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中,孙权讨要荆州,刘备抵赖不还。鲁肃设下一计:请关羽到东吴赴宴,当面讨回,关羽如不答应,就于席中杀掉;若是关羽根本不来,那就是他理亏,可以发兵硬夺。关羽接到邀请,慨然应允,深入险地,单刀赴会。酒席宴上,关羽谈笑自若,先在气势上将鲁肃完全压倒。鲁肃提起要荆州,关羽始终不正面回答,后来看准时机,拿过周仓的大刀,挽住鲁肃的手,直走回江边,见到周仓招来的接应船只,才放开已吓得魂不附体的鲁肃,上船安然离去。
这一场单刀赴会,把关羽写得英雄无比,相形之下,鲁肃计谋难施,全无用处,做了关羽的陪衬。
不过,这样写单刀赴会,倒不是《三国演义》的发明。元代关汉卿就写过一个《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杂剧,对关羽大唱赞歌,说他是三国英雄汉,豪气有三千丈。酒宴之中,鲁肃索要荆州,关羽匣中宝剑鸣响,鲁肃又惊又怕;埋伏的甲士拥出,关羽拔剑,令鲁肃送他上船,最后胜利返回。
再看元代《三国志平话》,里面也写到关云长单刀赴会。《三国志平话》里说关云长衣甲全无,腰悬单刀一口,前来赴会,鲁肃这边却是甲士三千,将军们还都挂着护心镜。吃饭时,奏乐,一连三次,笛声不响,鲁肃叫“宫商角徵羽”,又说“羽不鸣”,说了三次,表面上是说羽声没有吹响,实际上是说“羽不明”,说关羽不明事理。关羽大怒,揪住鲁肃,说“你说‘羽不明’,我叫你‘镜’先破”。“镜”指护心镜,也是指鲁子敬的“敬”,吓得鲁肃伏地请罪,关羽才饶他性命,上马回荆州。
可见,从元代开始,流传的三国故事中,单刀赴会的英雄就是关羽,鲁肃只是个陪衬,甚至丑角。但是元杂剧、《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中对单刀会的描写,全都是颠倒事实,历史中单刀会上真正的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
据《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载:最初刘备来见孙权,求借荆州之地,是鲁肃力劝孙权借给他,好让刘备来牵制曹操。后来刘备攻下益州,孙权讨要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不给,孙权便派吕蒙率众攻取,刘备闻信,亲自到公安督战,派关羽来迎击,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就在孙、刘双方一触即发、将要发生一场恶战的紧要关头,屯兵益阳的鲁肃邀请关羽谈判。据裴松之注引《吴书》记载:(www.xing528.com)
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趋就羽。
也就是说,谈判前,鲁肃身边的将官担心有变,不让鲁肃前往,但是鲁肃还是冒着生命危险,毅然而行。那么,谈判场上又是什么样呢?《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说: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从这段记载来看,当时谈判双方都带了兵马,距谈判地点仅百步远,双方谈判人员每人都带一口刀。谈判场上,鲁肃面对号称万人之敌的关羽,毫无惧色,据理力争,义正辞严,最后蜀方理屈词穷,决定让步,以湘水为界,割三郡给东吴,双方这才罢兵。
由此可见,历史上确曾有过谈判划分荆州的单刀赴会,但是是双方谈判人员每人各带一口刀,而不是关云长一口大刀孤身冒险;会上慷慨陈辞、气夺对手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但是,历史中这位单刀会上的真正英雄鲁肃做梦也不会想到,千年之后,他的谈判对手关羽会步步高升,成帝成圣,走上神坛;也不会想到,此后世间演说这一幕单刀之会时,他的对手变得光彩四射,而他,当年慷慨赴会的鲁肃,却变成了陪衬对手的反面角色。消失在历史烟尘里的鲁肃,如果地下有知,也许会无奈地苦笑一声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