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的历史,宏伟的蓝图
(代序)
中共盐池县委书记 王文宇
在热烈庆祝红军长征胜利暨盐池解放七十周年前夕,由中共盐池县委组织部、县委党史办编写的《红色盐池》一书正式出版了,这是盐池县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也是全县党建党史工作者奉献给大庆活动的一份厚礼,可喜可贺。值此,向辛勤笔耕的全体编写人员,向始终关心支持《红色盐池》编写工作的所有同志,表示衷心地感谢。
盐池县地处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处,这里军事地位非常重要,古有“平固门户,环庆襟喉”之称,其势可“羽翼陕北,控扼朔方”。因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封建帝王为巩固边防,多次征丁起夫,在这里修长征,建城堡。县境内明代的头道边、二道边和固原内边,以及众多的城堡、墩堠,至今遗迹尚存。
在近代革命斗争的历史上,盐池也占有光辉的一页。1926年11月,在驻盐池县的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二十四旅政治部中的共产党组织帮助下,盐池建立了第一个中共支部,开始有了党的组织和活动。1928年后,革命先驱刘志丹、谢子长曾多次到盐池开展党的秘密活动。1936年6月21日,红军西征部队一举攻克了盐池县城,并解放了盐池县的大部分地区。盐池解放后,随即建立了中共盐池县委,隶属陕甘宁省委领导。从此,盐池县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成为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门户和前沿阵地。盐池人民成为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主人。盐池的党组织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领导全县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至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盐池解放初期,县委把建立革命政权,发展武装力量,发动和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首先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并先后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为了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保卫革命胜利果实,县委积极发展武装力量,建立了游击队,后发展为游击大队,并在各区、乡建立赤卫军。在斗争中,党组织也得到了发展、壮大,一批在打土豪、分田地中的积极分子被发展成为党员、团员,到1937年7月全县党员发展到200多人,并建立了5个区委和27个党支部。
为了加强对三边地区的统一领导,1936年10月,中共中央和陕甘宁省委决定在盐池再次成立中共三边特委(第一次于1935年11月在靖边县沙狐沟成立,不久即遭破坏),书记张心余(即张德生),后贾拓夫。三边特委和盐池县委合署办公,领导盐池、定边、安边三个县委。三边地区与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毗邻,开展统战工作十分重要。因此,中共中央于1936年9月在定边成立了以李维汉为首的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下设蒙民部(驻定边,部长高岗)和回民部(驻盐池,部长贾拓夫)。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及其蒙民部、回民部在三边、宁夏、绥远等地开展工作,对团结少数民族,争取他们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积极作用。1937年,三边特委由盐池迁到定边。(www.xing528.com)
抗日战争时期,盐池县委带领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县人民为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建设,全力以赴支援抗日前线。在政权建设方面,继1937年7月第一次党代会之后,开展了第一次民主普选运动,并于10月召开了盐池县第一次议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了盐池县议会和盐池县抗日民主政府。对此朱德同志曾肯定地赞扬“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39年2月,盐池县议会改为盐池县参议会,1941年9月,盐池县在开展了第二次民主普选的基础上,召开了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会议按照“三三制”的原则,民主选举产生了盐池县抗日民主联合政府和县参议会议长、副议长和常驻议员,团结了各阶层人士,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在武装力量的建设方面,按照坚持抗日战争,保卫边区的原则,县委在不断加强县游击队的基础上,又于1943年分别在二、三、四、五区建立了四支骑兵游击队,后合并为两支。同时,建立了抗日自卫军组织。游击队和自卫军在除奸防特、保卫家乡、保卫边区、保卫革命政权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经济建设方面,为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日前线,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使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并用大量的粮食、皮毛、甘草、食盐等物资支援了抗日前线。在党的建设方面,1937年7月召开了中共盐池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县委。这时又新建五区区委。党员人数也不断发展,到1939年上半年,全县有党员356人。1942年至1943年开展的整风运动,使全体党员普遍受到一次马克思主义教育,增强了党的战斗力。到1944年,全县有192个自然村有党员,占自然村总数的35.2%。
1937年9月,根据是年5月在延安召开的苏区党的代表大会的决定,将陕甘宁省委改为庆环分委。与此同时,三边特委撤销,成立定边中心县委,上属庆环分委,下辖定边、盐池县委。“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入绥远省(现内蒙古西部地区)东部,发生了绥东抗战。党中央预见到日军要占领归绥(呼和浩特),包头、伊盟的形势将要发生变化,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就要受到日军的严重威胁。为了加强三边地区党的领导,党中央和边区党委于是年10月决定第三次在定边成立三边特委,撤销定边中心县委。三边特委归边区党委领导,下辖盐池、定边、靖边三个县委和三段地工委。12月,三边特委改为三边分区党委,所辖组织未变。1943年1月,三边分委易名三边地委,盐池县委属三边地委领导。
解放战争时期,盐池县是陕甘宁边区反击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前沿阵地,是保卫党中央的西北屏障。在此期间,盐池县委开展了第二次土改运动。盐池失陷后,县委领导全县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保卫和发展革命政权,并开展了支前运动,为光复盐池和解放宁夏作出了重大贡献。1947年3月,宁夏马鸿逵配合胡宗南进犯陕甘宁边区,出动3个旅8个团的兵力,大举进犯三边地区,盐池县首当其冲。3月24日,盐池县城陷于敌手,党政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为适应战争的需要,便于开展斗争,县委撤出后,进行了整顿,县委、县政府和游击大队合并成立工作委员会,对内是党的工委,对外是县政府,军事行动是游击大队部,统一领导战时工作,在南部山区(麻黄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同年6月,西北人民解放军于陇东战役之后,转战三边,7月7日,盐池收复。随之,县党政机关迁回县城。8月13日,西北人民解放军东进“围榆打援”,马鸿逵部乘机再次进犯三边,县党政机关主动撤离,盐池二次失陷,仍转战南部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在不断打击敌人,扩大游击区的同时,县委注意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在斗争中发展新党员,壮大党的队伍。先后恢复了一、二、三、四区区委,新建了里山区委。1949年4月,在游击区李源畔召开了盐池县第二次党代会,总结了过去的工作,部署了对敌斗争、生产、党的建设以及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1949年8月6日,盐池县光复。到光复前,全县新建党支部7个,党小组11个。光复后,党支部又很快发展到33个,党员增加到186人。1949年9月27日,三边地委撤销,盐池县委改归宁夏省委领导。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共盐池县委作为执政党的一级地方组织,领导全县人民继续发扬延安精神,医治战争创伤,加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一个贫穷、落后的盐池县从此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兴旺景象。
盐池解放七十年以来的历史,是盐池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是盐池人民摆脱战争灾难,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向文明富裕迈进的历史。在盐池解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3年中,盐池县委领导全县人民推行民主改革,建立民主政权,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在盐池失陷,白色恐怖弥漫的年月里,盐池人民对党无比忠诚和信赖。他们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勇斗顽敌,努力生产,踊跃支前,用鲜血和汗水保卫了红色政权,为赢得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3年间,几百名烈士的鲜血洒在盐池这块866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936年6月西征红军七十八师解放盐池城时,许多红军战士牺牲了;1947年3月马鸿逵攻占盐池城时,新十一旅一团二营六连的指战员与城池共存亡,大部分壮烈牺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许多英雄儿女血洒疆场,他们中留下姓名的有60人,而更多的人没有留下姓名,成为无名英雄。对于他们,盐池人民将永志不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县委领导全县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了生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显著成就,全县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盐池各级党组织团结一致,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了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如今的盐池,政治上安定团结,经济上日益繁荣,正以崭新的风貌进入开发振兴的新时期。当前,16万盐池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动力,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加快以滩羊为主的畜牧资源和以石油、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突出发展石化、煤炭、新材料、建材、中药材、草畜加工及电力工业,建设宁夏山区工业强县、宁夏畜牧强县、生态大县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及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为全面建设和谐盐池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