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海派观众群
上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经济模式,使得上海文化较多地摆脱了传统文化的束缚,更多地为外来文化改造,造成了海派文化开放型的特点。海派文化不仅善于吸收和消化西方文明,在继承中国文化传统上也总是求新求变,这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上海人勇于创新的心理特质。另外,由于上海在解放前的租界地位,而租界又是洋人的天下,因此上海人对文化上、人格上的不平等感受颇深,这也使得上海人对自己的私人生活空间特别珍惜,对家庭生活特别看重。同时,由于上海经济发达,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上海人逐渐形成了精明能干、精打细算的性格。物质生活的相对丰厚,使上海人在精神上的追求相对超前,趋赶时髦、追求娱乐享受成为上海市民的主要精神风貌。上述特征,在海派影视剧中都有鲜明的表现。因而,对海派观众来说,教化类、政治类的影视剧难以吸引他们的眼球,而反映家庭生活的、娱乐性、趣味性强的影视剧,却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上海女作家陆星儿曾经批评上海人的这些特点说:“大多数的京派电视剧是有文化深度和历史沉重感的,所以不能带给人轻松的感受。而上海作为一个时尚都市,市民更容易接受日剧韩剧这样的作品,他们喜欢轻薄一点的东西,没有质感,没有厚度。”她认为,同样拍市民生活的电视剧,上海比不上北京。她说:“拍上海市民生活的电视剧往往都带上了世俗气,确实比不上描写北京生活的作品有内涵。”[4]
海派影视剧鲜明的特征就是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上海人的本质特点,描绘出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阶层上海人特有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习俗等,满足了上海观众的精神需求。大家耳熟能详的上海影视剧,都具有这方面的特质。如表现婆媳姑嫂之间吵吵闹闹的枟婆婆、媳妇和小姑枠,把上海市民的生活状态描述得淋漓尽致,生动活泼的人物塑造让人过目不忘,使上海人看起来就有亲切感。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方言电视剧枟孽债枠,曾创造了当年上海电视剧收视率之最,它以上海特有的方言讲述了上海知青子女千里寻亲的故事,反映了上海特定的一群人的无奈与苦衷,有过这段经历的上海人看后不免有几分伤感,没有此经历的上海人也能从亲朋好友的讲述中略知一二,看后也平添了几分感触。电视剧枟儿女情长枠更是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上海的现实,比如住房的拥挤、婆媳的矛盾、清官难断的家务事等等,由房子引发的一系列琐碎烦恼之事,都是普通上海人身边可见、可闻之事。与北京的枟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枠相比,虽有相似的生活矛盾,却有不一样的表现和特征,它是上海普通市民所熟悉、所认同接受的。上海人看枟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枠,总会感到是在看别人的生活,而看枟儿女情长枠,就好像是自己的或者身边的人的。这就是地域的区别。
此外,电视剧枟围城枠、枟上海一家人枠、枟半生缘枠、枟洋行里的中国小姐枠、枟男才女貌枠、枟一网情深枠等等,或者再现30年代上海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艰辛,或者以现代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为背景,表现上海人的喜怒哀乐。总之都与上海人的生活、上海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密不可分,深受上海观众的喜爱。
上海
注:本排名只限于以下频道(全天)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上海电视台电视剧频道、东方电视台新闻娱乐频道、东方电视台文艺频道、上海电视台卫视频道(上海东方卫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央台八套(www.xing528.com)
西安
注:本排名只限于以下频道和时段(除“*”频道外为全天;“*”频道监测时间为17∶00~24∶00):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央台八套、陕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一套)、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二套)、西安电视台一套(新闻综合频道)*、西安电视台二套(白鸽都市频道)*、陕西台四套*、西安电视台六套(音乐综艺频道)*、西安电视台三套(商务资讯频道)*
以电视剧枟半生缘枠为例,该剧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旧上海一个凄迷温婉的爱情故事。根据以下2003年10月份的收视率调查表可以看出,上海本土观众对张爱玲以旧上海为背景创作的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收视率高达15.9%,而西安的观众则对30年代的上海环境、服饰、爱情故事比较淡漠,收视率只有7.5%,不足上海的一半,播出之后反应平平。
海派电影比海派电视剧发祥得要早,许多人认为,“海派”电影的精髓,就存在于上海弄堂间的小市民情调间。王安忆在枟长恨歌枠的开篇处便宣称:“站一个至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电影理论家钟大丰认为,要表现上海的精髓,表现上海人的生存态度和生存精神的时候,他会选择小一点的里弄,会选择很古老的石库门房子,它内部将被装修得很现代化,这种好像看起来很不协调的东西,实际上它是上海这个文化当中非常独特的一点,上海这个文化就是复杂融合的一个文化。陈山作为老上海,认为不拍弄堂,等于没拍上海。以前习惯上海就是外滩,海关大楼,拍拍上海的日出就完了。但是上海的骨髓里头,它的根,上海的底层,就是弄堂。离开弄堂,无所谓上海。[5]上海弄堂的世俗滋味,在早年的电影枟马路天使枠和枟十字街头枠这两部堪称不朽之作的电影中已初现端倪。之后虽然也有一些优秀电影,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海派电影已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电影银幕上始终缺少令人难忘的新上海形象。每当人们谈论起海派电影时,记忆闸门总是停留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电影,那些表现新上海题材的电影,却很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真正的“上海热”往往是那些怀旧题材的作品,展现给人们的依旧是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形象。时代在发展,上海也在腾飞,而当初上海最有代表性的电影强主的地位却日渐衰落,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上海电视剧也是如此,上海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和上海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在电视剧中的反映还不够,如有些评论家所指出的:上海改革开放有那么大的变化,可是电视剧的“思想含量却不能与上海的前进同步,它老有一种追寻旧梦的感觉,而且上海人的那些优秀的东西,如他的智慧,对现代的敏感,那种接受中西文化的灵活,都被那种姑嫂之争的小家子气的东西淹没了”。[6]这一评论不无道理,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崭新的现在应该在海派电视剧中有所表现,这应该是海派观众所需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