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桃园结义-三国演义的开篇

桃园结义-三国演义的开篇

时间:2023-12-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对得不算工整,但却显得大气,堂堂正正,确有一点儿桃园结义的英雄气概。所以全书以桃园结义开始,就有开宗明义的作用。从《三国志》中,找不到关于桃园结义的明确记载。后二人遇到刘备,见刘相貌不凡又是帝王后裔,于是共拜备为兄,三人便到城外桃园结义。所以到《三国演义》里这种情节就没有了,桃园结义终于结出了白璧无瑕的义,成为中国民众顶礼膜拜频频效法的完美的义的象征,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桃园结义-三国演义的开篇

桃园结义,有仁有义有忠孝;

桥头训子,情长义长日月长!

这副对联,是从前在一部小说中看到的。小说的内容差不多都忘了,只记得,这副对子是清末一个会党,好像是哥老会,联络用的。对得不算工整,但却显得大气,堂堂正正,确有一点儿桃园结义的英雄气概。对于这种现象,梁启超曾说过:“今我国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处处有梁山之盟……”(《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可见桃园结义故事,对中国民众影响之大。一部《三国演义》,大旨便在弘扬忠、义。所以全书以桃园结义开始,就有开宗明义的作用。书中第一回写道:刘备关羽张飞三位英雄,因缘凑合,遇到一处,志向相投,决定共举大事,便在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三人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话不长,但字字千金,刘、关、张一生生死不渝的兄弟之情、君臣之义奠基于此,后面多少轰轰烈烈的故事如过五关斩六将、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也都肇端于此。

但是,对全书起着开宗明义作用,又对民间有着深远影响的桃园结义故事,在历史中是否实有其事呢?答案是否定的。从《三国志》中,找不到关于桃园结义的明确记载。不过,从字里行间,我们又能看到一点儿蛛丝马迹。比如《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记载:关羽本是河东解人,因事亡命到涿郡,恰好刘备在招兵买马,关羽、张飞便投奔过去。后来刘备做平原相,关、张二人相随,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关系是非同一般的亲密了。相形之下,曹操也很爱才,但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他和哪个人亲密到这种地步,野史中倒是记载他用剑杀了为他盖被的人。再有,《张飞传》里也说“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意思是说张飞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关羽。还有,《关羽传》里面又说到,曹、刘一度交兵,徐州失守,关羽被曹操擒获,曾对来试探他心迹的张辽表示,他受刘备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从“誓以共死”一语来看,刘备、关羽之间似曾有过某种誓约,但誓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否就是结为异姓兄弟呢?今天就不得而知了。(www.xing528.com)

史书里就这么一点儿材料,到了民间,传来传去,加上想像发挥,就有了桃园结义的故事。元杂剧中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一出戏,里面讲张飞与刘、关相遇结义前以卖肉为业,时常将屠刀压在千斤巨石之下,恰好关羽在家乡杀了人,逃到涿郡范阳地界,来张飞肉铺买肉下酒,搬开巨石,让张飞大为佩服,便拜关羽为兄。后二人遇到刘备,见刘相貌不凡又是帝王后裔,于是共拜备为兄,三人便到城外桃园结义。结义的程序和《三国演义》里写的差不多,同样是杀牛宰马,祭告天地。

再有,《三国志平话》开篇也写了桃园结义,过程和《三国演义》也大体相同,并且平话对刘、关、张三人的义也大书特书。但有一处情节值得注意,《三国志平话》里写吕布投靠刘备后,又夺了刘备的徐州,刘备引军驻小沛。一日张飞带兵出城捉强盗,恰好误捉了为吕布买马的手下,抢了很多箱笼。吕布手下进城找刘备告状,刘备一听大为震惊,于是大骂张飞:“此物皆吕布之物!”而且还要和关羽一起把张飞送徐州献给吕布,后来因想到桃园结义才作罢。这种写法,在受过现代观念熏陶的读者来看,也没什么不可以,甚至还可能觉得它写出了人性的深度,更好,但在一般中国民众看来,这样写就实在有损于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甚至是偶像的形象了。所以到《三国演义》里这种情节就没有了,桃园结义终于结出了白璧无瑕的义,成为中国民众顶礼膜拜频频效法的完美的义的象征,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于是便有了梁启超所说的“日日有桃园之拜”。但是这日日有的后人的桃园之拜,是否也拜出刘、关、张这般生死不渝的义呢?只怕未必,对于后人的这些效法,毛氏父子在《三国演义》的第一回总评里说了一段话,有些意思:今人结盟,必拜关帝,不知桃园当日又拜何神?可见盟者盟诸盟心,非盟诸神也。今人好通谱,往往非族认族。试观桃园三义,各自一姓,可见兄弟之约,取同心同德,不取同姓同宗也。若不信心而信神,不论德而论姓,……其视桃园为何如耶?

这话即使放在今天,不也仍有启示意义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