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石嘴子:宁夏历史地理的特别村镇

石嘴子:宁夏历史地理的特别村镇

时间:2023-11-3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黄河由此处流出宁夏境内,岸边有小山,其山石突出,状如巨兽之嘴,故得名“石嘴子”。石嘴子附近有一村庄,亦因山石取名为“石嘴子”。石嘴子成为外国资本家掠夺原料的集散地和聚敛财富的聚宝盆。石嘴子这个外商的吸血工厂一直到1926年北伐时期,才在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当局压力下,陆续关门撤回天津。

石嘴子:宁夏历史地理的特别村镇

第四节 特别村镇石嘴子

石嘴山市惠农区所在地,位于宁夏最北端贺兰山北段末梢的黄河西岸边。黄河由此处流出宁夏境内,岸边有小山,其山石突出,状如巨兽之嘴,故得名“石嘴子”。

石嘴子附近有一村庄,亦因山石取名为“石嘴子”。石嘴子村不是一般的村庄,它的不一般之处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军事要塞。因该村处在宁夏北部极边的咽喉位置,所以是历代的重防要区。汉朝属于廉县辖地,唐朝属警州、定远军防区,北宋和西夏属定远镇、省嵬城,明代修建的宁夏北长城(北边墙)和镇远关以及黑山营均在村北,是守卫宁夏镇的北方门户,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不言而喻。(www.xing528.com)

第二,边贸榷场。由于石嘴子东、西、北三面都是游牧民族的家园,所以在历史上这里又是胡汉人民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被圈定的交易地方称为“榷场”或“夷场”。按古代的行政管理范围,这里应是当时的口岸、海关,边贸和民族贸易十分活跃,故石嘴子又有一个名称——“市口子”。据《朔方道志》记载,清朝曾在石嘴子设立边贸市场,并命主簿官(县衙管理财粮典册属官)在市场地建立派出机构进行管理。后来人们还在村里发现石碑一通,上面镌刻的文字有:“蒙古一二月出卖皮张,三四月出卖皮毛,五六月羊,七八月马,九月茶马,岁毕为常。”这块石碑就是“市口子”作为民族贸易场所的见证。

第三,外贸市场。石嘴子周边属于牧区,畜产品资源丰富,而且自身又是西北通往内地的重要水旱码头和交通枢纽,所以早在清代光绪年间就被外国资本家看中,大约从光绪六年(1880年),洋商们利用列强与清廷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让中国买办充当马前卒,把经济侵略的魔爪伸进石嘴子村,并通过石嘴子村继续向西北内地渗透,进行大肆掠夺和资本主义商品倾销,给西北各地城乡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使各族人民濒于破产的境地。当时,外国资本家以天津大本营,雇用一个叫“葛秃子”(石嘴山人叫他“葛鬼子”)的奸商作为经济间谍,偷偷到石嘴子进行考察,把行情探听清楚之后,于是英商打头阵,携外资来到黄河岸边这个小村庄,很快就在这里建立起外资十大洋行,它们是:英资高洋洋行、英资红记洋行、英资新泰兴洋行、英资天长仁洋行、英资平和洋行、英资聚立洋行、英资隆茂洋行、英资明义洋行和德资瑞记洋行、德资兴隆洋行。这些洋行再以石嘴子为基地,建立总站,继续向周边内蒙古各旗和宁夏各县扩展,设立外庄,继而再由宁蒙地区向甘肃、青海和陕北各省区辐射,在西北各地撒下天罗地网,使用欺骗、讹诈、掠夺的方式,让广大农牧民大“上洋当”,而洋商们则大“发洋财”。石嘴子成为外国资本家掠夺原料的集散地和聚敛财富聚宝盆。据林竞著《西北丛编》记载:“各洋行专门收购甘、宁、青各地皮毛,并在石嘴山加工打包,由河运、驼运至天津出口……昔贸易旺盛时,年可收皮百万张,羊皮约三千万斤。”石嘴子这个外商的吸血工厂一直到1926年北伐时期,才在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当局压力下,陆续关门撤回天津。这样算来,从1880~1926年的46年间,外国资本从西北掠夺畜皮4600万张、羊皮13.8亿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