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孙坚:从油滑小丑到江东猛虎

孙坚:从油滑小丑到江东猛虎

时间:2023-12-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孙坚率军前进,抵达鲁阳,派一个部下带兵回州里督察催办军粮。因此,元杂剧和《三国志平话》中,东吴人物多以反面形象出现。从这样一种观念出发,东吴事业的早期奠基人孙坚,就难逃被打扮成小丑的命运了。这一点在写孙坚上就有所体现:一方面历史上孙坚斩华雄、败吕布的功劳不见了,送给了刘、关、张;另一方面,描绘了孙坚的一些英雄业绩,并送给他一个“江东猛虎”的称号,很大程度恢复了他一代英豪的面目。

孙坚:从油滑小丑到江东猛虎

元杂剧《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中,一位将军上场时做了这样的自我介绍:“我做将军世稀有,无人与我做敌手。听得临阵肚里疼,吃上几钟热烧酒。”

不用问,这准是个丑角。此人又说:“为某能疥狗,善拽软弓,射又不远,则赖顶风对南墙,箭箭不空,虽然我为大将,全无寸箭之功。”除此之外,还有一番表白,大意是说他上得马去,普通小河也过不去;听得厮杀,账房里推睡;不知天文,不晓地理。当参谋,只会批吭捣虚,为头说谎,助阵敲鼓全不响,旗上描成哈叭狗。

那么这位丑角将军何许人也?杂剧中说他是孙坚

这可真令人奇怪,《三国演义》里的孙坚,作战勇猛,是个很有英雄气概的人物,在元杂剧中怎么成了小丑?到底哪一个才是孙坚的本来面目?

相比较而言,《三国演义》所写更接近历史

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记载了孙坚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据说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孙武的后代。关于孙坚的出生,《孙破虏传》注引《吴书》中这样一个传说:

及母怀妊(孙)坚,梦肠出绕吴昌门,寐而惧之,以告邻母。邻母曰:“安知非吉征也?”

晋人王嘉在《拾遗记》里也记载了这一传说,说孙坚的母亲怀上孙坚时,梦见肠出绕腰,有一童女背着这肠子绕到吴昌门外,又授孙母芳茅一茎,说必生雄才之人,将来会鼎足于天下。孙母梦醒,找人卜筮,筮者告诉她,那位童女,便是天上太白之精,她来感化入梦,是要预示孙家将成就一番帝王之业。

说来说去,无非是要说孙坚生来便不同凡响。不过,历史中的孙坚,少年时曾有过人表现,《孙破虏传》中说,在他17岁时,和父亲一起乘船到钱塘,正碰上一群海盗劫掠了商人的财物,在岸上分赃。行人都吓得止步,过往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驶。年少的孙坚却不顾父亲劝阻,持刀跳上岸,东指指,西挥挥,海盗们远远地望见,大吃一惊,以为孙坚指挥官兵来包抄拘捕他们,扔下财物四散而逃。孙坚奋力赶去,砍下一个海盗首级而返。这一来,孙坚名声大噪。

不久会稽郡有个叫许昌的,和儿子许韶到各县煽风点火,聚众数万人,兴兵作乱。年轻的孙坚召集一千多名壮士,和州郡兵合力讨伐,击溃了许昌的乱兵。

中平元年(184年),发生了几乎席卷整个汉帝国的黄巾起义。孙坚召募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和黄巾军作战,奋力出击,所向无敌。攻宛城时,他身先士卒,率先登城杀入,表现更为勇猛。

后来,边章、韩遂在凉州作乱,孙坚随司空张温一同前往镇压。张温召见当时身为中郎将、负责凉州军事的董卓,董卓很久才来,张温责备他,董卓出言不逊,孙坚见董卓狂妄无礼,便对张温低声耳语,劝张温以军法处置董卓,将他斩首。可惜张温没有听从,否则汉末历史也许将是另外一种样子。(www.xing528.com)

董卓终于进了京,为非作歹,祸乱国家。孙坚起兵,加入讨卓的队伍,在进军途中,巧施计谋,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铁腕手段诛杀了不与他合作的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

孙坚率军前进,抵达鲁阳,派一个部下带兵回州里督察催办军粮。孙坚和属官在鲁阳城东门外为这位部下饯行。不料董卓的几万人马已向这里开进,有几十名轻骑兵先头到达。孙坚望见远处的烟尘,依旧和部属饮酒谈笑,同时命令部队整顿行阵,不得轻举妄动。渐渐有更多董卓的骑兵赶来,孙坚缓缓撤座,从容不迫地带着队伍进城。进城后,才对部下说:“先前我不马上起身,就是怕士兵乱了阵脚,自相践踏,那么诸位就无法进城了。”董卓军队见孙坚人马整齐,严阵以待,不敢攻城,撤兵走了。

此后孙坚移居梁东,被董卓军大举围攻,吃了败仗,但很快组织反击,大破卓军,杀了董卓的都督华雄

接下来,孙坚挺进洛阳附近的大谷口,董卓亲自指挥关西军队,在各皇陵间与孙坚作战,结果董卓大败,撤退到渑池

孙坚乘胜进兵,进入洛阳宣阳城门,又与吕布率领的殿后部队作战,大获全胜,终于占领洛阳。

可见讨董联军中,最为英雄出色的便是孙坚。董卓曾对部下说,关东联军屡次被我击败,都惧怕我,成不了气候,只有孙坚这小子,戆得厉害,又能用人,你们要小心他。又说,只要杀了二袁、刘表、孙坚,天下就会服从他。

其实二袁、刘表都是虚名无实之辈,并不能和孙坚相提并论。但是意想不到的是,孙坚没有死在讨董之役,却在与刘表作战时,因孤身轻进,被刘表部将黄祖的士兵用箭射死,时年37岁。

这就是历史中的孙坚,勇猛善战,在那风云变幻、豪杰云起的时代,是一位数得上的英雄。但在元杂剧《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中,他竟成了一个小丑,在元代《三国志平话》中,也是如此。《三国志平话》中的孙坚,目光短浅、心胸狭窄、武艺低劣,他瞧不起刘、关、张,说他们是“猫狗之徒,饭囊衣架”,但自己和吕布对阵,不到三个回合就败逃而归,连头盔战袍都被对手夺去了。张飞从吕布手下将它们夺回,献给袁绍,揭了孙坚狼狈逃回的老底,孙坚恼羞成怒,要将张飞推出斩首,被袁绍、刘表、曹操劝住。

元杂剧和《三国志平话》中的孙坚,写成这样,也不是不可理解。元代的说书艺人,心中只认准一个刘备,只承认刘备和蜀汉一方是好人,是英雄,其他的,无论是东吴还是曹魏,因为和刘备及蜀汉政权做过对,所以都不是好东西。因此,元杂剧和《三国志平话》中,东吴人物多以反面形象出现。从这样一种观念出发,东吴事业的早期奠基人孙坚,就难逃被打扮成小丑的命运了。

《三国演义》的处理相对公正一些。从拥刘这一主题出发,罗贯中笔下的东吴人物,一般比不上蜀汉,但并不完全抹煞他们的英雄色彩。这一点在写孙坚上就有所体现:一方面历史上孙坚斩华雄、败吕布的功劳不见了,送给了刘、关、张;另一方面,描绘了孙坚的一些英雄业绩,并送给他一个“江东猛虎”的称号,很大程度恢复了他一代英豪的面目。《三国演义》这样处理,比起元杂剧和《三国志平话》,应该说更有分寸,也比较有艺术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