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百集大型纪录片:中国书院文化探秘

百集大型纪录片:中国书院文化探秘

时间:2023-12-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朱熹力排众议,接连上书朝廷,重申复兴白鹿洞书院对传播文化,教育士人,巩固统治的重要性。白鹿洞书院与当时的岳麓、石鼓、睢阳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被誉为“海内外书院第一”。朱熹振兴白鹿洞书院,作了八件大事,分别是修建房屋、筹措学田、聚集图书、延聘师长、招收生徒、设立课程、制定教规,以及确立了教学组织形式。朱熹总结了前人办学所立规制及禅林清规,为白鹿洞书院制定了名为《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学规。

百集大型纪录片:中国书院文化探秘

匡庐自古就是钟灵毓秀之地,多少年来,道家在这里炼丹,佛家在这里参禅,士子们在这里隐居读书,都想沾染点这山水的灵秀之气。千百年来,这奇山异水也果真不负人们的虔诚与苦心,传说确实出了几位羽化飞升的道长和禅悟成佛的方丈,至于那些在山中苦读的士子,走出山间后,一个个成就了一番大业,李渤、李逢奇、刘科。所以,早在升元年间(937-942年),南唐就在庐山东南五老峰下李渤读书的地方,办起一所庐山国学,又叫白鹿洞国学,任命国子监九经教授李善道为白鹿洞的首任洞主,掌管教育学习,这就是白鹿洞开办学校之始。这是一所与当时南唐首都金陵秦淮河的国子监齐名的高等学府,也是庐山的第一所大学。

书院之所以以“白鹿洞”命名,据说是因为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和其兄李涉来此隐居读书,他们驯养了一头白鹿,能为主人送信购物,当地人视之为神鹿,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大概李渤养鹿时,曾有个鹿栖的洞穴吧,所以人们将此地称为“白鹿洞”。也有人考证,书院以“白鹿洞”命名,是因为此处为河谷小盆地,周围高而中间低洼,垂直看很像一个洞,加之李渤又曾在此读书养鹿,故名白鹿洞,后书院也以此命名。

宋初,人们在“庐山国学”的旧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但不久即毁于兵火。到了1179年,大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到达这里南康知军,多次寻访书院旧址,只见兵险后的白鹿洞书院断墙残壁,一片荒凉,这使他十分痛心,决定重修白鹿洞书院。朱熹力排众议,接连上书朝廷,重申复兴白鹿洞书院对传播文化,教育士人,巩固统治的重要性。还指出建书院的目的是为了在佛、道争雄的庐山,为儒家争得一席之地。经过这位理学大师的惨淡经营与精心整治,白鹿洞书院终于名声鹊起,一时俊彦云集,英才辈出。白鹿洞书院与当时的岳麓、石鼓、睢阳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被誉为“海内外书院第一”。

朱熹振兴白鹿洞书院,作了八件大事,分别是修建房屋、筹措学田、聚集图书、延聘师长、招收生徒、设立课程、制定教规,以及确立了教学组织形式。朱熹总结了前人办学所立规制及禅林清规,为白鹿洞书院制定了名为《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学规。(www.xing528.com)

《白鹿洞书院揭示》不同于一般官学学规多为禁令惩办性质的学规,而是重在引导,指明学习和道德修养的基本方针和原则,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影响极为深远。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并使这种组织形式日趋完备,如升堂讲学、学术争鸣。朱熹除了自己升堂讲学之外,还摒弃了门户之见,广邀国内著名学者前来讲学,学术空气相当活跃。其中一件最著名的事件,就是邀请陆九渊到书院来讲学,这是发生在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的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件,史称“白鹿洞之会”。

我们知道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在学术观点上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是互相对立的。宋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二人由于学术观点不同,曾在地处江西铅山县境内的鹅湖发生过激烈的论辩,但是朱熹并不因此而持有门户之见。六年后,他邀请陆九渊前来白鹿洞书院讲学。当时,陆九渊讲的是《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深受白鹿洞书院师生们的欢迎,有的学生甚至被他精湛透辟的说讲感动得落泪。这次演讲也很受朱熹的赞赏,为此,朱熹特意把陆九渊所讲内容刻石立于院门,这不仅首开书院“讲会”制度的先河,为不同学派同在一个书院讲学树立了范例,在中国儒学史上也一直被传为佳话。自朱熹之后,白鹿洞书院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挤挤焉,彬彬焉”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从宋至清,无数名师巨儒曾来此讲学和造访,陆九渊、虞集、李梦阳、王阳明、吴国伦、邹元标、罗洪先、黄宗羲、张维屏、康有为,学风绵延数百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