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杰·伊·冯维辛:俄罗斯文学巨擘

杰·伊·冯维辛:俄罗斯文学巨擘

时间:2023-12-05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杰尼斯·伊万诺维奇·冯维辛是18世纪俄罗斯最著名的讽刺作家、戏剧家。冯维辛出身于古老的贵族家庭。1773年以后,潘宁为首的反对派在宫廷的影响逐渐削弱。1777—1778年间,冯维辛曾游历欧洲,在法国结识了达朗贝尔等名人。1783年他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782年,潘宁不得不退职,冯维辛也随之离职。在此之后,冯维辛作品的发表受到极大限制。1785年,冯维辛骨折瘫痪,后期政治上的挫折和生理上的疾病使他的宗教情绪有所加强。

杰·伊·冯维辛:俄罗斯文学巨擘

杰尼斯·伊万诺维奇·冯维辛(Денис Иванович Фонвизин,1745年4月3日出生,1792年12月1日去世)是18世纪俄罗斯最著名的讽刺作家、戏剧家。

冯维辛出身于古老的贵族家庭。他4岁时开始识字,10岁时进入刚刚成立的莫斯科大学附属学校,1760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开始发表作品。两年后,他进入外交部担任翻译,后来曾在负责管理剧院的内阁大臣叶拉金手下担任秘书,在这期间他接受了启蒙主义思想。他早期的文学活动主要是翻译一些具有道德训诫意义的外国作品。他的讽刺诗《给我的仆人舒米洛夫、万卡和彼得鲁什卡的信》(1763)开始揭露欺骗和自私横行于世的现实。

1769年,他完成了喜剧《旅长》,这是他第一部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在这部喜剧中,他讽刺和嘲笑了贵族的愚昧无知和道德堕落。本来是儿女定亲,结果却变成了两对夫妻之间、儿子与未来岳母之间求爱和调情的闹剧。作品借正面人物杜勃罗留波夫之口说出:“难怪说万物之源在教育。”

喜剧《旅长》上演后获得巨大成功。在此之后,冯维辛结识了叶卡捷琳娜女皇时期最有影响的重臣、立宪分子、外交大臣和太子教师潘宁伯爵,并且和他产生思想共鸣,成为其主要助手。1773年以后,潘宁为首的反对派在宫廷的影响逐渐削弱。1777—1778年间,冯维辛曾游历欧洲,在法国结识了达朗贝尔等名人。1782年他创作了其一生最重要的作品讽刺喜剧《纨袴少年》,作品一上演便获得广泛好评。1783年他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从80年代初开始,沙皇政府开始排斥贵族自由分子。1782年,潘宁不得不退职,冯维辛也随之离职。此后他写下了被称为“潘宁遗嘱”的文章《论国家大法之必要》,批判叶卡捷琳娜二世专制制度和宠臣制度,与此同时,正面提出了潘宁的立宪纲领。该文一直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直到1905年才发表。从这时开始,他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支持的《俄罗斯语言爱好者谈话良伴》杂志上发表一些讽刺作品,其中最为尖锐的当属《某些能引起聪明和正直的人们特别注意的问题》(1783),他的20多个问题都是针对现实十分迫切的社会情况提出的,而女皇化名为“《真话与谎话》的作者”,对这些问题避重就轻,以“人各有志”、各地习俗不同、人性天生具有缺点等论调回避其批判锋芒,并且警告提问者说话太放肆。女皇认为俄罗斯民族性格就在于“敏锐而迅速理解一切,模范的服从和造物主赋予人的所有美德的根深蒂固”。在此之后,冯维辛作品的发表受到极大限制。

1785年,冯维辛骨折瘫痪,后期政治上的挫折和生理上的疾病使他的宗教情绪有所加强。

冯维辛的《纨袴少年》不仅是他的个人创作,而且也是整个18世纪俄罗斯讽刺喜剧的巅峰之作。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外省地主普罗斯塔科夫家收养了远亲、孤女索菲娅。女主人普罗斯塔科娃是一个典型的野蛮专横愚昧的贵族地主。她起初想把这个包袱甩掉,让索菲娅嫁给自己的弟弟、人如其姓的地主斯科季宁(意为“牲口”);而当她得知索菲娅的舅舅斯塔罗杜姆(意为“旧信仰”,指尊重彼得一世的思想)到来后,会给她一大笔钱作陪嫁,又转而想要她嫁给自己好吃懒做的儿子、“不想学习、只想结婚”的“纨袴少年”米特罗方。他们为此打得不可开交。但是最终他们的阴谋没有得逞,索菲娅的舅舅做主,把她许给倾心相爱、正直勇敢的贵族青年米伦隆。同时另一个正面人物普拉夫金(意为“真理”)代表政府,宣布普罗斯塔科夫一家因为残酷对待农奴,其家产被国家接管,普罗斯塔科娃被送交法庭审判,米特罗方被派去服军役。

虽然作品名称和剧中角色与娇生惯养、游手好闲、愚昧无知、自私蛮横的贵族少年米特罗方有关,但是全剧的核心绝不在此。在这里,爱情以及围绕爱情展开的阴谋,都只是核心问题发生的背景。作者借助正面主人公斯塔罗杜姆和普拉夫金关于开明君主、美德的培养和贵族的责任的宏论,道出了自己的启蒙主义理想:君主应美德在身,同时惩恶扬善;正直的贵族应该注重美德培养,努力为国家服务,给国家带来益处。而普罗斯塔科夫一家以及斯科季宁等人,恰恰是缺乏责任心和道德感的恶劣习性的产物,因此他在普罗斯塔科夫一家受到惩罚后说:“这就是恶劣习性应得的结果!”从这里不难看出作者受到启蒙主义者提出的“教育万能”思想的影响。(www.xing528.com)

《纨袴少年》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展现了当时俄罗斯贵族地主生活的真实场景,他把批判锋芒指向“贵族自由令”颁布后(1762年),许多贵族放任自流,不学无术,过起寄生生活的俄罗斯现实。这种批判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冯维辛的喜剧用散文创作,运用了许多古典主义戏剧的表现手段,如人名具有寓意,“三一律”原则,人物的类型化等等,但是同时又把视线投注于社会现实。相比较而言,他作品中的正面人物不如反面人物那么生活化,但是由于他们身上拥有时代最先进的思想和高尚情操,所以更受到当时正直人们的喜爱。

冯维辛开创了俄罗斯社会讽刺喜剧的先河,被普希金称作是“大胆的讽刺艺术之王、自由之友”〔3〕

注释

〔1〕 В. 别林斯基:《文学的幻想》(满涛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44页。

〔2〕 《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汤毓强等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年。

〔3〕 见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第1章第18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