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宁夏隋朝南北两郡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隋朝南北两郡历史地理变迁

时间:2023-11-3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隋朝在宁夏的南北两郡灵武郡隋朝建立后的前两年,仍沿袭前朝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建置,在今天的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古城湾设灵州、灵武郡。当时居住在我国北方的突厥实力强大,常以骑兵从河套地区南下掳掠,灵武、平凉两郡是其必经线路。平凉郡隋代的平凉并非治今日甘肃的平凉市,而是治宁夏的固原市原州区。此外,隋朝还在陕西定边县南设盐川郡、五原县,辖境包括盐池县的大部。

宁夏隋朝南北两郡历史地理变迁

第一节 隋朝在宁夏的南北两郡

灵武郡 隋朝建立后的前两年,仍沿袭前朝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建置,在今天的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古城湾设灵州、灵武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在全国废除州一级建置,灵州亦随之废裁,只存灵武郡,其辖境包括今天的宁夏平原及同心县,内蒙古的五原、磴口、乌海市等地。当时居住在我国北方的突厥实力强大,常以骑兵从河套地区南下掳掠,灵武、平凉两郡是其必经线路。因此,灵武郡便成为抗击突厥的前沿阵地。开皇三年(583年),突厥达头可汗领兵40万跨过黄河,偷袭灵州、鸣沙,然后兵分两路,越石门关(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木峡关(今宁夏原州区红庄乡南)南下、东向,一路扫荡安定、天水金城(今甘肃皋兰县)、武威等郡,另一路扫荡弘化(今甘肃庆阳市)、上郡(今陕西绥德市)、延州(今陕西延安市),使这些地区“六畜咸尽”。开皇十八年(598年),达头可汗又率兵南下,隋以开国元勋杨素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塞迎击。隋军带有大量战车。按以往的战法,每遇突厥骑兵,将领便指挥部众将战车像城墙般布成方阵,将步兵、骑兵护在中央。杨素认为“此乃自固之道,非取胜之方”,力排众议,摒弃车阵改为骑兵在前的骑阵。突厥军民善骑射,以骑阵对决对他们有利,因此达头可汗闻讯大喜,认为是“天赐”良机,率精骑10万进击,结果大败而逃。过了两年,尚为太子的晋王杨广(后登基称“隋炀帝”)也曾出灵武道击突厥。这里的“道”,是一种军事建制。

灵武郡属县 隋灵武郡共辖6县:回乐县,治所在今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古城湾,也是灵武郡的治所;弘静县,有的史籍写作“宏静县”,治所在今宁夏永宁县望洪镇附近;怀远县,治所在今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掌政乡稍东,东至黄河仅数里;鸣沙县,在今宁夏中宁县鸣沙镇;丰安县,在今宁夏中卫市东的黄河北岸;灵武县,初治今宁夏平罗县陶乐镇西南。这六县之中,以灵武县变革最多,曾一次迁徙、三次改名。它原本是北周历城郡下的建安县。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为“广润县”。刚更名不久,晋王杨广被立为太子,为避讳又改名“大润县”,同时将县治迁回西汉灵武县旧址,即今宁夏青铜峡市邵岗堡西。仁寿元年(601年),再次改名称“灵武县”。

平凉郡 隋代的平凉并非治今日甘肃的平凉市,而是治宁夏的固原市原州区。这里从西汉起叫“高平城”,因在原上,既高且平,加之气候凉爽,所以改名曰“平凉”郡。隋初沿袭西魏称“原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平凉郡,治平高县,辖境包括今宁夏的西吉、海原、固原、泾源、隆德、彭阳6县及甘肃的平凉市北部、靖远县、会宁县、静宁县。此时的平凉郡以畜牧业为主,农耕为辅。朝廷在此设有两个官牧机构:一为原州羊牧,实行军事化管理,设大都督及“尉”。二为原州驼牛牧,专门繁养骆驼和牛,置“尉”管理。牧放的羊只、牛供皇宫及军队食用,骆驼供运输役使。(www.xing528.com)

平凉郡属县 共辖五县,其中三县在宁夏境内:平高县,为郡治,是把两汉的高平县倒过来叫,辖境包括今宁夏原州区的开城梁以北、西吉县和海原县的六盘山脉以东、同心县的南部;百泉县,治所在今宁夏彭阳县南面的红河川,因境内泉水形成的湖泊较多得名,辖境包括今宁夏彭阳县全境、甘肃镇原县北部;默亭县,治所待考,辖今泾源县、隆德县及甘肃平凉市的北部。以上五县有二县治所在甘肃境内:平凉县,治今甘肃平凉市;会宁县,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县,辖有宁夏的海原、西吉两县的六盘山以西各地。

此外,隋朝还在陕西定边县南设盐川郡、五原县,辖境包括盐池县的大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