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漫话三国演义》:七擒孟获的故事与诸葛亮的胜利之道

《漫话三国演义》:七擒孟获的故事与诸葛亮的胜利之道

时间:2023-12-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元代《三国志平话》,讲到了七擒孟获的故事。这里七擒孟获的情节便是一例。相比较而言,《三国演义》里的七擒孟获塑造出的诸葛亮要出色得多,他的南征不是为了打击上门讨账的债主,不是为了搜刮金珠,而是为北伐曹魏这样正义的事业巩固后方;他克敌制胜的法宝不是法术,不是武力,而是“攻心为上”。

《漫话三国演义》:七擒孟获的故事与诸葛亮的胜利之道

公元225年春天,诸葛亮发动大军南征,“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去平定南中诸郡的叛乱。

叛乱两年前就已发生。公元223年,刘备一死,益州郡雍恺等人就开始起兵反抗蜀汉政权,当时诸葛亮因为新遭大丧(指刘备死),又忙着派人出使东吴,重新和东吴建立友好关系,没有立即发兵征讨南方。两年后,诸葛亮终于腾出手来,亲率大军南征,很快就平定了叛乱,巩固了蜀汉后方,从此可以全力北伐抗击曹魏

关于这次南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只能见到这样一句记载:

建兴)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极为简略。倒是在此处注引习凿齿的《汉晋春秋》里,可以见到比较详细的记载:

(诸葛)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阵,若祇(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这一段里提到了孟获,又提到了“七纵七擒”,这大概就是后来七擒孟获故事的由来。只是习凿齿《汉晋春秋》里的这段只是概括性地叙述了一句,并没有详细说到七纵七擒的具体过程。

后来讲说三国故事的民间艺人,只好借助于想像,使它变得丰富起来。

元代《三国志平话》,讲到了七擒孟获的故事。说的是当初刘备为关羽报仇,大举讨伐东吴,曾向孟获借蛮兵十万。结果刘备被陆逊一把火烧得惨败而回,五十万大军剩下不到三万。刘备死后,孟获来要十万军,蜀汉自然还不上,于是孟获起军讨债,诸葛亮发兵征伐。第一战,魏延生擒孟获,诸葛亮让蛮将拿十万金珠来,将孟获赎回。几天后,孟获远赴哭娘庙烧香,四面伏军皆起,又捉了孟获,蛮军又用十万金珠赎回。孟获回帐后,被诸葛亮施法,卧病不起,只好来到诸葛亮营中,吃了药酒,片刻痊愈,诸葛亮威胁要将他锁赴西川杀掉,孟获怕死,又交金珠赎身。(www.xing528.com)

此后诸葛频频作法,或者披头跣足,祭起北风,将蛮军撒下的毒药全部吹回;或者两军对阵,大喝三声,孟获便自动下马;或者施法术惊回蛮军放出的虎豹;或者六月抚琴,天降大雪;或者制造风轮,带军飞过焦红江。数次擒住孟获,又数次放回,当然,每次放回都要用金珠来赎,最多一次交了50万贯。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再看这些情节,未免觉得可笑。这些情节太过荒诞,而且诸葛亮妖气十足,人品也差,没完没了地勒索金珠。《三国志平话》中写到众官对三番五次放回孟获表示不解,诸葛亮笑着回答说:我视此贼如同草芥,而且西川国太穷了。

原来如此,诸葛亮南征的动机就是为蜀国开掘金库,所以孟获最后被诸葛亮的法术震住,决定归降时,又献了十车金珠。

《三国志平话》这样写出来的诸葛亮,像妖道,又像刮地皮的赃官,实在是不高明,也与历史上诸葛亮的攻心策略有很大的出入。这也许是因为,讲说三国故事的民间艺人,长期混迹于下层,对诸葛亮这样的上层知识分子和大政治家的精神世界,缺少理解和把握,所以即使要美化他们,也往往借助幼稚粗糙的想像和描写,有时会无形中对他们的形象造成损害(这也是《三国志平话》中只有张飞写得最好,其他人物多黯淡苍白的原因之一)。这里七擒孟获的情节便是一例。

相比较而言,《三国演义》里的七擒孟获塑造出的诸葛亮要出色得多,他的南征不是为了打击上门讨账的债主,不是为了搜刮金珠,而是为北伐曹魏这样正义的事业巩固后方;他克敌制胜的法宝不是法术,不是武力,而是“攻心为上”。诸葛亮作为一个目光远大、胸怀宽广的政治家,深深地懂得:象孟获这样骁勇善战而又顽固异常的少数民族领袖,对他不能硬打,而要施以恩德,耐心等待,将他争取过来。在《三国演义》里可以看到,一擒孟获后,诸葛亮将捉住的南蛮将士全部释放,并对他们说:“汝等皆是好百姓,不幸被孟获所拘,今受惊吓。吾想汝等父母妻子兄弟,必依门而望;若听知阵败,定然割肚牵肠,眼中流血也。吾今尽放汝等回去,以安各人父母兄弟妻子之心。”

被捉的蛮兵死里逃生,又听到这样感人肺腑的话,谁还肯替孟获卖命?诸葛亮自始至终都是这样宽仁大度,每次擒住孟获,对他和他的家人将士都酒肉相待,好言宽慰,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被感化,前有董荼奴,后有银冶洞的杨锋,为报答诸葛亮,先后将孟获擒住送往蜀营。最后孟获也深受感动,心悦诚服,发誓再不叛乱,诸葛亮终于圆满地达到了化敌为友的目的。

《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故事,如有的学者分析的那样:“把诸葛亮写成了一个不畏艰险、富有远见卓识、智仁勇三者兼备的人物。”(周兆新:《三国演义考评》)从这可以看出,罗贯中对诸葛亮这个艺术形象的内涵,有十分准确而又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当然故事里斗法之类的怪诞描写,没有完全绝迹,但这也不必苛求了,相比于《三国志平话》中那些幼稚原始的想像和描写,《三国演义》里的这段,已经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化腐朽为神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