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歼“王牌”坦克旅
埃军地下指挥部“10号指挥中心”。埃军总参谋长沙兹利一边要求桥头阵地加紧巩固,安排第2集团军北起坎塔拉,南至德维斯瓦修筑工事,第3集团军从苦湖一直延伸到运河最南端的陶菲克港修筑工事;一边思考以军下一步行动,该如何进行反击。这时,技术侦察部门传来消息,已截获以军无线通信,以色列出动了王牌装甲旅——190旅,将沿维瓦路北两公里线路挺进。这个重要情报无疑使沙兹利为之一振,一个设伏打援、步兵打坦克的方案在头脑中立即浮现。
这个任务立即下达给了埃军“王牌步兵师”——第2步兵师。这个师单兵配备的是无后坐力火箭炮RPG-7,以及一种名叫“萨格尔”的“手提箱”,这种“手提箱”是苏联的有线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它分两截放置在玻璃钢制的箱子里,可用手提,也可背负。箱子长0.6米,宽0.3米,全重(包括导弹)只有24公斤,这个提包可以变换为发射器。使用时,打开箱子,一半作为导弹的发射座,一半作为操纵台,把导弹的两截连接起来,安装在发射台上即可操纵发射。这种导弹射程500~3000米,破甲厚度为400毫米。在发射时,这种导弹的飞行有如一个快速模型飞机,后面拖着一根细电线,一直连接着操纵导航装置。导弹有一个明亮的尾灯以资辨别,操纵人员可以凭目力用操纵杆装置使其对准目标。该导弹除步兵用途之外,还可以从一辆特别装置的装甲车上发射。这种导弹威力很大,是坦克的克星。据第一批跨过运河的埃及军人阿布杜拉在开罗报纸《共和国报周刊》发表文章说,他的部队在10分钟内以这种导弹击毁了巴列夫防线上的8辆以色列坦克。他说,“这些坦克开足了马力逃避我们的导弹。可是,它们只要在射程之内,我们就能击中它们的最弱的地方。每一辆以色列坦克都挨了一枚埃及导弹。”
接到命令后,作为一名战术高手,师长萨德准将没有盲动,而是立即召开作战部门研究了即将开辟的战场的地形地貌,以及以军坦克旅的特点。他感到,以军这次虽然装备精良,来势汹汹,但只是孤军作战,没有步兵的掩护,有利于进行集中火力围歼。萨德立即进行了安排部署,决定采取诱敌深入、设伏围歼之计。
以色列第190旅坦克驾驶员
纳科旅进攻路线是由坎塔拉地区向东南方向斜插,直逼苏伊士运河,企图从菲尔丹正东渡河深入埃军西岸腹地。萨德认为,必须把敌人阻断于运河东岸,而纳科旅所经路线两边是沙丘,是设伏的最佳之地。因此,他命令部队在纳科旅必经之路两侧占据沙丘高地,挖掘伏击阵地,坚持以单兵反坦克作战为主,根据携带的反坦克武器,按射程及进攻有利方向分层次进行布防,并以30辆坦克隐蔽在后防线,进行支援作战。很快,在萨德的指挥下,形成了一张有梯次、能多面进攻的火力伏击网。为确保万无一失,萨德亲自到战位检查武器装备配备情况、单兵掩体牢固性和隐蔽性以及攻击视角。为了进一步迷惑以军,他又使了一招障眼法,命令工兵在菲尔丹附近架设假桥梁,安排车辆穿梭,制造第2步兵师负责后续部队登陆保障的假象,好像对以军行动一无所知。这个假象诱惑着以军长驱直入。
AT-3“萨格尔”反坦克导弹
这时,以军坦克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一路杀来,纳科旅长踌躇满志。一贯强调以坦克打坦克的这位以军指挥官,没有想到这次要败在对方步兵的手上。
以色列先头部队已接近伏击区。一名以色列指挥官远远看到沙丘上有一些黑点点隆起!搞不清是什么东西。他立即通过无线电话向前面坦克询问:“前方是不是很多树墩?”前方坦克指挥员在无线电话里回答“天啊,那不是树墩,那是人!”
好半天,这名指挥官还是不明白,他们的坦克在前进,人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在干什么?但傲慢的以色列人认为这些埃及人只是螳臂当车,不堪一击。因此,坦克没有停止,而是直冲过去,企图以每小时40公里的高速冲垮这些自不量力的埃及人。然而,埃及军队并没像以色列人想像的那样一冲就垮,而是毫不畏惧。突然之间,天翻地动。一排导弹射向以军坦克,许多坦克被击中,冒出一股股浓烟。一位以军的坦克兵回忆道:“我们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东西。这些埃及人对于这种美制的M-60型坦克,精确地知道应该瞄准什么部位,几乎每辆坦克都受到致命的打击。”第一波冲锋的坦克尝试到了“萨格尔”——这个“手提箱”导弹的威力,顷刻间,30多辆美制M60坦克直接趴窝了,甚至有些没有被击中的坦克里的士兵感到无比的恐惧,爬出坦克赶快逃命。虽然,坦克火力非常猛,但用它打步兵却是“高射炮打蚊子”,派不上用场,特别是对这些采取 “偷偷爬行”、近身攻击战术的埃及士兵来讲,更难以发挥作用。
苏制“萨格尔”(手提箱)式反坦克导弹
纳科非常愤怒,下午2时,组织起了第二波冲击。凭借着美制坦克对沙漠作战的适应优势,他们很快穿越起伏的沙丘,直逼埃及军队前沿阵地,但密集的反坦克火箭再次把先头营阻拦在阵地前,纳科派出的10辆被击中7辆;不知气馁的以色列人随即又派出10辆继续进行第三波攻击,然而这次也没有给他们带来好运,4辆坦克被直接击毁。纳科的战斗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他四周望去,周围很多坦克冒起浓烟,他意识到,必须撤退,请求上级的火力支援。
阿丹师屡屡受挫,使戈南司令感到非常吃惊。上午11点45分,他原以为阿丹师一切顺利,因而急令原辅助进攻的沙龙师南下,首先进至吉迪山隘地区,作好坚守山隘的准备,而后视战况的发展情况再决定是由北往南,还是由南往北向苏伊士运河进攻。沙龙师挺进吉迪山隘地区,与埃及军队激战。15时许,接到阿丹师损失惨重、无力继续进行攻击的报告,戈南感到态势极为不利,不得不命令沙龙停止南下,以部分兵力实施反攻,以减轻阿丹师的压力。这个消息如同一针强心剂,使阿丹似乎见到了一线生机,他要求各旅继续坚持战斗,以待沙龙在15分钟以内发起反攻。但沙龙已经编成长达30公里的纵队,正在南下途中。沙龙认为朝令夕改,难以适从,他告诉戈南,这时停止南下,达不到任何目的。言下之意,不愿意回头攻击埃军,援助阿丹师。
埃军方面,在击退190装甲旅三波冲击后,“战术大师”埃军第2步兵师萨德师长没有被初步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分析到这时的敌人肯定气急败坏,会孤注一掷,再一次发动猛烈的攻击。他认定以军进攻路线就算有所改变,但其作战目标仍是渡河正面进攻菲尔丹。菲尔丹对面、运河东岸的开阔地是纳科旅必经之地。因此,他及时调整兵力部署,将主力部队从原来阵地撤到距苏伊士运河800米的地域,组成2平方公里的伏击圈。这个伏击圈应当讲布置得非常周密,连以军的逃跑后路都派人进行切断。同时,还派少部分单兵在以色列坦克必经道路上进行骚扰,但不作抵抗,一接触就佯装败退,诱使敌人继续前行,进入包围圈。(www.xing528.com)
16时,纳科决定以剩下的坦克编成加强攻击营,由中校营长亚古里负责先头部队指挥,直插埃军腹地。亚古里并没有吸取教训,自持坦克先行。他的进攻线路也没有什么改动,仍然按照原计划,直挺运河东岸,与沙龙师会合,从菲尔丹正东渡河进行反击,妄图挽回败局。一路奔杀,纳科旅只遇到零星抵抗,埃军“怯战而逃”。
“离伏击区还有5000码!”
“离伏击区还有1000码!”
“已全部进入伏击区!”
前方观察哨一个接一个地传来以军坦克的位置,纳科旅剩余的70余辆坦克,如期越过伪装的埃军步兵堑壕,进入了埃军精心布置的火力圈里。断后小组从埋伏坑道跃出,迅速迂回到以军坦克后面,形成了合围之势。萨德师长一声令下:开火!一时间,各种反坦克武器一齐开火,以正面射击、侧射和倒打等方式,对以军坦克进行了最猛烈的攻击。
1973年时任师长的沙龙在苏伊士运河
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目标至少发射了三四枚导弹,即使对近距离的敌坦克也要发射两枚火箭弹。密集的反坦克火网笼罩着190装甲旅,平均每3分钟就有250余枚“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击中以军坦克。只用了20多分钟,就把以军“王牌旅”全歼在两平方公里的地域内。许多辆坦克被击中摧毁,指挥进攻的营长亚古里中校被震出了坦克,做了俘虏。旅长纳科在坦克中弹起火,爬出坦克逃回去了。后来,被俘的亚古里在开罗电视台中讲道,自己很难说明是怎样被打败的,他所知道的只是,他和许多其他的坦克,突然遭到轰击,他的坦克起火,他别无他策,只好投降。击败以色列的埃及第二军中线部队指挥官萨阿达旅长事后说:“亚古里有好几项的战术错误。他派出了10辆坦克,我们击毁了7辆。后来他又派出了10辆,我们击毁了4辆,到了这时候,我们就能够设下伏击阵地,当亚古里的主力以全速向我们冲锋时,他们就跌入了陷阱。他们在几分钟之内就被肃清了,几乎未发一弹。” 据批评戈南的人事后对《纽约时报》提出的评论,认为这次攻击“既没有充分的准备,使用的又是不充分的力量。”埃及电台宣称亚古里是第190装甲旅旅长,但据战后资料看,他们俘虏的只是一个加强营的中校营长。
美制陶氏反坦克导弹发射过程
战车发射陶式反坦克导弹
此役,埃军除击毁、击伤以军92辆坦克外,还缴获了28辆完整无损的M-60坦克。而指挥伏击有功的萨德准将很快就晋升为少将。埃及总统萨达特称赞他作战经验丰富、战术造诣很深,是具有新鲜知识、精通本行一切秘密的新型将领。
20年来,埃及人第一次尝到了什么是胜利的滋味。晚上,开罗电视把被俘的亚古里“秀”给广大观众。对埃及人说来,他是活生生的胜利的证明。千百万人在电视上看到了那些被俘的以色列人,制服破烂,一身肮脏,满脸胡子,精神沮丧。这些画面把埃及人从深受损害的复杂心情中解放出来。
阿拉伯人经过三次失败的战争后,曾把以色列人看作是强壮、漂亮、能干,能控制局势的强者。以色列人使尽一切手段使阿拉伯人低头屈服,他们鼓吹阿拉伯人是劣等性的总和;阿拉伯人不应妄想他们有朝一日可以与以色列人分庭抗礼。阿拉伯人的最后一点自信心在1967年6月的战争中也丧失了,许多阿拉伯军人为了逃跑得快些,把他们的鞋子丢在沙漠里。士兵走在大街上,居民就会向他们吐口水。为此,埃及指挥官不得不下一道命令:士兵上街必须着便服。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说:“这次战争的第一个胜利,在于我们能够摆脱恐惧,充分表明阿拉伯人既有勇气进攻,又有勇气固守。”阿拉伯人突然感到,其他世界对中东阿拉伯人的态度也改变了:“10月8日以后,我又能够扬眉吐气地说,我是一个阿拉伯人!”
但在随后的战斗中,埃及人由于战略上的保守,给予了以色列军队以喘息的机会。以色列人在总结初期战斗失利的教训基础上,重新调整了作战部署,坚决贯彻“先北后西、重点用兵”的方针,既强调机动作战,也重视必要的阵地防御。尤其是在吸取190装甲旅被歼的惨重教训,修正了“坦克中心论”的某些做法,在装甲部队中配属了必要的步兵和反坦克分队,改变了单一的坦克部队的编制。他们组织部队积极开展有力的反击,同时加强重点防御,牵制和削弱埃及的兵力,在适当时机实施了大纵深的进攻,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而就此次埃军围歼以军190装甲旅的战斗而言,应当是一次成功的步兵打坦克之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