷玉与几个王公贵胄乘马从圆明园赶回紫禁城,来到军机处和上书房,吩咐守门太监传令让所有官员一概待在自己的府中,今天不早朝。
安排好大臣后,张廷玉派人叫来雍正的三个皇子——弘历、弘昼与一个不满三岁的小皇子。等人来齐后,众人一起来到乾清宫,由乾清门正门沿着甬道向北,远远见丹陛上下灯火辉煌,八名乾清宫带刀侍卫站在丹墀上。殿内各按方位点燃着六十四根大红烛,十二名太监垂手恭侍在金碧交辉的须弥座前。张廷玉与鄂尔泰带着王爷们站在乾清宫丹墀下一字排开,对着大殿行了三跪九叩大礼。
礼毕,张廷玉站起来从容说道:“奉先帝雍正皇上遗命,着内阁总理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上书房行走大臣张廷玉、鄂尔泰会同乾清宫侍卫拆封传位遗诏,钦此!”
传位遗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存放。张廷玉率众入殿后马上去“搭梯子”取诏书。当时安置遗诏时设计好了三个高大无比的木柜,柜子呈梯形一层层高上去,刚好可抵“正大光明”匾额。
张廷玉、鄂尔泰拾级而上来到殿顶,在“正大光明”匾下用铁箍固定着一只紫檀木箱,太监取出钥匙,打开了,取出沉甸甸亮闪闪围棋盒子般大的小金匾,郑重交与张廷玉。张廷玉与鄂尔泰两人从腰里各取出一把金钥匙——那金匾正面有两个匙孔,两把钥匙同时轻轻一旋,机簧“咔”的一声,金匮大开,里边黄绫封面、金线镶边平放着那份诏书。张廷玉小心地双手取出捧在掌上,对鄂尔泰轻声道:“这是满汉合壁国书,请鄂公先宣国语(清朝以满语为国语),我宣汉语。”转脸对几个王爷道:“现在宣读先大行皇帝遗诏,诸臣工跪听!”(www.xing528.com)
鄂尔泰用满语读完后,张廷玉又接过诏书朗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四子弘历龙日天表、资品贵重堪为人君。即由弘历嗣承帝位,以继大清丕绪。钦此!雍正元年八月中浣御书。”
弘历低头长叩不起,弘历就是乾隆皇帝。清朝的江山在乾隆手里进入到鼎盛时期,国运昌盛,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史称“康乾盛世”。
由上可知,雍正帝留给清代的一份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建立秘密立储制度。清朝皇帝的继承人问题,康熙帝以前没有制度化。清太祖死后,因皇位继承演出大妃生殉的悲剧,害得多尔衮从小失去母亲;清太宗死后,尚未入殓,几乎演出兵戎相见的惨剧;清世祖死后,仓促让一位八岁的康熙继位,大清出现一位英明的君主实属幸运;康熙帝死前储位未定,演出了雍正兄弟骨肉相残的闹剧。大清皇朝是家天下,用什么办法在家族内确立接班人,是清朝建立一百多年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用嫡长制?虽可以避免兄弟之争,但不能保证选择最优秀的人来继位。用太子制?康熙帝失败的教训,雍正帝已经亲历切肤之痛。怎么办?雍正帝想出一个保证大清江山传祚百年的办法,既预立皇位继承人,又不公开宣布。这就是秘密立储。即将传位诏书置密封锦匣中预先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这一举措是清廷建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
可以说,雍正帝秘密立储制度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既有利于在皇子中选优,又可以避免皇子们争夺储位,保证了皇位继承的平稳过渡。
【编后闲话】
雍正皇帝不是开国皇帝,在位时间也不长,只有短短十三年,但他却是中国历史上以“严猛治国”而著称。对于为什么要实行严猛政策,雍正有他自己的理由。在一次批奏折时,他写道:“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合。”虽然他也讲了“宽”,但归根结底是要“严”。他认为只有用严猛的非常规手段才能消除康熙实行宽仁政策时留下的后遗症,才能保证君权至上,才能让大清江山坚如磐石。
雍正皇帝的做法也与其性格和经历有关,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却是从众多的兄弟中通过争斗而夺取皇位的,这也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经过了一场血淋淋的厮杀。当上皇帝之后,兄弟中当然有人不服,这就逼迫他一上台就必须拿兄弟开刀,而大义灭亲只能遭致更大的对抗,于是,他只有继续将他们一个个杀下去。他因此背上了“生性好杀、弑兄屠弟”的历史罪名,这显然使他的性格产生了异化的倾向,有所变态。既然亲兄弟都可以一个个杀掉,那么,雍正皇帝还有什么不敢做?还会给别人留有什么余地?
雍正皇帝在谋权与固权的时候最明显的性格特征就是做事很绝,要干就干到底,不给别人留下余地。这在治国管人的策略中按说是一种大忌。但雍正是权力至高无上的皇帝,所以,只要他能狠得下心,也就没什么可不可以。他弑兄屠弟、杀功臣、治贪官手段之凶狠,就是性格特征的体现,一般人做不出来。
值得说明的是,雍正皇帝的凶狠只针对那些对他皇权有所威胁的人,还有就是贪官,但不具体针对老百姓,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国力,整顿吏治。后世评论“雍正一朝无官不清”,可见当时官风的清廉,这也只有雍正这种做事做绝不留后路的人才能做得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