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漫话三国演义》:毛评本的艺术得失

《漫话三国演义》:毛评本的艺术得失

时间:2023-12-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三国演义》的诸多版本中,毛评本特别引人注目,三百多年来,它压倒了一切刊本,成为流传最广泛的一个版本。毛氏父子对《三国演义》的修订主要工作是改、增、削,具体而言,就是在李卓吾评本的基础上,整顿回目,修正文辞,削除论赞,增删琐事,改换诗文,进行全面修改,并加系统评语,成为新的一百二十回本。毛本的改写,使关羽真正成为一位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虽败犹荣、虽死犹生的悲剧英雄。

《漫话三国演义》:毛评本的艺术得失

在《三国演义》的诸多版本中,毛评本特别引人注目,三百多年来,它压倒了一切刊本,成为流传最广泛的一个版本。毛氏父子对《三国演义》的修订主要工作是改、增、削,具体而言,就是在李卓吾评本的基础上,整顿回目,修正文辞,削除论赞,增删琐事,改换诗文,进行全面修改,并加系统评语,成为新的一百二十回本。那么应该如何评价毛评本呢?对此,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肯定者有之,否定者亦有之。总的来看,经过毛氏父子的修订、加工,作品封建正统思想大为加强,尤其是曹操,删削了原书中赞赏性的评价,增加了一些诋毁文字,使全书“拥刘反曹”的倾向更加明显。这与作者罗贯中的创作意图发生了一定的偏差,对此,论者多持否定意见。但从小说艺术角度看,毛氏父子的评改工作却是卓有成效的;可以说,毛氏父子的努力,使《三国演义》的艺术水平大大提高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修正文辞”,使全书的文辞更为整洁、流畅。

毛氏在“凡例”的第一条就指出:“俗本之乎者也等字,大半龃龌不通。又词语冗长,每多复沓处”;因此,他就对原书中行文冗长拖沓、不大清楚的地方,大加整饰。如嘉靖本“曹孟德谋杀董卓”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曹操日行夜住,奔谯郡来。路经中牟县过,把关者见之,……当住问曰:“汝何姓?那里来?”操曰:“我复姓皇甫,从泗洲来。”把关者曰:“朝廷捕获曹操,你的服色、模样正对。”拖见县令。操赖曰:“我是客人。”县令曰:“我在洛阳求官,认得曹操,捉来便知。”夺了马,拥至庭下。县令喝曰:“我认得你,如何隐讳?且把来监下,来日起解,万户侯我做,千金赏分与众人。”

这一段描写逻辑比较混乱,行文也很拖沓,在毛评本中就作了这样的修改:

操言:“我是客商,复姓皇甫。”县令熟视曹操,沉吟半晌,乃曰:“吾前在洛阳求官时,曾认得汝是曹操,如何隐讳?且把来监下,明日解去京师请赏。”(第四回)

这样一改,不仅合情合理,简洁明了,而且也表现出县令陈宫的干练。“沉吟半晌”既交待了人物的内心斗争,也为下文放曹操埋下了伏笔。像这样对原书文辞做大手术的地方很多。

个别字句的改易在作品中更是随处可见,有时,只是一个字的变动,就顿觉文意鲜明、贴切,妙不可言。如:刘备荆州刘表,言不听计不从,嘉靖本写“玄德甚悔表之不能用己也”;用“悔”字显然不准确,毛本改用“叹”字,便觉贴切生动。关羽在曹营,曹操屡赐美女金帛未尝下拜,而赐一赤兔马却当即拜谢;嘉靖本接着写“操怒曰”,用“怒”字显然过分了些,毛本改为“操不悦曰”,写曹操此刻的心情便更准确些。

总之,经过毛氏的修改、润饰,全书文字变得简洁流畅,读起来“颇觉直捷痛快”。

第二,通过改、增、删,使小说的情节更加合理、更为丰富生动。

毛氏非常重视历史的真实性问题,因此,许多违背历史的情节都被削去。在“凡例”中,毛氏就举出几个例子,如昭烈闻雷失箸、马腾入京遇害、关公封汉寿亭侯、曹后骂曹丕孙夫人投江而死等嘉靖本纪事讹误之处,他们皆加以辩正,如“关公封汉寿亭侯”一事,嘉靖本是这样写的:

曹操为云长斩了颜良,倍加钦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寿亭侯,铸印送与关公。印文曰“寿亭侯印”,使张辽赍去。关公看了,推辞不受。……操曰:“吾失计较也。”遂教销印匠销去字,别铸印文六字“汉寿亭侯之印”,再使张辽送去。公视之,笑曰:“丞相知吾意也。”遂拜受之。

这是作者为了刻画关公之忠,而特意安排的情节,确实非常精彩,但却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毛氏对此加了这样一段批语:“‘汉寿’,地名,‘亭侯’,爵名。俗本此处多讹,今依古本削去。”此外,毛氏又增加了一些史实有而小说中没有的情节。如《文选》中孔融祢衡表,陈琳讨曹操檄文等,这些增改,不仅更符合历史真实性,而且也丰富了作品的内容。(www.xing528.com)

第三,通过艺术加工,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生动、完美和统一。

毛氏很重视历史事实,但为了突出人物性格,又常常有意识地删去一些对人物性格不利的描写,有时还进行一些虚构,或对嘉靖本的一些情节进行改写。如诸葛瞻战死绵竹一节,嘉靖本写诸葛瞻接到邓艾的劝降书,先是“看毕,疑而未决”,经诸葛尚一说才怒斩来使,显得犹豫动摇。写他战死,也只是“瞻中箭落马而死”,不够壮烈。毛本中则写他接到劝降书,马上“勃然大怒,扯碎其书,叱武士立斩来使”,后在大战中虽中箭落马,犹“大呼曰:‘吾力竭矣!当以一死报国!’遂拔剑自刎而死”。这更表现出了他的忠贞气节和壮烈的英雄气概。在塑造关羽形象时,体现得更为充分,在第二十五回,毛氏就虚构了一段“关公秉烛达旦”的故事,借之来突出关公之义。最精彩的一段是对关公之死这一情节的改写。在嘉靖本中,关羽之死是这样写的:

时五更将近,正走之间,喊声举处,伏兵又起,背后朱然、潘璋精兵掩至。公与潘璋步将马忠相遇,忽闻空中有人叫曰:“云长久住下方也,兹玉帝有诏,勿与凡夫较胜负矣。”关公闻言顿悟,遂不恋战,弃却马刀,父子归神。

而毛本则把它改为:

时已五更将近,正走之间,一声喊起,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关平知父被擒,火速来救;……平孤身独战,力尽亦被执。至天明,孙权闻关公父子被擒获,大喜。聚众将于帐中。少时,马忠簇拥关公至前。权曰:“孤久慕将军盛德,欲结秦、晋之好,何相弃耶?……”关公厉声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权回顾众官曰:“云长世之豪杰,孤深爱之。……”主簿左咸曰:“不可。昔曹操得此人时,封侯赐爵,……如此恩礼,毕竟留之不住……致使今日反为所逼,几欲迁都以避其锋。今主公既已擒之,若不即除,恐贻后患。”孙权沉吟半晌,曰:“斯言是也。”遂命推出。于是关公父子皆遇害。

这里为关公之死涂上了非常浓重的一笔,使读者为之惊心动魄,扼腕叹息,甚至为之涕泪滂沱。毛本的改写,使关羽真正成为一位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虽败犹荣、虽死犹生的悲剧英雄。

当然,毛本在人物塑造方面也有其弱点,经过毛氏父子的加工,小说人物的性格更加单一,尤其是书中的正面人物过于理想化,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之类的毛病,在毛本中更加明显了。

第四,增删诗词,整理回目,使作品更为精致完美。

毛氏对“俗本”中插入的诗词极为不满,认为它们“俚鄙可笑”,因此在修订时,对诗词作了大量的删、换。如对书中大量出现的周静轩诗和其他粗俗诗句,大都删去,又“以唐宋名人作以实之”。对嘉靖本中一些所谓“史官”、“后人”、“前贤”、“古人”的诗,也都作了全面的修订。此外,嘉靖本中,常常在情节内插入大量诗词,或论、或赞、或叹,非常累赘,情节也往往因此而被割断,毛氏在修订时,把其中大部分诗词都删去,仅保留一、二首。如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嘉靖本中引用前人咏赞诗、文达13处之多,而在毛本中仅保留了白居易元稹的两首,另加上杜甫的《蜀相》,这几首诗既有很高的艺术性,又紧扣作品的思想内容,真正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在回目整理上,毛氏也下了很大功夫。嘉靖本共分为二百四十则,每则都是单句标题。万历时出现的李卓吾评本,把它并归为一百二十回,回目变成双句,但并未做修改。毛本则对回目作了修订,把原来“参差不齐,杂乱无章”的回目改为较整齐的七言或八言句式,如将“祭天地桃园结义”,“刘玄德斩寇立功”改为“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将“关云长千里独行”,“关云长五关斩将”改为“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关云长五关斩六将”,对仗精工,音调和谐,而且上下句无撮合痕迹,这对提高作品的形式美自然有很大好处。

总之,毛氏对《三国演义》的评改有得也有失,但总的来看是得多于失,尤其是经过毛氏父子的增补、删削和再创作,小说的艺术性得到了大大提高。《三国演义》能久传不衰,毛氏父子功不可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