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袁绍:三国演义中最害怕的对手

袁绍:三国演义中最害怕的对手

时间:2023-12-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与曹操对抗前夕,他“虎距冀、青、幽、并诸郡,带甲百万,文官武将极多”,是曹操最害怕的一个对手。袁绍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袁绍自身,归咎于他的性格弱点,以及由此带来的决策失误。袁绍最大的性格弱点是“好谋无断”,这几乎是当时人所共知的特点。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袁绍一生,空有英雄之名,没有英雄之实,“羊质虎皮”正是对他形象、恰当的评语。

袁绍:三国演义中最害怕的对手

在汉末逐鹿中原的群雄中,袁绍声望最高,势力最大,以其实力而论,本可以称雄于世,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而,在与曹操的交锋中,他一败于官渡,再败于仓亭,遂使百万雄兵,土崩瓦解,英雄事业,付之东流,自己也落了个吐血而亡的可悲下场。对袁绍失败的原因,曹操的谋士郭嘉曾通过对袁、曹的对比,说出过一段十分精辟的话:

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第十八回)

这段话大体上符合事实,后来的事态发展也证实了它,由此可见,袁绍之败,主要还是由于他本人性格的原因。

袁绍早年的声望主要来自他的门第和家世。从高祖袁安,到其父袁逢,袁氏四代都有人任司徒司空太尉,这在汉代号为三公,分别掌握国家的政务、司法、军事大权,是最高的职位。袁氏四世三公,官高权大,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凭借家族的势力,袁绍很年轻就升为中军校尉,何进谋诛宦官要依靠他,董卓弄权,他也敢公然反对。也正是如此,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时,曹操提议:“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后,可为盟主。”众诸侯也一致拥护。这一优势,直到后来诸侯争霸时,也仍然起着作用。

在声讨董卓的联军因内讧而解体之后,袁绍凭借他的声誉和影响,先夺占冀州,后消灭公孙瓒,很快就成为北方最大的豪强势力。在与曹操对抗前夕,他“虎距冀、青、幽、并诸郡,带甲百万,文官武将极多”,是曹操最害怕的一个对手。相对而言,曹操的地域和实力都无法和袁绍相比。官渡之战开始时,袁绍出兵70万,曹操只有7万。然而,袁、曹大战的结果却以袁绍的惨败而告终,可见,战争的胜负不单纯取决于兵力之多少。袁绍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袁绍自身,归咎于他的性格弱点,以及由此带来的决策失误。

袁绍最大的性格弱点是“好谋无断”,这几乎是当时人所共知的特点。早在董卓专权之时,袁绍因不满董卓,愤然离京而去,董卓颇为担心,校尉伍琼就曾告诉他:“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刘备就曾利用袁绍的这个弱点达到了保护自己的目的。这是在关羽杀了颜良之后,当时刘备正投奔在袁绍帐下,消息传来,沮授告诉袁绍,杀颜良的就是刘备的兄弟关羽,袁绍一听大怒,立刻下令杀刘备。刘备辩解说:“明公只听一面之词,而绝向日之情耶?备自徐州失散,二弟云长未知存否。天下同貌者不少,岂赤面长须之人,即为关某也?明公何不察之?”袁绍一听,觉得很有道理,马上责备沮授:“误听汝言,险杀好人!”立即请刘备上帐坐,商议为颜良报仇之事。接着文丑去为颜良报仇,又被关羽杀了,袁绍闻之,又要杀刘备,刘备再次申辩说:“容申一言而死:曹操素忌刘备,今知备在明公处,恐备助公,故特使云长诛杀二将。公知必怒。此借公之手以杀刘备也。愿明公思之。”袁绍一听,又觉得有道理,马上说:“玄德之言是也。汝等几使我受害贤之名。”当即斥退了郭图等,再次把刘备请到上座。刘备接着表示,愿亲自去招来关羽,以补斩颜良、文丑之过。袁绍听了大喜,说如果关羽能来,胜过颜良、文丑十倍。刘备就这样,轻轻松松地避免了惩罚,又从从容容地逃出了虎穴。在官渡之战中,他的这个弱点表现得更为充分。

鼠目寸光,没有远见卓识,这是袁绍的另一个致命弱点。袁绍野心很大,却不能审时度势,往往是“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亡命”。在打公孙瓒时,谋臣们劝他迎天子都邺城以号令天下,袁绍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觉得皇帝在身边,事事要奏请,反而不自由。后来见曹操捷足先登,把天子迎到许昌,他又很后悔。曹操兵进徐州,刘备前来求救,田丰向他建议,趁曹操东征,许昌空虚,如果以义兵乘虚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万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是,袁绍却做了这样的回答:“我的小儿子患了疥疮,我哪还有心事考虑别的事情!”田丰不仅长叹:“遭此难遇之机,乃以婴儿之病,失此机会,大事去矣!可痛惜哉!”袁绍就因如此小事,失去了一次称霸的良机!

心性狭窄、多疑,果于杀戮,这是他致败的根本。在用人方面,袁绍一方面任人惟亲,惟门第、虚名是尚,另一方面喜听谗言,是非颠倒,善恶不辨,不能识别人才,即使有人才也不能使用。袁绍帐下,不乏有才能的人,但由于主帅昏聩,造成内部不团结,因此,小人得志,良臣遭斥。如田丰、沮授都是忠心耿耿的谋臣,却都没有好结果。破公孙瓒后,袁绍急于攻曹,田丰认为,连年兴师动众,老百姓已经疲惫不堪,曹操兵虽少但能征善战,此时应该以逸待劳,不宜与曹开战。田丰苦苦劝谏,袁绍不听,还把田丰关进监狱,结果在官渡惨败。战后,袁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杀掉田丰。对此,田丰曾做了这样的解释:“袁将军外宽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这就是袁绍的思维逻辑!正如小说中所言:“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www.xing528.com)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罗贯中曾引用一首所谓的

“后人”诗对袁绍的一生做了评论: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

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

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

袁绍一生,空有英雄之名,没有英雄之实,“羊质虎皮”正是对他形象、恰当的评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