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孝宗时期,出现了宋代学术史上第二批大师级的学者群体,朱熹、张栻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陈亮、叶适的事功学,几成鼎足之势。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闽学创始人,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杰出学者,其学术领域涉猎甚广,孔子之后无人可比。他在理学上的代表性著作有《朱子语类》、《四书章句题注》、《周易本义》、《朱文公文集》,其中的《四书章句题注》是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篇的《论语》、《孟子》合编在一起,以合乎自己学说主张的前人论说,加上朱熹本人通俗浅近的铨释,《四书》因而成为文化史上一个独特的专有名字,与另一个专有名字“五经”并列,在后世的理学普及运动中有着威力无比的作用。
朱熹是理学的最后完成者,是继孔子之后对儒学贡献最大的思想家,他一生做官时间不长,大部分时间从事教学,门徒广极天下。
与朱熹思想接近的是张栻,张栻对宇宙的构成,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化生变化,特别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组织一个和谐而理想的社会,都进行了苦思冥想,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宇宙观上,张栻一方面强调“太极”是宇宙的本源,另一方面,又认为“心”是万物的主宰。张栻的宇宙观中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兼而有之。在认识论上,张栻发挥二程的“格物致知”论,并对知行关系作了更为详尽的论述。
南宋理想时代,是一个多学派互相争论互相依存的时代。在理学内部,除朱熹、张栻之外,其他学派的理学家,也就理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陆九渊(1139—1193年),今江西金溪人,曾讲学于今江西贵溪象山,学者称他为象山先生,是宋代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创始人。陆九渊认为,“心即是理”,宇宙便是我心,我心便是宇宙,宇宙万物的生化之理就是每个人心中之理。宣称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法充塞宇宙,无非此理。(www.xing528.com)
吕祖谦(1137-1181年),祖籍山西,宋室南迁时,曾祖携家南趋,迁居今浙江金华,学者称东莱先生,是南宋浙东学派中“鹜学”的创始人。吕祖谦家学渊源深长,吕氏一族为北宋显赫家庭,吕蒙正、吕夷间、吕公弼、吕公著、吕熙泽均为宰相,别的当官的不计其数。吕祖谦在哲学上继承了二程的“天理”论,也吸收了程颢偏重“心学”的倾向,与当时陆九渊之学有相似之处,曾与朱熹一起编定北宋理学家的语录《近思录》。吕祖谦为学主张“明理躬行”,十分重视经学之学和致用之学,主张以经为史,曾受到朱熹的批评,但却受到浙东学者的褒扬。吕祖谦见朱、陆两家不和,邀请两家进行一场辩论,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
还有一个学者叫陈亮(1143-1194年),今浙江永康人,是浙东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之说虽无明确的师承,但却在各方面有建树,陈亮与朱熹、陆九渊是同时代的人,对朱、陆的空谈“道德性命”的学风很不以为然,认为这些理学家们“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低头拱手以谈性命,其实是风痹不知痛痒之人”。陈亮曾与朱熹在“王霸义利”问题上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主张“义利双行,王霸并用”。除了上述各家外,当时还有一个学者叫陈傅良,是浙东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陈傅良为今温州瑞安人,他的事功之学在当时影响颇大,也曾遭到朱熹的批评。张栻死后,他的弟子很多都投奔到了陈傅亮门下。陈傅良有个学生叫叶适,是今浙江永嘉人,中年后定居永嘉城郊的水心村,学者称其为水心先生,是浙江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叶适继承和发展了陈傅良的思想学说,成为当时与朱熹“理学”,陆渊“心学”,鼎足抗衡的一派。
宋代的理学发展主宰于那些名留史册的理学大师,也得益于宋代书院建设的繁荣,理学必须依附于书院得以传播,就如同写作,必须找到一张白纸,才可以尽情地在纸上抒发自己的激情和思想。而理学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可以从书院时代不计其数的废墟中感受到。可以这么说,宋代政权所及的地方,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理学家创办书院的身影和书院几经战火的残垣断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