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葱茏的白鹭洲地逼市区,洲上四面环水,波光粼粼,隔岸的青原山连绵起伏,苍茫叠翠,这如画的景色,美丽的风光,古往今来,凡亲临吉安的人们,无不在白鹭洲上留下寻幽览胜的足迹。
白鹭洲方圆数十里,一说因白鹭群栖而得名。也有文献记载,白鹭洲的得名渊源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诗中的“三山半路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之名句。由于白鹭洲屹立于浩阔的赣江之中,双水夹流,情景正与李白之诗句相合,所以被用作洲名。
在北宋宣和年间,吉州通判徐俯的诗中已有“空看白鹭洲”之句,至南宋初年,诗人尹直卿《贺周益公归休》诗中有云:“我公不向螺江住,羞杀青原白鹭洲”。元代买思永为重修白鹭洲书院作记时也写道:“谓洲在二水间,取唐人诗句以白鹭名其洲,因以名书院”。可见,白鹭洲名源于青莲居士李白的诗句,而书院则依洲而定名,这便是白鹭洲书院得名的由来。
吉安古为庐陵郡地,自宋代以来,这里名人辈出,成为人文荟萃之区,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盛誉,如果说鹅湖书院以开创理学争鸣在先,白鹿洞书院以集中体现程朱理学教学思想与体系为最,那么白鹭洲书院则是人才辈出,延续办学七百多年而著称了。
白鹭洲书院的创始人江万里,为江西都昌县人,官至宰相,元兵南下进占江西,他在波阳家居,不甘受辱,率妻儿与家人投之水池殉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忠贞节烈之士。书院的第一位山长欧阳守道是江西宋代著名的学者,他执掌院事讲席达十年之久,发扬了江万里开创的好学风,使书院办得生气勃勃,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民族英雄文天祥,爱国诗人刘晨翁、名臣邓光荐人皆出其门,数百年来,许多名儒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授业,宋代大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曾讲学其间。明代名儒邹元标、王时槐长期授业于此。清代名臣、学者施润章、状元刘译曾任主讲。历代名人留下了歌咏描绘白鹭洲的诗歌200多首。
那时的白鹭洲书院规模相当可观,书院前有泮池,池上有桥,建有文宣王庙,六君子祠,棂星门,道心堂,万竹堂,云章阁,风月楼,浴沂亭等,还置田购书,可供数百学生。七百多年来,由于水患兵乱,古集中已多少被毁损,至今商有云章阁、风月楼、古脊台、永堤、泮月池、复古亭等,其中风月楼、云章阁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www.xing528.com)
过古朴的学堂,过青葱的竹林,过江边的长廊,到了校园的尽头,便是书院的旧址了。一跨入书院大门,你便被它古朴而清新的环境所吸引,整齐严肃的讲堂与焉飞鱼跃的园林,构成了一幅对比鲜明而又浑然一体的情趣画面。从雅致端肃的建筑群落中,仿佛能看到儒家士人的严谨和闲适的读书氛围,欣赏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想。
云章阁为白鹭洲书院藏书阁、山长厅,万历二十年(1592年)重建,历代均有修葺。阁楼坐北朝南,为一厅二进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阁前有廊。阁内布置了孔子、文天祥祭祀台,配祀了六君子、庐陵四忠,为的是使书生“举目皆神,见贤思齐”。
风月楼为书院生员,文人墨客登临吟颂之所。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与云章阁仅一巷之隔,占地面积114平方米,三层飞檐翘角,四面花窗。底层名“欲沂亭”,二层名“风月楼”,三层民族“魁星阁”。在三层推窗远眺,远山近水,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古代的书院多为砖木结构,因蓄水防火和美化环境需要,在书院门前凿池,称为泮池,久而久之,泮池也就成了书院的代名词,将读书启蒙称之为“入泮”。白鹭洲书院的泮池因洲名又称为“鹭池”,又因池形如半月,又称为“泮月池”,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知府汪可寿修复书院时所建,历代均有修葺,现存遗址为清代复修。1985年再次整修。
当你置身白鹭洲书院,环顾四周,你会发现附近曲廊亭阁,阶台小径,古木花树下,均有三三两两白鹭洲中学的学生在此捧手低读,两眼不离书本,两耳不闻外声。来往游人纷沓的脚步似乎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那种身心俱定的心灵上的宁静。这种宁静在书院外的现代都市显得这般弥足而珍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