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诸葛亮:神鬼莫测的军事奇才

诸葛亮:神鬼莫测的军事奇才

时间:2023-12-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卧龙先生诸葛亮会用兵吗?《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用兵如神,奇谋百出,智计泉涌,真说得上是神鬼莫测。活在中国民众心目中的诸葛亮,首先就是个令人崇拜的军事奇才,其次才是位出色的政治家,怎么这里还要问他是否会用兵?不信的人认为陈寿是存心诋毁诸葛亮。以至于蜀中后来又传说,陈寿做过诸葛亮门下书佐,因过被挞百下,所以才在写《诸葛亮传》时说诸葛亮不会用兵。

诸葛亮:神鬼莫测的军事奇才

卧龙先生诸葛亮会用兵吗?

听此一问,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奇怪。《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用兵如神,奇谋百出,智计泉涌,真说得上是神鬼莫测。活在中国民众心目中的诸葛亮,首先就是个令人崇拜的军事奇才,其次才是位出色的政治家,怎么这里还要问他是否会用兵?

但有趣的是,恰恰是对历史上的诸葛亮是否是军事奇才,历来争论最多。

引起争论的源头来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是后人了解历史上诸葛亮的第一手材料,在传中所附陈寿的《表上诸葛氏集目录》中说: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在传后总评中,陈寿又说:

(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两段话意思都差不多,是说诸葛亮治理国家具有杰出才干,可以和管仲萧何相提并论,但应付事变、出奇制胜,却并非他所长,在军事上,诸葛亮并无过人之处。

陈寿这番评价,对后人影响很大,尤其是“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一语,在两晋南北朝时代,几乎被当作俗语来使用。

那么陈寿说的是事实吗?对他的话,有人信,也有人不信。

不信的人认为陈寿是存心诋毁诸葛亮。例如《晋书·陈寿传》就说,陈寿与诸葛亮家可以说是两世有仇,当年陈寿之父是马谡参军,失街亭后,马谡被斩,他父亲也坐罪被髡。此外,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对陈寿又十分轻视,因此,父仇、己仇加起来,陈寿怀恨在心,于是为诸葛亮作传时,就特意大书一笔“应变将略,非其所长”。(www.xing528.com)

《晋书》这种说法,有根有据,历史中陈寿确实与诸葛亮有过恩怨纠葛,所以很多人相信它。以至于蜀中后来又传说,陈寿做过诸葛亮门下书佐,因过被挞百下,所以才在写《诸葛亮传》时说诸葛亮不会用兵。(见《魏书·毛修之传》)

但更多的人相信陈寿说的就是事实。清代学者朱彝尊、杭世骏、王鸣盛、钱大听、赵翼等都持这一看法,他们认为《晋书》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首先,陈寿的父亲曾被诸葛亮治罪不假,但陈寿并未因此怀恨。街亭之败,陈寿直书“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把责任归给马谡,而不是诸葛亮;在传后总评中,又反复称赞诸葛亮刑赏得当,说“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这象是因父亲被治罪而写出的怀恨之言吗?

不仅如此,从《三国志》中可以看到,陈寿实际上对诸葛亮极度敬仰,称颂备至。证据很多,比如陈寿不惜耗费心血搜集、整理、校定《诸葛亮集》,比如《表上诸葛氏集目录》和《诸葛亮传》后总评中都有一大段话,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诸葛亮这个深得民众爱戴、具有杰出政治才能的大政治家,即使说到诸葛亮“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也随后又说“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来为诸葛亮开脱。此外,其他人物的传中,也可以找到不少颂赞诸葛亮之处。

因此,不存在陈寿存心贬低诸葛亮的问题;这样,就得承认,陈寿说诸葛亮“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其实就是事实。

并且这也不是陈寿一个人的看法。《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袁子》中,袁准也评论说:“亮,持本者也,其于应变,则非所长也。”可见,这是当时人的共识。

其实这也不足为怪。道理很简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天底下没有全能的人物,所以历史中萧何要举荐韩信,管仲要举荐王子城父为大将,而不是自己大包大揽,只不过诸葛亮北伐时身边已无韩信这样一流的名将可用,《诸葛亮传》和《袁子》已把这个道理说得很透彻。

不过,诸葛亮用兵并非一无所长。他的长处在治军严整,很有法度。《袁子》说“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又说“亮之行军,安静而坚重”,不仅行军,而且驻扎时营垒、井灶、藩篱、障塞都井井有条。《诸葛亮传》中记载,诸葛亮死后,蜀军退去,司马懿巡视蜀军留下的营垒处所,赞叹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也”!也许行军、驻营这种地方,特别能发挥诸葛亮谨细持重的长处。

但用兵之道毕竟要讲究奇正结合,尤其是在当时,魏国现役兵力和预备役兵力远远超过蜀军,诸葛亮要想获得大的战果,必须出奇制胜。而诸葛亮北伐,却不肯采用魏延直取长安的奇袭战略,一味平稳持重,欲先取陇右而后再进取关中,这样做,很难奏功。所以魏明帝一听到诸葛亮兵出祁山,就断言说诸葛亮必然失败。(《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注引《魏书》)因为关右、汉中之间,山道险阻,进军难,退军也难,运粮更是大问题,魏军只要坚守,等蜀军粮尽而退,乘机追击即可。(从《三国演义》中也可以看到,诸葛亮兵出祁山,有几次就是因粮尽退兵。)事实也是如此,诸葛亮多次北伐,结果收效甚微。因此现代的军事研究者,对诸葛亮的北伐战略多持批评态度,说他战略平凡,只见其正,不见其奇;有的甚至还说,诸葛亮于隆中时,常自比管、乐,未免过于夸大。

但是不管夸大也好,不夸大也好,一千多年后,当诸葛亮由历史走向艺术,在《三国演义》中出现时,这个历史中战略平凡的政治家变成了用兵如神的人物,奇谋为短变成了奇谋为长。《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奇谋方略,层出不穷,指挥如意,不拘一格,或火攻,或水攻,或伏击,或偷袭,或因势利导,或将计就计,或佯退诱敌,或声东击西,时常以少胜多,化险为夷,再加上装神弄鬼,呼风唤雨,诸葛亮用兵已到了出神入化、神鬼莫测的地步,在民众心目中成了智慧的化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