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三次担任直隶总督,合计24年零3个月。从任职年限上讲,我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丁未四君子
科举考试自古都有“门生”这个惯例,在考试之前拜一个好老师,考中后还可以成为仕途上的帮衬,“老师带徒弟,做官更顺利”。因为我父亲和曾国藩是同榜进士及第,所以我在京城拜曾国藩为师。考中进士入了翰林院后进一步受到曾老师的教诲,他教我做文、做人、做事儿。曾老师目光如炬,将我和同中进士的郭嵩焘、陈鼐、帅远铎称为“丁未四君子”。我被曾老师培养成天下督抚,郭嵩焘从曾老师幕僚成为驻外领事,陈鼐从曾老师幕僚发展为直隶河道总督,帅远铎也成为湘军一员官居道元,但不幸被太平军杀害。我们“丁未四君子”得遇恩师,都得以建功立业。
淮军
淮军晚于湘军,脱胎于湘军。湘军数量有限,仅仅局限于湖南,不能成为辐射全国的军队,还需要在其他省份进一步招募发展,才能够多方面地应付当时的局势。
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进军上海,驻守上海的朝廷军队不堪一击,也没有外援,上海的士绅们派代表向我的老师曾国藩求救。但湘军驻扎安庆,无法抽调部队支援上海。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曾国藩便派我招募淮地兵勇,按照湘军的制度去练兵。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我在安庆编成六千多人的军队,称“淮军”。这支军队抵达上海,购置洋枪洋炮继续扩充,对抗太平军。随后,淮军先与捻军作战,后又北上成为北洋水师的主力。
我也以淮军势力为基础,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了国家外交、军事和经济大权。张树声、刘秉璋、刘铭传等是我们淮军的杰出将领,成为淮系军阀。有这些将领支持,我可以放心地在朝廷甩开膀子去干!
我在此要特别感谢老师曾国藩,感谢朝廷对我的信任,感谢那些跟着我出生入死的兄弟们!
洋务
我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充分调配职务的资源,同时物色了一批实干的洋人和国内的相关人才开展洋务运动,如丁日昌、盛宣怀等。我们投入大量的资金,用西式装备武装了北洋水师。军工制造不能只靠进口,要发展我们自己的军事工业。制造局要分布国内各地,以满足后续的军队需求。英国人马格里被我北洋雇佣,与直隶州知州合作创办松江洋炮局,韩殿甲、丁日昌分别在上海创办另外两个洋炮局,合称“上海炸弹三局”。这些奠定了北洋军事工业前期的基础。(www.xing528.com)
同治四年(1865年),在老师曾国藩的支持下,北洋收购了上海虹口美商铁厂,与韩殿甲、丁日昌的两局合并成为江南制造局。苏州机器局迁往南京,扩建为金陵机器局,与此同时接管了崇厚创办的天津机械局,并扩大生产规模。这样国内四大军工企业我们北洋就占据了三个,另外一个是左宗棠、沈葆桢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后来,我又创办了各类民用企业,包括铁路、矿业、纺织、电信等各行业。在经营上,我采取官督民办,产生效益后逐步官商合办,以此缓解朝廷的资金压力,用足民间资本,大力推动洋务发展。
“全权大臣”专业户
在每次需要谈判或者签字的外交事务中,慈禧太后都会把我推出来,作为“全权大臣”,我都快成这个的专业户了!
比如在办理完天津教案后不久,我代表朝廷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这是一个双方平等互惠的条约,但我从签约时日本人的姿态中,看出日本“日后必为中国肘腋之患”。果然,三年后日本出兵侵占台湾,我积极调动驻军前往台湾,与日本签订了《中日台事条约》,但后来日本还是于光绪五年(1879年)占领了台湾。
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在越南境内打起来了,朝廷命我统筹边防战事。我认为全国各省海防方面缺兵少钱,又没有像样的水师,怎么能与欧洲列强们开战呢?我先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李宝协议》, 可是法国立即反悔,我又与法国驻日本公使洽谈。中法战争胶着之际,慈禧太后改组军机处,原来强硬的主战派没了话语权,主和派掌控了朝政。经过多方斡旋,我才最终与法国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结束了这场战争。我们退出了越南,并且将中越边境对法开放。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十八日,我受命,作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尽管行前清廷已授予我割地赔款的全权,但我仍期望能争一分利益就争一分利益,与日方代表反复辩论。在第三次谈判后,我在回住处的路上遇刺,伤了头部,世界舆论哗然,日方因此在和谈条件上稍有收敛。最终谈判时的条款是:中国赔款二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等。日本表示不再让步,二十三日,我代表朝廷在《马关条约》上签了字。
后来,我还签了更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想想这些经历,我真的感觉累了,真的很累很累。谢谢!
光绪:李鸿章辛苦了,面对那个时候的难题,你尽力了,我也尽力了,可惜我们没能成为有缘分的君臣,一直没有好好地配合过呐。袁世凯:李中堂鞠躬尽瘁,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不愧为国家倚重的重臣呐。光绪:我给李中堂一个满分!雍正:我给李鸿章一个满分!乾隆:我跟一个!嘉庆:我也给一个满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