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至清的700年间,白鹿洞书院一直是我国宋明理学的中心学府,书院殿阁巍峨,亭榭错落,师生云集,俨如学城。
进入清代,白鹿洞书院仍有多次维修,办学不断,直到十九世纪末,我国政治经济发生急剧的变化,出现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光绪24年(1898年),清帝下令变法,改书院为学堂,白鹿洞书院于光绪29年停办,洞田归南康府中学管理。宣统二年,改白鹿洞书院为江西林业高等学堂。民国初年,白鹿洞书院遭到火灾,抗战时更遭日军的破坏。原有藏书、器皿付之一炬,荡然无存。国民党时期,蒋介石准备要南昌中正大学接管白鹿洞书院,但未能实现,直带建国后,白鹿洞书院终于得到很好的保护、维修和利用。
历史似乎就是如此的巧合,读1979年秋,重新恢复白鹿洞书院,把它从农垦系统划出来时,与朱熹第一次寻访书院旧址,恰好相隔整整八百年。
白鹿洞书院北靠庐山,面对鄱阳湖,与庐山著名的风景点三叠泉、五老峰、海会寺、观音桥、秀峰等连成一片。这里保存着庐山最为古老的原始森林和原生植被。此地三山夹岸,一水中通,山林环合,草木秀润,是个四面环绕的小盆地,俯视如洞,故名。院前有小溪一道流贯全境,取孟子“吾道一以贯之”之意,定名“贯道溪”。它发源于庐山,五老峰之侧的凌霄峰顶。溪由洞底而过,若阴阳鱼中线,地生灵气焉。这里气候湿润,夏季凉爽,风光秀丽,精致天然,环境幽静。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庐山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白鹿洞是庐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得最好的景区之一。
白鹿洞书院规模甚大,俨若山城,原有古典建筑三百六十多间,殿宇书堂,楼台亭榭,莲池小桥,牌坊碑廊,一应俱全。如今,古老的书院早已修缮一新,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修葺后的白鹿洞书院,以圣礼殿为中心,组成一个错落有致,相得益彰的庞大建筑群。(www.xing528.com)
书院名胜分为院外景点和古建筑群两大部分。院外景点主要有牌坊、老鹿洞、怪松、钓台、射圃、高美亭、独对亭、枕流桥、流芳桥、中华诗词碑苑、贯道溪摩崖石刻等。书院建筑群古色古香,殿堂巍然,楹联题匾,文采纷呈,碑廊廖舍,井然有序。书院鼎盛时期,仅亭台就有24座。难怪古人概叹:“庐山古迹以百数,惟白鹿洞书院最胜”。
书院古建筑由五大院落组成,是五祖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依次为书院大门、先贤书院、礼圣门与礼圣殿、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和延宾馆与春风楼。
礼圣殿又名大成殿,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者”的语意,是当年学生尊孔之殿堂,也是书院现存最大,规格最高的古代建筑。大殿重檐,九脊歇山顶,灰瓦白墙,黑柱红拱,飞檐凌空,气势恢宏,巍峨壮观。殿中上有康熙帝手书“万世师表”匾额,正中为孔子行教图石刻像,相传是唐代吴道子手笔,像下有石质龛台上摆石香炉和石花瓶,后壁左右立有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的碑刻。殿中的两侧有线雕四圣(亦称四配),即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亚圣孟子。殿左右两侧墙壁前神龛上还立有十二贤(亦称十二樜)线雕小像,前十一人均为孔子门生,惟朱熹非孔子的学生,亦非同时代的人。但因朱子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故而也列为十二樜,供后人祭祀。
从礼圣门到礼圣殿有花圃四个,种植有柏、梅、桂、棕,山茶、玉兰、芭蕉、月季等名贵花草树木,四时飘香,四季常绿,更增添了祭祀地的庄严和肃穆,增添了对儒教圣贤的景仰和崇敬。
白鹿洞书院园林清幽,真乃读书佳地。游客可见参天大树,又有潺潺的清水,聍听山鸟欢鸣,群蝉脆歌。众多殿堂组成的古建筑群,与周围的山川环境融为一体,置身此地,心旷神怡。令人不禁想起,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白鹿洞诗》:“少室山人旧草庐,隔朝换作紫阳居。一松门外张华盖,五老云中看读书。白鹿仙踪流水远,青衿灯火讲堂虚。人间何处寻精舍,稷下淹中恐不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