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鹅湖书院:惜日异彩与精彩论辩

鹅湖书院:惜日异彩与精彩论辩

时间:2023-12-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鹅湖书院坐落在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东南三十公里的鹅湖山北麓,这一带是典型的田园水乡,唐诗“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扇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由宋至今,鹅湖书院几经兵险,修复达二十八次之多。未进鹅湖书院大门,先见“江右乃人才渊薮,鹅湖钟川岳英灵。”在这里,明确的把鹅湖书院列为当时天下四大书院。那块碑刻讲的是康熙赐鹅湖书院牌匾的经过。

鹅湖书院:惜日异彩与精彩论辩

鹅湖书院坐落在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东南三十公里的鹅湖山北麓,这一带是典型的田园水乡,唐诗“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扇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描写的就是这一带富庶恬适的田园风情。鹅湖有寺始于唐代,初名仁寿院,后因山名而改称鹅湖寺,但作为一处宗教场所,它并没有名气。宋代将寺院从峰顶移至了山麓驿道旁。这一移大大方便了来往行人的驻足,可能会打扰僧人们的修行,但却移出两个名标青史的聚会,鹅湖寺从此渐渐废寺而改书院。由宋至今,鹅湖书院几经兵险,修复达二十八次之多。锲而不舍的修复,重建,是历代人们对鹅湖相会的不断认同和崇仰。

未进鹅湖书院大门,先见“江右乃人才渊薮,鹅湖钟川岳英灵。”的对联,进入头门,穿过屏风,院子豁然开朗,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回到千年之前,院内古柏参天,斯人已去,唯有这树仍像注视今人一般,注视过那些莘莘学子,聍听过他们的朗朗书声,见证着书院历史的变迁。

一座石牌坊昂然立在前院,阳额“斯文宗主”,阴额“继往开来”。书院自1957年成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后,管理人员总要告诉人们一个现象,这个石牌坊具有不对称的特点,喻后人对朱、陆两家求同存异内在风采的理解与赞同。仰视着它,感受到的是对文化的尊敬,也读出书院设计者的匠心与大气。石坊两侧备有花圃,东、西分别有“义圃”、“经圃”。二门通外院配屋。义圃之侧建有“敬惜子炉”。据说,这样的炉在其它书院已是绝少有了。

【铅山县文化广播电视台  钟明进】这个敬惜炉始建于明代,它起一个什么作用呢?就是当时在这里的读书人所用的写过字的纸张不能随便丢弃,全部要放到炉里焚化。这也体现了我们古代人对精神文化产品的一种敬重,有 很深的文化意味在里面。

前行数步,拾级而上,是两个相对的泮池,前院两角有东、西两座碑亭。

【铅山县文化广播电视台  钟明进】这里是西碑亭,那边是东碑亭,这两个碑亭都是清代遗存下来的建筑。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两个碑亭在细微之处有点区别,这边的柱子全部是圆形的,那边的柱子全部是方形的。在这里体现了这样一种含义,就是说朱、陆学说不同,在建筑上给于体现。在西北亭一共保留有5块碑刻,一块碑刻讲的是嘉靖年间“赐进士第国子监五经博士浙江遂安珠川吴世良题并书”。在这里,明确的把鹅湖书院列为当时天下四大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鹅湖书院)。那块碑刻讲的是康熙赐鹅湖书院牌匾的经过。这一块是康熙年间,赐进士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弟写的《重建鹅湖书院碑记》。这一碑刻讲的是,当时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为白鹿洞书院的学子讲义利之辩,就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说读书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思想境界。(www.xing528.com)

试想在毁与建的千年里,书院遭受了多少的劫难,又有多少名师、士子随了这院落浮浮沉沉,乃至舍身相与。讲堂南面的四贤祠内,设有朱、吕、二陆四个牌位,还有一个题有“顿渐回归”字样的匾额,与书院前排建筑中所悬的“道学之宗”的御匾正遥遥相对。

走过两间学堂,来到御书楼,楼正门挂的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题词“穷理居敬”匾,及“章岩月朗中天镜,石井波分太极泉”的对联,诠释的正是理学的精髓。唐内陈设依旧。讲台上的一把太师椅静静地摆放在中间。看招墙上鹅湖书院辩论记,煞那间仿佛朱熹已端坐椅上,直颈而辨,名士们个个激情满怀,慷慨陈词,辩论之声不绝于耳。一时间,这里成为举国关注的学院,学子心中的圣地,造就了鹅湖书院的一个鼎盛时期。

时光荏苒,一跃千年,物是人非,不变的是这以文字形式流传下来的学说流芳百世。

御书楼及义门两侧内院墙之外,分别建有士子号舍两排,各有数十间,为清初遗存,保存完好,在别处很少见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