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群之父”——卡尔·冯·邓尼茨
为德国海军发明了威力超群的“狼群战术”的,是二战中的风云人物卡尔·冯·邓尼茨。作为德国纳粹的主要战犯之一的他,曾任法西斯德国潜艇部队总司令、海军元帅、海军总司令,乃至第三帝国最后一任总理和最高统帅。但他最初的海军生涯是从水面舰只上开始的。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了争夺制海权、封锁英国的海上运输,德国与英国在北海、北大西洋、地中海等海域进行了空前激烈的潜艇战与反潜战。1916年,25岁的邓尼茨由水面舰只轻型巡洋舰“布雷斯劳”号转到潜艇部队U-39号上担任守望官。1918年,又升任UB-68号的艇长。这是一艘在地中海内活动的潜艇,以奥地利在亚德里亚海上的波拉港为基地。他在那里与施泰因鲍尔相识,后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富冒险精神的潜艇指挥官之一。邓尼茨可能是从他手中学到了夜间水面攻击的理论,即利用黑暗的掩护,以求溜过敌方驱逐舰的警戒线发动攻击。
他们两人约定,在同盟国的一条护航线上会合,以验证他们的理论。结果施泰因鲍尔未能到达指定的会合点,邓尼茨只好单独去试验这一新理论。幸运的是,一支英国的护航般队恰好到达附近海域,邓尼茨毫不困难地通过驱逐舰的屏障,悄悄地溜到了商船附近。他用鱼雷击沉了一艘商船。但此后在潜航时,潜艇失去了控制,不得不炸毁主压载水槽,以使其不至于因潜入太深而被强大的水压摧毁。UB-68号遂在英国船队中浮出海面,邓尼茨只好下令弃船。他被一艘英国驱逐舰救起,此后10个月,都在英国的约克夏的战俘营中度过。
被俘后的邓尼茨目光呆滞,少言寡语,但脑海中却不断思索德国潜艇的战术运用和发展方向。由于亲身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邓尼茨比任何人都清楚地看到德国海军在大西洋海战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日耳曼帝国的水面舰队从实力上根本无法与英国皇家舰队抗衡,能够支撑德国海军与英国舰队对抗5年的惟一武器,就是潜艇部队了。在一战中,德国潜艇部队的成绩辉煌:击沉协约国商船的总数达5906艘,总吨位超过1320万吨;击沉各种作战舰只192艘,其中,战列舰12艘,巡洋舰23艘,驱逐舰39艘,潜艇30余艘。虽然德国潜艇部队也损失惨重,但相对于水面舰艇昂贵的成本,德国海军潜艇损失就相对小多了。
经过研究,并根据实战经验,邓尼茨发现,自从英国人在1917年采取护航的办法之后,德国潜艇便开始由成功走向失败。传统的潜艇攻击,对船队中被护航的商船已经不能造成任何影响。在进一步的探索中,邓尼茨认为最好的作战方法就是将潜艇部队组成一个宽阔的凹面,让敌方的船队进入。最先发现敌船的潜艇一边与敌人保持接触一边后撤,并把敌船的位置通知指挥部,指挥部将命令阵内各艇从敌方船队的翼侧和后面像收口袋一样向敌船靠近。待夜幕降临之时,集中起来的潜艇会像“狼群”一样向目标发起攻击,使敌护航兵力顾此失彼,从而给运输船队以毁灭性打击。这就是著名的“狼群”战术。但直到16年后,邓尼茨才有机会试验有关潜艇战术的新理论。(www.xing528.com)
一战结束后不久,邓尼茨回到德国,重新加入海军,成为潜艇部队丁根支队的支队长。在就任支队长后,他将自己潜心研究的“狼群”战术投入演练。到1939年9月战争爆发时,“狼群”战术已经十分完善了。1941年1月30日,时任潜艇部队总司令的邓尼茨接替雷德尔成为德国海军总司令。晋升为元帅的他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地实施他的完美战术了。
名噪一时的U-47潜艇长普里安最终也命丧海底
邓尼茨(右)和他的“海狼”们
德国的潜艇实力也是异常的强大:共有小型潜艇三级六型117艘、中型潜艇两级四型711艘、大型潜艇两级五型169艘、远洋潜艇两级三型163艘、布雷潜艇两级两型14艘、运输潜艇一级两型14艘。不同类型的潜艇搭配组合后拥有不同的效能,远洋能力、突袭能力、续航能力与作战能力均得到大幅度提升。规模庞大、性能优良、结构合理的潜艇群,为邓尼茨组织实施海上“狼群”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