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前期的西学启蒙运动中,福泽谕吉等人组织的“明六社”本是以培养独立自尊的国民为其主旨,随着国权论与民权论两者矛盾的尖锐化,它于1875年宣告解散。正如前述,“明六社”虽然解散,启蒙精神本身却作为个人智慧、作为其培养起来的国民开化之精神保留了下来。这种精神在斗争中成长起来,最终发展出自由民权的思想。伴随而起的,是著名的自由民权运动。这场以“开设国会、制定宪法、确立地方自治、减轻地税、修改不平等条约”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性政治运动,是日本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它以1874年板垣退助等建立爱国公党及提出《设立民选议院建议书》为开端,结束于1889年《明治宪法》的颁布,历经16年。
从国民形成的角度来看,产生自由民权思想的渊源是幕府体制下民众的无国家意识状态。江户时代,武士独占统治权,一般的民众是禁止谈论政治的,被外国攻击的时候,民众欠缺与国家的一体感,没有反抗的勇气。戊辰战争中会津藩的崩溃,对时任官军参谋指挥的板垣退助造成极大震动。他这样说道:“殉国者,不过区区五千士族而已,目击农工商庶民皆挑担逃避之状,深有感触。……会津为天下屈指可数之雄藩,若上下一心,奋力报效藩国,仅五千不满之吾官兵,岂能如此轻易使之降伏。庶民欲避开如此之难而四处逃散,毫无报答累世君恩之概念,见君国之灭亡却以为与之风马牛不相及,究竟是何故?想必是上下隔离、不能互享其乐之故。”注463由于被官军包围时城下町庶民的举动成为此战失利的最大原因,“会津体验”可以看成是板垣退助民权论的起点。他在1874年的《建立民选议院白皮书》也提出要想“兴起与天下忧乐与共的风气”,只有“将天下事让其参与看管”。即不消除民众中根深蒂固的客人意识,就没有日本近代国家的真正确立。(www.xing528.com)
作为以“国权”名义不断强化集权的明治政府的对峙物,自由民权运动以抵抗和博弈的方式凸显了近代国家成立以来民众对政治权利的强烈要求。在“反上抗官”这点上,民权运动呼唤出了民众不屈的能量,给政府以深刻冲击,推进了国家的民主化,展现了日本民众“公民”特质成长的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