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认为“只要指法熟练,只要把旋律、和声、节奏和表情符号等弹出来就行了”。其实不然,只有通过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才能准确地运用演奏技巧,将作品的完整风格表现为实际效果,才能达到情感与理性的统一,达到演奏的完美境界。
一、演奏心理与钢琴演奏的关系
(一)钢琴演奏的“完形”
演奏心理是指演奏者在演奏中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演奏者在演奏实践中发生的认识活动。例如,演奏的欲望、演奏的动机、感情的强烈、表现与控制、记忆、想象、克服杂念、应变心理和临场状态等,可以说演奏者的心理活动是十分复杂的。
近代格式塔心理学注重心理活动的“完形”,该学派认为对象(包括作为被认识和掌握的乐器)的知觉(包括视、听觉等)和由大脑进行的组织活动以及人的内在情感之间存在着和谐统一的关系,完形心理学的一个特征是强调人的知觉,活动组织或心理体验的整体。
钢琴演奏艺术是时间的艺术,其特点是演奏者平时练习的成果。要使音乐作品在刹那间完美地、创造性地表现出来,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地由其各种元素的关系决定的,而是由整体的内在本性决定的。一个作品的完形,对演奏者来说,并不是该作品的音阶、旋律或情绪等简单地连续相加之和,而是一个高于部分之和的知觉总和。今天,我们在演奏贝多芬的《暴风雨》奏鸣曲时,才深深地认识到只有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加上《暴风雨》奏鸣曲,才是贝多芬心中的那首《暴风雨》奏鸣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情感与理性的统一。
“完形”心理结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相互的心理活动阶段:一是演奏的心理训练阶段;二是实际演奏的心理阶段。为了达到演奏者心理与音乐“完形”的效果,我们要努力加强演奏前心理阶段的准备工作,这是演奏成败的关键,是演奏前我们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二)树立审美完形心理
审美完形心理结构的形成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训练:一是注意从外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经验和艺术素养,使学生可以储存更多的音乐审美信息;二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个性。
演奏是一个极其激烈的自我意识过程,它包括演奏前的自我感觉和演奏过程中的自我内心感觉。比如,当我们演奏贝多芬的《暴风雨》奏鸣曲时,要对该作品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分析。《暴风雨》是一首富有鲜明内容和强有力的奏鸣曲,充满了成熟性和音乐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特色。那深刻的、不幸的戏剧性,那民间歌曲的心理描写,它具有的热情、狂暴和悲怆的风格,充满了温柔与爱的情调。
当然,每一个人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和形成的审美体验不会一样,对投入作品感情的深度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有的人演奏总是机械式的弹奏,没有乐感,没有风格,把它弹成了一首熟练的练习曲。而带有心理素质的正确演奏,这种感觉应包括理性分析,理解综合和控制力,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投入和发自肺腑的情感和表现音乐的创造力。所以积累演奏的完形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是我们演奏心理训练的主要任务,只有平时积累凝聚演奏审美心理结构,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每个人的艺术创造个性。
(三)建立和谐演奏状态的理智力
钢琴演奏带有强烈的感情活动色彩,但它绝不可能单纯地依靠感情而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弹奏萧邦NO.14练习曲,这首练习曲优美抒情,有许多雷同的地方,如果不对曲子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很容易被绕住,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弹到哪里,要是到了考试或演出时就不用说了,特别容易出错。
又如,在弹奏乐曲时,发现谱子一错,信号就中断,失去了音乐的完整性。有的人练琴习惯不好,练琴时不用耳朵听,不用脑子思考,只是让手在键盘上断断续续地滑过,这样很难建立和谐的演奏状态。
有的人在自己遇到不满和不稳定的情绪时,会随意把演奏停顿下来,使演奏变得零零落落,有的人练琴时长时间思想不集中,结果他们在实际的演奏时,不是精神不集中,就是处于过分紧张状态。所以强调建立和谐的演奏状态的理智力是十分重要的。
(四)保持应变的能力
我们平时练习弹奏钢琴的感觉和在舞台上的实际演奏感觉是不相同的。前者是放松、正常自如的,而后者却是紧张、兴奋和失常的。有人平时练习时心理感觉正常,演奏也很稳重且自如,可是一上舞台,尤其是上了考场就紧张,缺乏应变能力。有人胆小,一见到老师和领导就紧张,一弹奏就心直跳,容易产生失控状态导致弹错乐曲,从而停止了演奏;也有人在演奏中情绪过于兴奋,造成了兴奋和抑制不平衡。这些问题应在平时的心理素质训练中得到改善和解决。钢琴教学的过程是演奏的过程,要培养好的演奏感觉,应该尽早面对听众演奏。即使最好的课堂教学,也代替不了在舞台上的真实演奏锻炼。
在完成演奏前的心理准备后,还要培养和提高在实际演奏阶段以“完形”为目标的演奏心理,以最佳的竞技状态和意志去控制、掌握自己的演奏,以最强的应变能力来处理演奏中出现的各种偶然情况,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作品中,使演奏的音乐达到和谐的美,使我们的演奏出现飞跃,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来。”
二、如何提高钢琴演奏的心理素质
自钢琴发明至今,关于论述钢琴演奏技巧和乐感培养的著作不胜枚举,其研究领域和训练方法已经相当深入和系统。游刃有余的钢琴技巧和良好的乐感是能否完美诠释一首作品的关键,但影响现场演奏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一个演奏者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心理素质特性
影响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受后天教育、环境和个人阅历的影响,通常性格开朗外向的人要比内向的人心理素质强。但是如何培养和提高心里素质,可谓知者寥寥,其主要原因是现场演奏者心里素质的表现很内在和隐蔽,时隐时现,难以把握。再者它始终和钢琴演奏活动中比如技能熟练的程度还有乐感等诸多因素经常混为一团,使得人们难以对其理出一个清晰的头绪。所以,现场演奏心理素质是钢琴演奏中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的重要心理活动。
(二)培养钢琴演奏者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www.xing528.com)
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对钢琴现场演奏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所有技能性的专业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演奏技术并驾齐驱,同等重要,是钢琴演奏技能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与其他能力相关,但又有本质区别,是独立的。
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质会让演奏者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把平时的技能练习更好地展示给听众,同时也能很自然地将自己的个性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及音乐审美完美融合,展现给大家的就是轻松自信的状态,所以也会完整和流畅地完成钢琴作品的演奏。
而如果在钢琴演奏训练中忽略了对演奏心理素质的训练,往往会在作品完成中不尽人意。因为钢琴演奏是一个现场动态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大量复杂的技术操作需要大脑具有强大的信息容量和信息处理能力。一个心理素质不好的钢琴演奏者往往会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练习技巧弹奏方面,没有精力对钢琴作品进行艺术审美和加工,这就是在音乐处理上表现的粗糙、强弱不分,层次结构不清晰、不流畅,缺乏韵律美,就是我们所说的演奏的作品打动不了人,作品完成得很生涩。在技术上就表现为弹奏紧张、慌乱、应变能力差、不能很好有效地控制触键强弱,稍有不慎,便会弹错音,更有甚者会出现演奏中断。
(三)钢琴演奏心理素质训练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心理素质不同于演奏技术和乐感,因为它既不是肌肉运动的生理机能,也不是综合艺术修养以及个性和气质的体现,它是在钢琴演奏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能力。正所谓熟能生巧,这说明心理素质同演奏技巧一样具有技能的特性,一经掌握,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以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把上台演奏出错的原因归咎于学生练习不足、技术不够。但排除以上因素,不难看出提高演奏者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从忙于应付乐谱和弹奏到有更多精力去体现音乐审美和个性表达,使之发挥更加稳定。这需要我们在日常钢琴教学实践过程中真正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1、营造积极的心里暗示
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往往比批评更加重要,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有良好的耐心和修养,上每节课听学生弹奏作业时,要完整地听完,不要打断,更不要因学生错音太多,节奏不对大发雷霆,要呵护学生,古语道“严师出高徒”,“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老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更加信赖和尊重老师,老师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愿意展现自己,相信自己能很好地完成钢琴演奏,喜欢上钢琴演奏这个专业。只有真正地喜欢钢琴,学生在上课时才能全神贯注地融入其中,只有真正喜欢钢琴,才能在钢琴演奏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学生更有自信。这是学生能在舞台上展现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基础。
2、科学的背谱方法
很多钢琴演奏者会出现背谱“怪象”,平日里练得“滚瓜烂熟”的曲子,但是一到舞台上演奏的时候,只要心理紧张一出错或一中断,就完全没法继续演奏了,可谓脑子一片空白。这个现象是因为演奏者在平日是通过手指肌肉大量反复的弹奏训练来背谱的,所产生的条件反射是我们俗称的“肌肉记忆”。它的特点就是演奏者不管是否用心认真地在思考,同样能进行演奏,但是靠“肌肉记忆”的背谱方法是极其危险的,它是演奏者在舞台上忘谱的根本原因。想要在舞台上完整地演奏作品,科学的记谱方法是关键。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演奏者很好地完成背谱:
(1)分段背谱。把一首作品分为几个段落,然后打乱演奏顺序,让身边的老师或者同学随意抽取其中一段或者几段进行检测。能正确无误地背诵其中任意一个段落,演奏才算过关。
(2)分析结构。我们开始背谱时,应先分析该作品结构,找出规律,这对我们理性地记谱有很大帮助。如一首钢琴奏鸣曲的呈示部和再现部会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先把它们的相同点找出来,分析调性和结构,当我们把呈示部牢记以后,会发现再现部也能很快背熟。
(3)慢速背谱。放慢速度背谱是为了打破手指演奏机能的惯性。通常我们按照原有的速度弹奏一首乐曲的时候,可以通过哼唱它的旋律,双手能跟着旋律弹奏下来。但当放慢速度演奏该作品时,我们不再可能通过哼唱旋律的方式把乐谱背弹下来。这时就需要演奏者能够真实、理性地通过大脑清晰地记录作品的每个结构和每个音。
(4)冥想记忆。暂停演奏,把乐谱从头至尾的冥想一遍。如果能在大脑里完整顺畅的“演奏”,那说明我们的大脑已经完整地将该作品记录了下来。如此一来,即使在演出的过程中因为手指技术的原因出错,演奏者也能很顺畅地把该曲继续演奏下去。
(5)模拟舞台表演形式演奏。很多演奏者在平日里能轻松自如地演奏是取决于能有大量的时间弹奏手指活动练习。等手指活动准备工作一切就绪,方能开始弹奏演出曲目,但在实际演出开始前,我们往往没有很多时间做手指活动准备工作。有些人一旦少了活动手指这个环节,就会心理紧张并产生压力。所以在平日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没有进行手指活动准备的情况下,试着把需要演出的曲目弹奏一遍,如出现演奏不足之处再单独抽出来练习。这样久而久之能让演奏者摆脱必须进行手指活动练习方能进行表演的心理依赖,增加演奏者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舞台上完美的演奏都需要平日里的千锤百炼。以上几种练习方法需要演奏者能有足够的耐心、细心与恒心。当用以上任何一种方法训练背谱出错时,一定不能任由问题存在而置之不理,要知道平日里任何一个地方的出错都可能是舞台上表演失误的隐患。
3、大量的舞台实践
没有一种方法比大量的舞台实践对心理素质的培养效果更为明显。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舞台实践则是检验学生钢琴现场演奏以及综合实力的最佳平台。笔者在出国留学期间,就曾经历过被演奏家级别的导师安排在一天之内,在笔者事先不知情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参加了两次非常重要的演出,当时忐忑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是经历了那次锻炼以后,笔者在舞台上演奏的自信心有了显著提高,对上台表演也不再有恐惧心理。所以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先从小型的演出开始锻炼。当学生能够完全胜任小型的演出,在一次次获得成功后慢慢地有表演的欲望时,再让学生到更大的舞台上去锻炼。当有了大量的演出经验,慢慢地适应了舞台上的氛围之后,演奏者就会渐渐地把上台表演变成习以为常的事情,当一切以平常心对待时,自然也就没有了紧张感。
4、严格的训练
在钢琴演奏教学实践中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消除学生恐惧抵触心理并不等于不严格要求学生。一部钢琴作品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一小段落演奏得再优美,但是整体乐章却错音频出甚至中断,那么作品的完成其实也是不理想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正确科学的练习方法是任何技能性学科的关键。教师平时应该要求学生把技术演奏困难的段落抽出来慢练。如果只是一味地快速弹奏,手指容易疲惫而不受控制,音和音之间容易粘到一起,没有颗粒感与层次感,久而久之学生愈发地紧张和不自信,这也违背了教师教学的初衷。
再者,演奏者还需要了解作品的构思、背景、时代特点、主题性质以及主要结构,进而更好地安排音乐层次,对乐段做更为细致的深化和处理,把握乐曲的整体风格,理性地完成乐章的演奏。演奏者只有深入音乐、体会音乐、才能做到完美地诠释音乐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