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1427~1509),明代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汉族,长洲(江苏苏州)人。专做诗文书画,没有参加过科举。是明中期“吴派”的开创者,又明四家之一。流传于世的作品有《沧州趣图》、《秋林话旧图》等,著《石田集》等。
沈周的作品,构图平稳,但平中有奇,笔墨朴质雄浑,寓巧于拙,妍而不甜,设色清妆淡雅。笔乃心声,正由于他心地淡泊坦荡,笔端才流露出种亲切、平易近人的笔致。画如其人,沈周的为人也是这样。
沈周曾经以重金买回一本古书,对其十分欣赏。一天来了一位客人,说那古书本来是他家的旧藏,而且说出那本书某卷某页的特征,于是沈周就将书还给那位客人,也始终不说那古书是从何人手上买来的,花了多少钱,并且也没有责怪那个卖书的人。
常常苦于求画者的包围是名画家共同的苦恼,但如何对待这苦恼就各不相同了。向沈周讨画的人也有很多,多得沈周走到哪里,讨画人就跟到哪里。对此沈周一点也不以为苦,祝允明在《记石田先生画》中说:“沈周先生,当世之望,乞画者或一乞累数纸,殊可厌恶,而先生处之泰然。”沈周到杭州游玩时,也一大帮讨画者跟着,沈周没办法,只得躲进寺庙,但还是有人跟踪而来。他的一位朋友还为此写了一首打油诗和他开玩笑:“送纸敲门作画频,僧楼无处避红尘,东归要了南游债,须作金山百亿身。”
沈周的老朋友王鳌曾说:“先生高致绝人,而和易近物……或作脱作求题以售,亦乐然应之。”王鳌说的是这样一件事:一位贫穷的无名画家为了多卖画瞻养他的母亲,临摹了沈周的画,并把这些画拿来请沈周题字,沈周对此事一点也没有不高兴,反而欣然为之润色补笔,使得别人看上去好像真的是沈周的作品,最后还题款盖印,让那位无名画家遂了孝子的心愿。这种事在如今是不可想象的,名画家和反品作者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不可能在一张画纸上合作,因为那是自毁其名、 自损其利的事情。沈周的作派的确是豁达大度热心肠的大师风范。
用现在的话说,沈周是太好说话了。对上门求画的人是这样,对来信求画的人也是这样。浙江有个和尚想要他的画,寄了一首诗给他:“寄将一幅刻溪藤,江面青山画几层,笔到断崖泉落处,石边添个看云僧。”这就不是一般要饭的,而是一副下馆子点菜的架势了,沈周也不以为件,照画不误,而且果然是按照和尚诗中提出的要求画的。这样的事情说给现在稍微有点名头的画家听,他们都是要大摇其头的。大约这就是大家与小家的区别。(www.xing528.com)
还有一件事很有意思。有一位太守求画,沈周为他画了一幅《五马行春图》。因为古时太守出行,以五马驾车,所以“五马”又为太守的代称。可是这位太守并不知道其中的典故,只见图中除了他只有驾车的五马,有点不高兴了:“我岂无一人相随耶?”是啊,我那前呼后拥的部下呢?沈周知道后另外画了六个随从者送给他,不和太守一般见识的沈周还很幽默,和太守开玩笑说:“无奈绢短,只画仪仗前导三对。”那太守也实在,大喜过望地说:“今亦足矣!”但沈周绝不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没有原则的人是成不了大师的。沈周的原则之一就是不做官。在这一点上,沈周看得很透彻而超脱的,比他的学生文微明,以及唐寅、祝允明等人要高明得多,对于朝廷腐败、官场黑暗,他是深存警戒的。眼不见心不烦,一心一意画画,毫无旁鹜。沈周83岁时他的老朋友大学士王鉴退职归里,他还写诗称赞王鳌说:“勇退归来说宰公,此机超出万人中。”两天后沈周离开了人世,对他来说,官场是一方臭泥潭,那是一脚也不能踏进去的。
此处插入图片:沈周作品
沈周的第二条原则是人格上的自尊。其实这一条已经囊括第一条原则了,他不正是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自尊才与官场绝缘的吗?坚持这一条原则就可以少做一些令人难堪的事,但无疑要多吃一点苦头。有个叫曹凤的人来苏州做太守不久,就征召民间画工为府衙装饰墙壁,沈周被征了。有人劝沈周找有势力的人去太守那儿打个招呼,免了这苦差事。沈周不愿为此求人,他说:“服劳役,这是义务。去托有势力的人,不更加受辱吗?”他不仅服役不误,还做得十分认真。后来曹凤到京规见,屠太守首先问他:“沈先生好吗?”他搞不清说谁,捣浆糊说:“无恙”。待到内阁尚书李东阳间他:“沈先生有信吗?”曹凤更慌了,只好说“有而未至”一出内阁就跑到侍郎苏州人吴宽那儿,总算搞清楚沈先生是谁。再向手下的人打听沈周的情况,这才知道沈周原来就是被他征来画画的民工。回到苏州曹风马上乘船来到沈周门上引咎再拜。
沈周的第三条原则是不抱门户之见。他是大画家,学他的画家是非常多的,但对绘画风格不同的画家,沈周绝没有门户之见,也不摆半点大画家的架子,而是热情相待、平等切磋画艺。南京有位叫史忠的画家来到相城寻访沈周,正好沈周不在家。史忠是一位不拘礼数的人,见堂上有素绢笔墨在,便乘兴挥笔濡墨画了一幅山水,画完即不留姓名掷笔而去。沈周回来后见到此画,十分高兴地说:“吾阅人画多矣,吴中无此笔,非金陵史痴不能也。”马上要人四处寻找回来,请史忠住下,交流技艺,这一住就是三个月,成为莫逆之交。后来沈周去南京就住在史忠的“痴楼”。他还在《赠史痴翁》的诗里写道:“我生追八旬,落魄如疯颠。不知人所毁,亦不求人怜。种竹欲借地,买画常卖田。蓬蓬披白发,咄咄书春天。我颠与翁痴。颠痴相比肩。约为老兄弟,逍遥见彭钱。”
沈周晚期的传世佳作较多。这一时期的画作在表现形式上已显示出他的创新,构图平稳,无论繁复或简略之景,都强调山川恢阔的“势”,充满平和怡悦的气氛,笔墨塑造的山水景物自然地透出蓬发的生气。他一改元人的冷寂虚空之境界,又得元人“平淡天真”之意趣。这是他所处时代的文人精神在绘画上的映照,也是他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为吴门画派建立起来的新的审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