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审美体验”的完成阶段
(一)回味把玩全剧,细细品味反思
在审美体验的最后完成阶段,即全剧终了以后,观众的重读和回顾有时还在继续进行。不过,这时的回味和反思,是从对作品的沉醉中超越出来,对审美对象进行再度的体验和理性的思考。通过对作品的远距离欣赏,去深入领悟作品所蕴含的本质意义,去思考历史和人生。
这时的回顾和反思,有时是为了找出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重新过滤一下剧中人物事件的发展脉络;有时则是对作品的含英咀华,在绵延不尽的余味中寻求审美的超越和升华。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这一阶段也可称为审美玩味阶段。它是在对具体作品的体验完成之后,观众对作品的进一步玩味,它虽然是审美接受心理过程的尾声,但却直接关系到观众审美能力的提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玩味,没有理性的思考和解悟,观众就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愉悦;没有理性的思考,观众也很难领悟作品所蕴含的本质意义,并由此而产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二)情感宣泄平衡,获得接受效应
影视接受的一个重要效应,就是给人以情绪的适当调整和感觉的快适。观众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许多物质缺憾和精神缺憾,都可以通过创造性的艺术接受活动得以补偿;同时,观众在现实生活中过分饱满的“剩余精力”,也可以通过宣泄而达到心理平衡。因此,情感的调整和平衡,是获得接受效应的重要标志。
通过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宇宙的奥妙,获得自我的超越和人格的提升,是影视接受的另一个重要效应。法国文论家狄德罗在枟论戏剧艺术枠中说:“只有在剧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坏人的眼泪交融在一起。在这里,坏人会对自己所犯过的罪行表示愤慨,会对自己给人造成的痛苦感到同情,会对一个正是具有他那样性格的人表示厌恶,当我们有所感的时候,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个感触总是会铭刻在我们心头的。那个坏人走出了包厢,已比较不那么倾向于作恶了,这比被一个生硬而严厉的说教者痛斥一顿要来得有效。”[25]一部优秀的意义深刻的影视作品,有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一生,对其人生目标的确定、人生道路的选择、行为方式的确立、做人准则的形成等,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如同一个人的心理难以被外人真切窥见和描述一样,影视接受的审美体验过程也是极其复杂、不易观察和分析的。因此,我们上面大致划分的接受者审美体验的几个阶段以及我们对它们的分析,都只能是相对的和有限的。
【注释】
[1]www.jhcm.com作者:jhcm北京时代京华传媒公司,2003年6月24日。
[2]参见童庆炳主编枟现代心理美学枠第48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3]章柏青、张卫枟电影观众学枠第30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版。
[4]克雷奇等著枟心理学纲要枠(下册)第252页,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5]鲁迅枟集外集拾遗·枙绛洞花主枛小引枠。
[6]参见颜纯均枟电影的读解枠,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
[7]枟扪虱新话枠上集卷四,枟读书须知出入法条枠。
[8]阿恩海姆枟艺术与视知觉枠第508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www.xing528.com)
[9]转引自章柏青、张卫枟电影观众学枠第46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版。
[10]章柏青、张卫枟电影观众学枠第80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版。
[11]章柏青、张卫枟电影观众学枠第84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版。
[12]同上。
[13]阿恩海姆著枟艺术与视知觉枠第1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章柏青、张卫枟电影观众学枠第85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版。
[15]表格参见余秋雨枟观众心理学枠第84页和85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6]阿恩海姆枟艺术与视知觉枠第462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7]同上464页。
[18]保罗M.莱斯特枟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枠第15—16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7月版,霍文利等译。
[19]W·舒里安枟影视心理学枠第21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0]参见张凤铸著枟影视剧论枠第52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21]美国赫伯特·泽特尔枟图像、声音、运动:实用媒体美学枠,第318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22]鲁枢元等主编枟文艺心理学大辞典枠第455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3]郝一匡等编译枟好莱坞大师谈艺录枠第239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版。
[25]伍蠡甫主编枟西方文论选枠(上卷)第350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